• 27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 统一安排 全面发展 同大公社以粮为纲多种经济作物 双季稻面积将扩大一倍,多种经济总产值可增长三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09
第5版()
专栏:

因地制宜 统一安排 全面发展
同大公社以粮为纲多种经济作物
双季稻面积将扩大一倍,多种经济总产值可增长三倍
本报合肥7日电 安徽省庐江县同大人民公社根据圩区的特点,采取“以水稻为纲,多种经济下水”的措施,安排各项生产,很好地贯彻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这个公社是个圩区,又是庐江县著名的水稻产区,一年可种两季水稻。为了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公社决定将双季稻的面积由去年的二万一千亩扩大到四万四千亩。
把水田全部用来种植水稻以后,便和发展多种经营发生了矛盾。这个公社去年多种经济的纯收入,占全社总收入的44.2%。多种经营所以获得这样大的成绩,主要是充分利用了水面。今年,公社党委决定进一步利用水面发展多种经济,以解决发展多种经济缺乏耕地的矛盾。贯串社里的两条大河以及几百条小河、大沟渠,总的水面约达一万亩,今年实行一水多用,除将全部水面利用起来养鱼外,还放植菱角等水生植物。在河边上种芦苇、蒲草、茭瓜,另外还利用一万五千亩稻田养鱼,五千多亩圩外的湖滩和圩内的水滩种芦苇。全社利用这些水面、湖滩和稻田,可养鱼四千五百万尾,产菱角十万零五千担,茭瓜四万担,芦苇四十五万担,蒲草四万担。全社今年水产的总收入可达六百三十五万五千元,占多种经济总收入的63%。
这个公社在充分利用水面发展多种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屋前屋后、路边沟埂的空隙地,以及采用小圩并大圩,小田并大田,填平用不着的河道等办法,扩大耕地,大量种植蔬菜、果木、油桐等经济作物。结果,在全社粮食作物面积扩大的同时,多种经济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全社利用水面、湖滩、水滩、零星地和新垦地发展多种经济的面积达四万七千多亩,比去年扩大了三万六千多亩;加上今年全社大力发展禽畜饲养业(计划养猪十一万头,养家禽一百六十万只,分别比去年增长七点三倍和五点七倍),今年多种经济总产值可达二千一百零三万元,比去年增长近三倍。
同大人民公社在大幅度地增产粮食,全面地发展多种经济后,需要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社大力进行了工具改革。现在已推广了三十九种新式农具,工效一般提高了三倍到二十倍,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公社统一安排了各项生产需要的劳力,在全社一万四千多个整半劳力中,在一般情况下,抽调出一千四百多个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动力(占总劳力的10%),组织成专业队,从事多种经营。农忙时安排4%到5%的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到多种经济旺季到来时,安排20%劳力投入多种经营。
这个社还把农业和多种经营的忙季与闲季巧妙地错开。例如,放菱角、种蒲草,都在早稻插秧以前,而收获时又正值中稻收割以后、晚稻收割以前,都不在大忙季节。
现在,同大人民公社的各项生产任务已落实到生产队,并已结束了“三包”工作。全社各生产队90%的劳动力,都投入了紧张的春耕生产和夏收作物管理活动,六十多个从事多种经营的专业队,也抓紧春季这个关键性季节,大力进行发展多种经济的各项准备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