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水往山上流 机器代替牛 王国藩代表谈建明人民公社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2
第9版()
专栏:

水往山上流 机器代替牛
王国藩代表谈建明人民公社新事主席、各位代表:
我向大会汇报一下建明公社最近的情况。
现在我们社的社员们,正在干着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就是:“要让水往山上流,让机器代替牛”,在农业生产上进行着技术大革命。提起这件事,我们首先要感谢党和毛主席的好领导,感谢工人老大哥的支援。
我们社近几年来,生产发展的很快,单就粮食来说,去年就收了一千七百六十多万斤,平均亩产六百五十斤。除了人吃马喂,卖给国家三百三十万斤,支援兄弟社四十万斤,社里还留三十万斤储备粮。可是,大伙觉得还有两件不称心的事,第一件是占全社耕地70%的坡地、梯田还不能浇水,收成好坏还让老天当着多半个家;第二件是种地的工具落后,费工费力不出活。社员们一年到头忙种地,山上有很多财宝腾不出人来去取。我们要让坡地、梯田的收成全由我们当家,要想法腾出人来搞多种经营。从去年12月初,我们就动手大搞山地水利化、机械化和电气化。干了一百多天,这几件事就干的有个眉目了。眼下,在我们社里,川地修成了灌溉网,山上凿好了盘山渠,电力扬水站把泉水送上了山,还把三分之一的梯田、坡地平整成了园田。到现在,我们社添置的农业机械,已经能使全社70%的土地实行机耕。我们也有了电,这些电是唐山电网输送来的,现在灌溉、加工、照明已经用上了电。我们还正在修建机械修配厂、化肥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等十六个工厂,已经有九个投入生产了。这样以来,我们这个山区社的面貌又一次大变了样。社员们高兴的说:“白天机器隆隆响,夜晚电灯放银光,水渠盘山浇坡地,汽车铁牛日夜忙。”
我想先说说我们是怎么解决了水的问题。山地要过不了“水”这一关,连续大跃进就不好办。山里有没有水?有了水怎么引上山?这是个难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人人找水,个个想法。结果找到了一百多处水源,真是“山多高,水多高”,“有山就有水”。我们出动了四千多名壮劳力,参加了夺水大战。根据大家出的主意,这个仗的打法是:集中力量,主攻重点,拿下一个是一个。我们总共搞了“三泉合一”、南山大干渠、北山大干渠和三座电力扬水站等六项重点工程。我们这些工程,都是在冬天干的。天寒地冻石头硬,没有难倒我们这支凿石开山取水的队伍。在三里店闸河坝工地上,社员们为了减轻夜间的冻层,把自己的被子拿出来盖在地基上。西铺村第三连,修完白马峪“三泉合一”的拦水坝以后,怕新坝被水冲坏,有二十多个人自动地在夜里去看守。一天夜里,拦水坝真的被冲开了一个缺口。尽管天寒水冷,连长屈文奋不顾身地脱下棉衣,跳下水去,用自己的棉袄堵住水口。按着原设计,南北两条大干渠,需要修建十三座过水桥。社员们提出采用壁山渠道环山走的办法,减少了六座过水桥。这一项就省下六万元。对于非修不可的过水桥,社员们也想出了节约防冻的办法,山上打草,织成草帘子代替了草袋,节省了六千元的开支。就这样,经过全体社员的努力,在梯田坡地上,修成了长达八十五华里的三十六条干渠和支渠,建立起三处电力扬水机站,使全社近五万亩耕地中有四万亩变成了水浇地。
水我们自己解决了。机器是国家供应的。可是机器价款和各项基本建设需要三百五十万元的投资,必须设法解决。当时,社里的公共积累只有三十二万元。国家本来允许我们在五年内还清机器价款。我想,国家的资金有限,我们应该尽可能早点归还这笔钱,使国家生产更多的机器,支持兄弟社加快实现农业技术改造。我把这个意见跟社员们一说,大伙都表示同意。他们说:“建明社在二十三个贫农的时候,不向国家伸手。现在,我们家大业大了,更不该给国家增加负担。”社员们热情地把节余的钱拿出来,支持农业技术改造。这样,社员投资加上社的公共积累,一共凑起了九十多万元。
根据初步机械化以后的新情况,我们制订了今年亩产千斤粮、百斤棉(皮棉)、万斤薯的农业发展计划;制订了大搞养猪计划,达到每亩一头半猪;以及发展社营工业、大搞农副业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多种经营的计划。实现了这个计划,我们的总收入可以达到八百万元,比1959年增长一倍多。光增长的部分,还清国家垫款还有余。
为保证农业机器在1960年的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在技术力量方面,我们用“请进来,拜师傅”,“派出去,当徒弟”和大办技术学校的办法,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培养出五十多名水利施工技术员和一百多名机械、电力技术员,加上师傅的具体指导,就解决了掌握新技术的问题。
水上了山,又有了机器,但是,山地的地形复杂,地块零乱,还不能充分保证适时合理地进行灌溉,也不能充分发挥机器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进一步提出了“把山地变园田”的口号。在山地搞园田化,大伙都没有经验。我们就采取了老农、技术员和领导干部三结合的办法,一面研究试验,一面推广。最后根据梯田垒坝堰的道理,按着山势、地形,把陡坡打成畦,缓坡平成方,方内再作畦,畦内再找平。随着平整土地,把渠道垅沟也一起整好了。坡地梯田上的垅沟,运用了跌水的办法,解决了陡坡流急冲刷土层的问题。为了保护园田,防止水冲,我们在渠道两旁,栽上了六十多万棵树。
我们敢于在我们那个深山老峪的地方大搞农业技术革命,是因为党的总路线给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是因为我们有两年来大跃进的经验,是因为有人民公社这样的靠山,是因为党和毛主席给了我们力量。使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于克服困难;在胜利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夺取胜利。我们坚定地相信,听党的话,按着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前进,就没克服不了的困难,什么事情都能取得胜利。
最后,我表示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我们一定鼓足更大的干劲,为完成报告中所提出的任务而斗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