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公共食堂万岁 刘文树代表谈河南农村公共食堂的成就和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09
第12版()
专栏:

公共食堂万岁
刘文树代表谈河南农村公共食堂的成就和经验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谭震林副总理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现在,我就河南农村办公共食堂的情况向大会汇报一下。
三十三万多个公共食堂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坚强的社会主义阵地
河南省现在总共有农村公共食堂三十三万多个。农村人口99%都参加了公共食堂,所有的食堂都是常年的、固定的。这些公共食堂经过一年多到两年多的考验,真是风吹不垮,雷打不散,个个都巩固下来了,而且办得越来越好,成为广大农村的坚强的社会主义阵地。
以公共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生活福利事业,对于人民公社的大规模的集体生产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保证作用和促进作用,给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巨大的力量。这力量是从几个方面来的:最明显的是,把一千多万妇女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其中大约八百万人投入农业生产和其他工作,而且绝大部分走上了第一线同男社员并肩作战,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中大约三百万人投入了集体生活福利事业,把家务琐事变成了社会主义的大经济,劳动的性质也和家务劳动大不相同,成为生产大军的后勤部队。还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公共食堂保证了社员上工下工时间整齐一致,节约了不少时间。此外还有一个虽然是无形的但是更为重要的变化:公共食堂把社员们的心更紧密地吸引在集体事业上面了,并且使社员可以不再为一些烦人的家务事操心了。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一般地说,办了公共食堂以后,劳动效率都提高了10%至20%,甚至更多。办了公共食堂以后,社员们有了较多的时间学习文化、技术。南阳县的社员歌颂公共食堂说:“食堂就是我的家,天天不愿离开它;吃饱吃好还不算,开会讨论学文化”。这就把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公共食堂使社员生活的改善有了集体力量的保证,有了最稳妥最可靠的基础。
据初步调查,全省有80%的社员的生活水平比参加公共食堂以前有显著的提高。许多办得好的食堂,饭菜好,花样多,已经超过过去当地生活最好的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特别重要的是,全省99.6%的生产大队的公共食堂实行了伙食供给制或者半伙食供给制,这就使全体劳动人民的生活都有了可靠的保证,都能够逐步改善,这是大有发展前途的共产主义因素。这在社员的思想意识上也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过去我省群众在拨给自留地的时候就经过讨论,把自留地的一半划给食堂作为菜地;现在,大部分社员们看到食堂办得越来越好,又自觉自愿地把自留地全部交给食堂,一心一意要把集体生产、集体事业办得更好。公共食堂在改善社员生活方面还有两个很大的好处:一个好处是生活的安排更有计划了,即节约粮食,又节约开支。再一个好处是饮食的调配更科学化了,既合乎卫生,又增加营养。据林县合涧人民公社第九生产队三十九个成年人的调查,参加食堂后,体重增加七、八斤的有三十四人。我省办了公共食堂以后,农村中的疾病大大减少,农民的体质逐渐增强。
公共食堂培养和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共产主义思想,成为对社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大课堂。除了集体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以外,不少生产队还以食堂为中心,建立起了图书馆、俱乐部、阅报栏、黑板报等等,大大丰富了社员的精神生活的内容。办了以公共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福利事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起了很大变化。街坊邻居之间,婆媳、妯娌、姑嫂、夫妻之间,再也不为家务事你争我吵了。商丘县李口人民公社白衣阁生产大队女社员侯汉英,在加入公共食堂以前,经常为家务琐事同妯娌吵架;加入食堂以后,她们不但不再吵架,而且互助友爱,在生产上开展了对手赛,都被评为模范社员。这样的事情在全省各地处处都有,三十三万多个公共食堂,已经成为三十三万多个新的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些大家庭充满了阶级友爱和温暖,使一千多万个小家庭变得更加和睦、更加幸福。
总之,公共食堂已经成为广大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思想、生产、生活的提高都起了重大的作用。群众热情地歌颂:“入了食堂如上天,食堂饭菜香又鲜;天天饭菜不重样,几天生活一改善,食堂家底生产大发展,吃油吃菜不花钱;油盐菜米再不愁,一心一意搞生产。”公共食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广大群众对于公共食堂坚决拥护
我省的公共食堂,是跟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建立起来的。全省迅速地实现了公共食堂化,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公共食堂同整个人民公社一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举。远在1951年,我省农民开始走上互助合作道路的时候,就有部分地区组织了农忙食堂,对于发展生产起了良好的作用。以后,随着初级合作化和高级合作化的实现,农忙食堂逐渐发展和提高。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在全省范围内同时实现了公共食堂化。随着公共食堂的建立,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卫生院、俱乐部、业余剧团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使广大农民的生活福利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当时有些人却认为“食堂是一种生活方式,搞不搞并不影响生产。”甚至认为“公共食堂浪费劳动力”;“人多好做活,人少好吃饭”等等。公共食堂普遍巩固和健全发展的事实,已经有力地反驳了这些十分错误的论点。正因为公共食堂对于人民公社的巩固,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关系,广大群众坚决拥护公共食堂。在整顿和提高公共食堂的过程中,群众的觉悟越来越高,食堂越来越巩固。有些富裕中农企图在食堂外边同食堂较量。没多久,他们就比输了。孟津县横水公社富裕中农韩金殿反对食堂,他用过去存的一些粮食作成干面条,故意串门子吃饭,夸耀自己家里做的饭好。可是,公共食堂越办越好,比韩金殿家里的饭好得多,他终于也申请加入食堂了。公共食堂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在两条道路斗争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也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
广大农村公共食堂办得越来越好 政治上组织上制度上有可靠保证
河南省的农村公共食堂是怎样办好的呢?经过这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有这样一些体会:
办好公共食堂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挂帅。从省到人民公社,各级党委都十分关心群众生活,把办好公共食堂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专管生活福利的组织机构,实行了第一书记挂帅,有一个书记专管,普遍做到了生产和生活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评比、统一检查、统一总结,并动员和组织各有关部门面向公社,支援食堂。在乡工作的干部都不再单独起伙,都自愿地到公共食堂与社员同桌共餐,同社员的联系更加密切;还有不少干部下放到食堂当炊事员、管理员,同社员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千方百计办好食堂。在不少县和公社,由书记带头大办“食堂试验田”,树立了好食堂的榜样。新乡专区有两万多名脱产干部和生产队支部书记到食堂担任炊事员、管理员;信阳、新乡两个专区和郑州市搞“食堂试验田”的干部达四万一千多人。
要办好公共食堂,必须有明确的阶级观点。最积极最热情地要求办公共食堂的是贫农和下中农;要把食堂办好也必须依靠他们。我省的公共食堂,已经在管理机构中巩固地树立了贫农、下中农的绝对优势,选拔了大批优秀的党员、团员和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做食堂管理员、炊事员。目前全省农村食堂的炊事员和管理人员中,贫农、下中农占90%以上;党员、团员占34%。同时,各地都加强了对炊事员、管理员的培养训练工作,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炊事技术水平和卫生知识水平。全省各地不断地召开食堂管理、发展食堂家底生产、炊具改革、烹调技术等先进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广泛地开展了“红、勤、巧、俭”炊事员和“红旗食堂”竞赛运动,大插红旗,大树标兵,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的炊事员、管理员。凡是炊事员、管理员成份好、思想红、技术高、能力强的公共食堂,深得人心,人人满意。社员们说得好:“食堂饭菜香喷喷,花样新鲜趁人心;搞好伙食并不难,关键在于做饭人。”
要办好公共食堂,还必须坚决地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管理。公共食堂普遍建立和坚持了生活代表会议制度。凡有关食堂生活安排、家底生产、财务收支、管理制度等重大问题,都经过生活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有90%以上的食堂经过民主选举建立了食堂管理委员会。食堂管理委员会根据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议的决议,发展食堂家底生产,分段制定生活计划,并轮流值日,帮助炊事员、管理员改进工作。有的食堂还建立了“社员轮流帮厨制”,大部分食堂设有意见箱、意见簿、墙报、鸣放栏,充分发挥了广大社员办好食堂的积极性。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建立了账目日清月结、定期公布制度,实行了吃粮标准、生活计划、饭谱、财务收支、粮食节余月终结算
“五上墙”,使社员对于食堂的家底一目了然,完全放心。陕县的人民公社实行了口粮、种子、饲料、储备粮“四分开”(专仓保管、专立账目、专粮专用、专人负责)的管理办法,社员都很满意。这办法现在正在全省普遍推行。所有的食堂都执行了“统一用粮,指标到户,实物到堂,依人定量,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办法;并按照口粮标准和农事季节订出了长年吃粮计划和分月、分旬的具体安排。这样做,既节约了粮食,又保证了社员吃的饱、吃的好。
食堂在物质上技术上也不断进步既是消费单位也是集体生产单位
以上几条是办好公共食堂的政治上、组织上、制度上的保证。此外,还要有物质上、技术上的保证。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搞好食堂的“家底生产”。在这方面,我省的最早的一项措施是抓食堂的菜地。公共食堂把菜地经管好了,不仅夏秋两季有足够的菜吃,而且贮了干菜,腌了咸菜,制了酸菜,保证冬、春季节也可以吃到蔬菜。蔬菜增加了之后,公共食堂又大抓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养鱼等饲养业,农副产品加工、磨豆腐、磨粉、做酱油、做醋等小作坊也发展了起来,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家底生产”。目前,全省公共食堂的蔬菜基地已发展到三百多万亩,公共食堂养猪三百多万头、羊二百多万只、家禽一千八百多万只、兔二百多万只、鱼约五亿尾,建立了粉坊、豆腐坊、酱菜园等各种小作坊十八万多座。半数以上的食堂已经实现了副食品、调料自给或有余,40%的食堂实现了半自给。食堂“家底生产”的发展,不仅增加了饭菜花样,保证社员吃的饱、吃的好,而且可以出售一部分,扩大了食堂的公共积累,购置了一部分炊具,进一步扩大了“家底生产”。这一部分生产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是供给制的补充和扩大,是带有共产主义因素的。这一部分生产搞好了,可以使供给制部分逐步扩大。
搞好食堂的“家底生产”,又不能妨碍生产队的集体生产,既要用较少的人力,又要把公共食堂办得人人满意,唯一的出路就是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炊具改革在河南已经成为全民性的群众运动。公共食堂化以后,原来一家一户使用的旧式炊具,大部分不能适应生活集体化的需要了,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地广泛地开展了以改良磨为中心的炊具改革的群众运动,对于用量大、占用劳力多、笨重费力的炊具和粮食加工工具先进行了改革;然后,进一步发展为全面改革。一年多来,全省创造和推广万能切菜机、自动联合轧面条机、洗碗机、洗菜机等先进炊具一百三十多万件,改良磨九万三千多盘,改良锅灶二十七万多个,修建吃水自流井十八万多眼。将近半数的食堂实现了炊具半机械化,禹县郭连公社改革的三扇水打磨,比旧式磨提高工效二百倍。上蔡县创造的木制切菜机,比手切菜工效提高九十倍。许多公共食堂采用了蒸气做饭法,做一顿饭一般由一个多小时减少为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节省劳力25%到30%,烧煤由每人每天平均一斤减少到三、四两。郸城县创造的小口回风灶,一个人平均一天烧二两煤就够了。据初步估算,全省各地实行锅灶改良和做饭蒸汽化的结果,仅2月份一个月就节约煤炭十五万多吨。全省因炊具改革而节省劳动力一百多万个,节省畜力五十多万头;炊事员的劳动时间一般每天减少三、四个小时。群众普遍反映:“现在才真正做到了:吃水不用挑,切菜不用刀,磨面不用推,做饭不用烧。”
不断改进 不断提高
我省公共食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可是,我们决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还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省还有极少数的食堂需要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有的食堂的“家底生产”还没有很好的发展;有的食堂炊具改革运动开展得不够好。今后,我们全省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使公共食堂这个极其重要的社会主义阵地更加强大。对办得不很好的食堂,要帮助它尽快地改变面貌。各个公共食堂都要大搞“家底生产”,力争使所有食堂在今年内达到油、盐、酱、醋、菜自足有余。这样,就能够逐步地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还要继续大搞炊具改革,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餐厅,添置餐桌和各种食堂用具,争取在今年内全省公共食堂基本上实现磨面动力化,炉灶改良化、蒸气化,炊具半机械化、机械化。总之,要从政治到技术,从思想到制度,不断革命,把我省公共食堂步步提高,保证工农业生产继续全面的更好的跃进。
这个发言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代表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