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合肥在飞跃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1
第16版()
专栏:

合肥在飞跃前进
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已经由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为一个冶金、机械、轻工业、纺织工业相当发达的城市了。这里有六、七所高等学校、十一座医院、九座影剧院。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何谦堂代表谈合肥市的巨大变化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和谭震林副总理“关于提前完成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而奋斗的报告”。现在我谨就合肥市几年来的建设情况向大会作一简略的汇报。
合肥在安徽中部,居江淮之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解放前在反动统治阶级的长期摧残下,百业雕敝,市容不整,文化落后,广大人民遭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市区面积仅有五平方公里,人口五万余,没有工业,仅有一个四十八瓩发电能力的“发电厂”和几家卷烟、碾米、榨油作坊。没有高等学校,仅有一所高中,学生四百余人。街道狭窄,房屋矮旧,到处是污水垃圾,臭气熏人。解放后,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变了原来一穷二白的面貌,获得了美丽的青春。现在合肥兴建了许多宽广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栉比的层楼矗立两旁,市容焕然一新,万紫千红的小花园小游园衬托着新的建筑群,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市区人口由五万发展到五十五万,城市面积达五十七平方公里,新建房屋三百六十余万平方米,相当于原有房屋八倍多。兴建了自来水厂,建立了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填没了很多污水沟塘,安装了自动电话,创办了公共汽车,开办了民用航空事业,修复了淮南铁路,扩建了许多条专用支线,新建和修建了大批的道路和桥梁,开辟了市内公园和小游园,绿化了市区及一些郊区道路,使合肥成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而且为全省工业基地之一。几年前即逐步向四郊发展,特别是1958年以来的进度飞速,现在东面扩展到十里以外快接近十五里的大兴集,这里大都是轻工业,也有部分重工业;南面已超过距城七里的七里站,这里是现代化机械工业,将来要发展到巢湖边。水西门外是烟囱林立的小高炉群的所在地,绵长达数华里,两年之前,还是稻田荒冢,现已成为最繁忙的炼钢炼铁的基地。西南方面则是六、七所高等学校的教学大楼雄踞在那里。合肥市委已提出:“开辟北郊,发展南郊,整理东郊,美化西郊”。将来这个任务完成时,一定更加宏壮而美丽了。
合肥原来是个消费城市,本无工业可言,更谈不上炼钢炼铁。1958年全市人民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掀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大办钢铁热潮,在省委、市委的直接指导与直接领导之下,仅在四个月的时间内就建成了大批八立方米的小高炉,大批零点五以下炼钢小转炉,一批三吨转炉。这就使合肥由一个钢铁工业的空白点一跃而为全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有力的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伟大成就的由来,主要是省委、市委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总路线和几种并举的方针与三结合的方法,特别是土洋并举从土到洋的胜利,是领导骨干和职工群众勤学苦钻的成就。现在全市共有大小工厂数百个,其中千人以上的数十个。产品方面逐步多样化,不但炼钢,且能轧钢成材,能出无缝钢管,并在试炼合金钢,很多的人认为这是奇迹,这是总路线胜利的表现。
在钢铁工业的带动下,机械工业、轻工业、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各项建设事业都飞跃地发展起来了。今年更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现在全市拥有金属加工厂六十多个。这些工厂不仅能生产成套的采矿、运输、冶炼、动力、农业、化工和纺织机械设备,而且能生产较大型和精密的机械设备。过去合肥连一支牙膏都不能生产,现在已能生产农药、氧气、电石、烧碱、硫酸等基本化学产品和许多日用化工品。过去合肥只有一些手工操作的织布机,现在已有十万纱锭的全能棉纺印染及中小型的针织、丝绸等厂,轻工业产品达一万余种。
合肥地势是江淮间的岗脊形地带,以往经常受旱灾。解放后,安徽省委鉴于安徽是个多灾省分,必须大力兴修水利,根除旱涝的侵袭,淮北自然是首当其冲,合肥一带亦在注意之列,自从肥东、肥西、巢县拨归合肥市领导,农田水利关系在合肥市又形成为一个重点。几年来兴修水库一百八十三座,修建沟渠、塘、坝、涵闸十三万八千八百余处,建立电灌站二十五处,新建小型水电站、水力站十八处。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在水利建设与抗旱运动中,更显得人民公社制度的无比优越。最突出例子就是,1958、1959两年合肥虽然连续遭受到百年未有的严重干旱,但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拨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充分地发挥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和水利建设的作用,战胜了干旱,获得了丰收,使人民公社的优越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日益巩固起来。
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失业的现象已彻底消灭。1959年全市社会购买力达七亿三千八百八十二万元,比1958年增长50%以上,如与解放初期相比,则有更大的增长。市场供应情况良好,社会商品零售额1957年比1952年增长三点九倍;1958年比1957年增长34%,1959年又较1958年增长32.46%。
在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文化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现在市、郊区的青壮年文盲已基本扫除,小学教育已经普及,现有大、专学校十六所,光大学生就比解放前的小学生多一倍半以上。中等学校由解放前的三所发展到四十三所,学生中的工农子弟占很大比例;同时教学质量也相应的提高。如巢县中学原来是一所基础差、教学落后的学校,但是由于认真的贯彻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大胆的培养与提拔师资,加强了政治挂帅,执行了群众路线,因此,在短短的两年内,就由落后跃为全省五十八个学校的最前列。这就打破了唯条件论的保守观点,提供了教育能够大跃进的实际事例。另外,工厂、企业、街道普遍的举办了业余学校,使广大劳动人民都能受到教育。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食粮也日益丰富多彩。现在,在合肥出版的报刊有二十二种,国内外报刊在本市发行的有一千四百三十八种,发行量达十一万份,平均每四人就有报刊一份;新建影剧院九个。并有图书馆、文化宫、俱乐部、博物馆、曲艺场、少年之家等,广大职工在业余时间,可以随着自己的兴趣进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在除四害讲卫生方面:解放后,全市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消灭了大量的蚊蝇、老鼠。同时,医疗保健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解放前只有一家设备简陋的医院和少数诊所,病床三十张。现有公立医疗机构一百九十九所,其中规模较大、设备齐全的医院有十一所,病床达九千四百五十五张。在医疗工作中由于贯彻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进行免费防疫注射,因此,增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群众歌颂说:“共产党像太阳,总路线万丈光芒,地增粮食人增寿,家家户户喜洋洋”。
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中,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忘我的劳动态度和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已在各个战线上开花结果,每个人都感到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贡献出一份力量引为光荣,爱祖国、爱劳动、爱人民已成为新社会的风尚。
从合肥市几年来各项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使我进一步的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中央毛主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个时期提出的方针政策的伟大正确,它像灯塔一样指明了各项工作的前进方向,给予人民无穷无尽的力量。今天,合肥市人民正以无比的冲天干劲,满怀信心地为在几年内将合肥建设成为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综合工业基地而奋斗!他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依靠广大群众的雄心壮志和冲天的干劲,这个任务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