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多出一分力量 郭琳爽委员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09
第17版()
专栏:

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多出一分力量
郭琳爽委员的发言主席、各位委员: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所作的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的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陈叔通副主席所作的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从这几个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紧密团结,万众一心,高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旗帜、超额完成了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已经提前三年实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为今后长期持续大跃进,奠立了最有利的形势。
我在这一次来开会之前,曾先后视察过上海的彭浦,长征,徐行,马桥,华漕,解放,城东,新五等人民公社,总的说来,这些公社较1958年下半年刚成立时是更加巩固和发展了。很多社已经实现“耕田不用牛、灌溉自动流”。新五人民公社拥有田地三万四千多亩,在没有建社以前,其中一万六千五百多亩的土地,地处低洼,在春秋二季是一片“白水滩”,涝灾很重,九年三熟,过去是被人遗弃的地方。自从建社之后,调动了人力物力,开辟了“送灾河”及“建设河”两条河道,把历年的涝患,改变为灌溉的水利。1959年已全部消灭“白水滩”了,做到一年三熟,也就是说,现在一年的生产量就等于过去九年收成的总和。在这个事例上,可以看到人民公社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无论在耕耘收割、兴修水利、抗旱防涝、兴办工业等等各方面,都可以达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利。它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
彭浦、长征、马桥等人民公社都修建了居民点,农民们搬进了装有电灯的洁净楼房,周围设有医院、学校、食堂、敬老院、托儿所和幼儿园。大家过着有组织的幸福生活,学龄儿童及时入学,病人及时就医。妇女们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愉快地从事各种生产。
我们在城东人民公社,还看到三十二个六十二岁至八十六岁的老人,安祥地住在敬老院,过着安乐的晚年。这些集体福利,像温暖的太阳一样照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固然是由于农业生产大大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人民公社的多种经济的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开花,家禽家畜公养私养并举,就可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如以华漕人民公社陶家桥小队三十二户人家来说,在1949年他们只有绒线衣二十五件,平均每户不到一件。在人民公社成立后大跃进的第一年,即1958年,他们共有绒线衣八十八件,平均每户有二点七件;套鞋由1949年四十六双到1958年增加到二百三十三双,钢笔由三支增加到七十支,毛衣由一件增加到十六件。其他各种衣着和日用品,在各个公社的农民家里,亦有不同程度类似的增长。在大跃进的第二年——1959年春节,公社分红以后,农民的购买力更是提高:彭浦人民公社年终分红有二百六十八户在一千元以上,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的奇迹。可见在生活水平上,城乡的区别已经日见缩短,所以人民公社的社员说:“金好银好未有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真真好,人间天堂就地造,幸福生活那里来,感谢恩人共产党”。回想旧社会所看到的农村破产、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困苦情况,和今天幸福美丽的新农村情景相比,真有天渊之别。而现在农村面貌的改变,还不过正在开始,前途的美好,无穷无限。
我在解放前就从事工商业活动凡数十年,受过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重重压迫,但由于阶级性所局限,害怕革命,幻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下,走资本主义道路。“实业救国”。不知道中国长期受帝国主义统治,人民不得到解放,剥削制度不受到摧毁,就不可能有什么“实业”。现在我们国家在十年间就建立起自己的钢铁业,机器制造业,汽车业,造船业,……,首先就是由于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由于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而人民公社化后,五亿多农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就为工业发展开辟着广阔的道路。想到祖国今天的光辉灿烂和来日无限的美景,使我得到安慰,感到自豪。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我参予了国家政治经济事务,生活愉快,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今后我除了努力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贯彻全国工商联会议的“顾一头,一边倒”的精神,加强自我改造以外,并坚决执行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尽最大努力做好本岗位工作,同时要勤俭持家,厉行节约,本有多储多,有少储少的精神,尽一份应尽的责任。我体会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是多方面的,很宽广的,全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之下,各尽所能,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实现长期的持续大跃进,不断在各个战线上取得更大的胜利。加速把我们国家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技术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使全国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更为美满幸福。祝大会成功和各位委员健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