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太原锻工的新成就 赵大庆代表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2
第10版()
专栏:

太原锻工的新成就
赵大庆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李先念两位副总理向大会所作的报告。
我们太原市的工人阶级,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机器制造业中的锻造工人,二十天革了个命,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由原来的56%提高到90%以上,根本改变了锻造技术的落后面貌,成为技术革命的一枝鲜艳的花朵。
现在我把太原市锻造工技术革命的情况,向大会作个汇报。
太原市机械制造业的锻造技术,在解放以来新增了许多蒸气锤、空气锤等现代化的设备,对一些陈旧的设备也进行了许多技术改造,从而,使锻造的技术装备和劳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生产效率有很大提高。但是,和整个机械业生产日新月异的飞跃发展比较起来,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仍然是不够高的。像重型机器厂等现代化企业,锻件进出炉、翻料、起重、运输等工序,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至于一些旧企业和小企业那就更差了。锻造工人基本上还没有摆抬脱、撬、抡、打等笨重的体力劳动,锻造的生产长期成为机械业的薄弱环节之一。因此,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就成为广大职工的强烈愿望。根据中共太原市委关于开展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决议,在全国锻造机械化太原现场会议的促进下,从2月初开始,掀起了大搞锻造机械化的高潮。
在这场战斗中,锻造工人气魄大、干劲足、智谋广、办法多,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无穷无尽的创造智慧和敢想敢干的革命风格。有的人自带干粮住在车间闹革新,有的人坚持假日不回家搞试验,人人动脑筋,个个献计策,很快地就实现了二百四十六项重大的技术改造,大大改变了锻造生产的技术面貌。例如,山西机器厂职工经过七昼夜苦战,基本上实现了锻造方面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又如在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单位,制成了蒸汽锤、磨擦压力机、夹板锤,使多少年来一直依靠抡大锤的锻工“扔掉大锤把,实现机械化”。在现代化的蒸汽锤、水压机旁,安装起进出料机械装置、电动绞车、电动翻料机,使工人扔掉了绞干,摆脱了一千多度高温的熏烤,坐在操纵台上转动操纵盘就能锻造。过去一个两吨重的钢锭进出炉时,需要十几个人,现在只要一两个人就行了。在加热方面,许多单位把焦炭炉改为反射炉,把土加热改为煤气炉或连续加热炉,炉门起落也实现了自动化。重达三百多公斤的加热炉门,过去开闭炉门时,两人上推下拉,既费力,又误工,改为汽动炉门装置后,只要开闭汽门,就使炉门自动起落。在起重运输方面,实现了轨道化和列车化,使人力推拉变为电力牵引,有的则用传送带代替了繁重的人力搬运。
工人同志们为了尽快地实现锻造机械化,在运动中掀起了你追我赶的竞赛热潮,并使技术革新和增产节约的劳动竞赛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例如,山西机床厂三吨锻锤的班产量,过去只能产到二至三吨。在运动中组织了“三同”竞赛,有一个班首创班产量五点七六吨的新纪录。第二天另一个班奋起直追,连日创造了班产六点五九吨的纪录。紧接着在全厂范围内掀起了“学、比、赶、帮”的竞赛高潮,新的纪录不断涌现出来。班产量连续跃进,一直达到十八点四九吨。这种竞赛正如工人们所说的:“树标兵一马当先,对手赛各显其能,连环套万马奔腾”。“竞赛是对手,协作是帮手”,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也更加普遍地发扬起来。无论厂内厂外,到处发展了各种形式的“三结合”。领导干部亲临阵地,职能科室人员走出办公室,学校师生离开课堂,都深入现场和锻造工人一道大搞革新。重型机器厂制造一吨操作机时,从金工、电炉、焊接、铸造车间一直到设计、工艺、锻冶等科室,“全体总动员,满杆一齐上”,大搞协作。结果从设计、生产到加工装配,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工人们赞扬“三结合”的好处说:“人多智广办法巧,三结合真正是个宝”。
在实现锻造机械化运动中,我们坚决地执行了党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能洋就洋,不能洋就土,因陋就简,勤俭办事,由土到洋,由低到高,不断改造,逐步完善。按照工人们的说法,这就是“徒步先骑驴,再跨大洋马”。例如,矿山机器厂的三吨锤锻造翻料设备,原来是人拉倒链,以后改为半机械化的手摇翻料机,继而改为圆盘翻料,最近又改为单链和双链自动翻料机。“土的大量干,洋的积极攀”,我们不放松任何一个可能的条件来加快锻造机械化的速度。事实上,正是由于坚持了土洋结合的方针,从而取得了多快好省的胜利。
锻造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实现,在生产上技术上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上,都引起了巨大变化。全市锻锤月产量,在2月份平均达到一百四十吨,超过全国锻造厂际竞赛条件规定的月产一百二十吨的指标。个别的厂已达到二百三十点五吨。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锻造生产这个薄弱环节已经改变过来。“干一件,等一件,屁股后边拧零件”的局面扭转了,一跃而为批量大的锻件提前一个月供应。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人的劳动条件大大改善。半辈子“烧红打黑”的锻工说:过去是“汗流如洗澡,两手常起泡”,现在是“劳动日日轻,生产成倍增”。由于机器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迫切需要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同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工人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目前,广大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学文化、学技术的高潮已经出现,工厂业余文化学校的到课率普遍提高,一般都达到90%以上。越来越多的工人为了适应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以及向高、精、尖进军的需要,正在向着一精数兼的多面手方向发展。
我们虽然取得了这些成绩,但是,这和我们飞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比较和全国先进的兄弟城市比较,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毫不满足于这些成就,一定要以不断革命的精神,树雄心,立壮志,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掌握更高水平的锻造新技术、新设备和尖端工艺,促进机械加工工艺向少切削,甚至无切削的方向发展,向实现精密锻模、堆焊锻模、液态锻模、冷热挤压、机械锻压、周期轧制、无钻座锻锤、多向锤压等锻造技术发展的伟大目标进军。不断提高锻造生产水平,保证实现1960年国民经济继续更好的跃进,为整个六十年代连续跃进奠定基础。我们要继续学习推广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迎头赶上全国先进水平,和全国工人群众团结一致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奋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