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炉中炼钢 炉旁炼人 胡庶华委员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09
第19版()
专栏:

炉中炼钢 炉旁炼人
胡庶华委员的发言
我衷心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完全同意陈叔通副主席的工作报告。
从这些有历史意义的报告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于1959年继续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大跃进,并且提前三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为1960年国民经济的继续大跃进和计划的超额完成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种伟大胜利的获得,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分不开的。
现在请允许我专就炼钢与炼人的关系问题陈述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我们祖国是世界上使用钢铁最早的国家之一,那时候的炼钢是用手工和多次热处理的。古代诗人曾有描写炼钢技术的词句,如“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又如“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宋、苏轼)。这都说明钢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柔而不断、刚而不屈。如果把人锻炼出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性格,那就可用今天的语言来称赞,这样的人,不仅有社会主义的觉悟,而且有共产主义的风格。我这种认识是从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得来的。从中国历史来看我们的民族性格也有与钢类似之处,即既是热爱和平,又是不怕战争的。
我们的土法炼铁和土法炼钢,在世界冶金史上是有它的特点的,在我国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史上直到今天还起着一定的作用。自从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的魔掌伸到了中国,使它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惨境。一穷二白的中国人民受尽了一百多年的苦难,终于1949年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解放了。党和政府一开始就关怀钢铁工业,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就把钢铁生产指标列在第一位。由1949年钢产量为十五点八万吨,达到1959年钢产量为一千三百三十五万吨,像这样的大跃进,是世界上没有先例的。特别是1958年党提出了“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方针,掀起了一个“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大炼钢铁运动。在这个大运动中,出现了“炉中炼钢,炉旁炼人”的新局面,人们思想上有下列四种变化:
一、打破迷信,解放思想 人们在旧社会里把炼钢看成是一种神秘工作,只有专家才能有这种本领,特别是迷信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家,又因迷信风水阻碍了矿产开采和地质调查。大炼钢铁运动把这些迷信都粉碎了。
二、不辞劳苦,不怕困难采矿冶金都是繁重劳动,参加这种劳动的人,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也锻炼了思想,教育结合了生产劳动使亿万人都关心国家的命运,充沛了向大自然进行生产斗争的豪迈气魄。
三、大小并举、土洋结合土法先上马,接着“小土群”和“小洋群”都搞起来了,人们认识到“土洋结合”和“土洋并举”的全面作用和党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的重大意义,并且扩大了煤铁资源的利用范围。
四、敢想敢干、猛攻尖端人们在打破了迷信以后,敢想、敢干、实干、苦干和巧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形成了。比如北京钢铁学院在1958年秋天有师生二千多人分别到了二十几个省市参加大炼钢铁的辅导工作,最近又有二千五百多人到各地矿山和钢铁厂献策献计,接受任务,大搞尖端研究工作,已有结果的研究项目是以千计的。
以上四点,说明了大炼钢铁运动除开完成了国民经济计划的跃进指标以外,还起了带动一切大跃进和炉外炼人的教育作用。
十余年来中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经过种种运动,在政治战线上经济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都取得伟大的胜利;都深深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向,是一切胜利的保证。因而“接受党的领导”,“跟着党走”,“听毛主席的话”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悦诚服的普遍真理,而学习毛泽东思想和著作遂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
最近我到湖北视察(其实是参观实践和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实际联系),又得到很大的收获。其中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就是丹江口水库通过一年多十万人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已经截流,南水北调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明年底水力发电站亦可完成,可供几省用电。电费每度比火力发电便宜好几倍。我又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和毛主席为征服中国数千年自然灾害创造了宏伟规划,而且为全国电气化开辟了广大前途。如果全国水利规划完成之后,所有大中小水库都建设不同类型的水电站,那就是全国电气化的时代了,列宁曾经预定一个公式,即共产主义等于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这个公式在苏联已经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我国到了全国电气化的时代,又有伟大的党和毛主席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冲天干劲,共产主义社会的加速到来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的。破铁废钢都可回炉再炼,而要炼出高级优质的钢当以用电炉为最好,知识分子特别是旧知识分子(包括我自己在内)必须投入用毛泽东思想所装备的大洪炉里精炼自己,方不被毛泽东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现在我用新诗二首结束我的发言:(一)形势太美好,改造不宜迟,老犹不努力,究竟待何时?(二)七十古来稀,今日不稀奇,改造世界观,奋斗到期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