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公社之花到处盛开 宁武代表介绍辽宁两个人民公社迅速发展的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2
第11版()
专栏:

公社之花到处盛开
宁武代表介绍辽宁两个人民公社迅速发展的情况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向大会所作于关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所作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的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建议大会通过并予以批准。
从上述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胜利,就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大跃进的胜利,人民公社的胜利。1960年在1958、1959两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更好更全面地持续大跃进的局面。这个大好的形势十分振奋人心,而且大大地鼓舞和加强了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力量。
请允许我把下边视察过几个人民公社的一些情况,在大会上作一简单的发言,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代表予以指正。
群英人民公社战胜了“饿虎岭”
首先是由于人民公社的成立,为发展生产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辽宁省义县留龙沟群英人民公社,原来是个偏僻贫困的山区,总面积约六万四千公顷,其中有四十五万余亩沟岔相连的荒山,全社有六千六百三十二户,三万一千八百二十三口人,分布在二百零三个山沟里,有十三万五千三百亩耕地,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分布于三十度至四十度的陡坡上,土层只有三、四寸,解放前每亩地产粮至多六十斤至七十斤。这里虽是山区,但畜牧业并不发达,人民生活也很苦,过去人们说这里是:
秃山薄地留龙沟,
下雨沙石往下流;
十天不雨苗黄瘦,
雨多之季露石头;
好地打粮四五斗,
山地打粮一摄收;
半年糠菜半年粮,
人民生活苦又愁。
解放后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向贫困的山区进军,向饿虎岭(过去人们一向这样称呼这个地方)展开了搏斗。在农业合作化时期,由于采取了许多增产措施,使农业产量由过去亩产六十斤至七十斤提高到一百二十六斤,相应的人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原来农业社的组织规模小,活动范围窄,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不易解决。如在进行山区建设中,存在着治山和经营农业争劳力,放牧和造林争山头的矛盾;加上资金不足、物资基础薄弱等困难,因此,形成有人造林无人护林,牛羊啃光草坡进入林区,年年造林不见林,各种山林、果树成活率都是很低的。由于山上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放牧面积逐渐缩小,多种经营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农业年年缺粮,平均每年要靠国家供应三百万斤到三百四十万斤。
公社成立后,在公社党委统一领导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生产,解决了封山育林与放牧的矛盾;和由于1958年大跃进以来,农业大力支援工业,农业本身用工量的增多而出现的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民公社组织大队小队之间的大协作,调整了插花地八千零二十五亩,使远地变成了近地,全社在1958年节省劳力三万七千多个、畜工七万四千九百多个,加上改良农具等,使过去存在多年解决不了的治山与农业争劳力的矛盾,也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由于大队小队之间,彼此支援,互相协作,1958年大干一冬春,完成十九万五千多土石方工程,修筑三座小型水库,拦河引水两处,修干渠五千二百米,打大井五百一十眼,挖蓄水池十三个,贮水八十四万五千方,能灌溉旱田八千一百四十五亩,灌溉面积增加四倍,从此基本上免除了旱涝灾的威胁。
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善,大大地鼓舞了社员们争取农业更大跃进的信心。1958年公社化以后,虽然遇到了严重的风霜干旱等自然灾害,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农业八字宪法”,仍然赢得了农业大丰收。过去一向被人们称为缺粮的穷山沟变成了余粮社,不仅不用国家供应粮食,相反地除留足种子、口粮、饲料外,1958年还卖给国家二百余万斤粮食。1959年虽然粮谷播种面积比1958年减少五千九百四十亩,同时在播种后期还遇到了干旱和夏季的虫灾,但是总产量仍较1958年提高16.4%。
公社为了迅速的发展畜牧业,建立了七个畜牧配种站,一处牲畜繁殖场,六处家畜防治站,使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猪、牛、羊、鸡等都有了成倍的增长。农林牧副渔,社办工业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人民公社,这个过去一向被人称为穷山沟的地方,在生产上就不会发展的这么快,贫穷落后的山区面貌,也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其次,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文化福利事业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该社共举办一百八十四个食堂、六所敬老院,六十六处托儿所,一百六十二处幼儿园,使四千多名妇女劳动力离开锅台灶旁,投入轰轰烈烈的各项生产战线,和男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过去该社仅有一个卫生所,现在公社有一个医院,一个妇产院,五个医疗点,医生增加到三十二名,改变了过去有病无医、请医无药的落后状况。公社成立后小学增加到四十二所,学生增加到五千九百五十名,适龄儿童全部入了学,公社成立前只有一所公立中学,有学生二百名,现在新建三所农业中学,学生四百五十名,等于过去的一倍多。该社还新修大型俱乐部一座,有业余剧团一个,各大队都设有图书馆,公社还有电影放映队,同时,山沟里也通了公共汽车,各个生产小队都接上了有线广播,社员坐在屋里就可以听到国内外的大事情,以上是义县留龙沟人民公社发展变化情况。
西郊人民公社一年由穷变富
锦州市西郊人民公社,由于生产的发展,社员的收入也随着增加了。该社1959年平均每户收入五百一十三元,平均每人收入一百一十二元,比1958年每户收入七十八元,增加47%。全社二十七个生产大队,其中有五个队实行了伙食供给制,十八个队实行了粮食全部供给,五个队实行了粮食半供给。该社过去比较贫困的山区有九个队改变了穷队的面貌,在1959年一年内就赶上了富队收入的水平。如较穷的姜屯队,1958年每人收入四十二元,1959年增加到八十二元,几乎增加一倍。不仅穷队增加了收入,富队同样也增加了收入。1958年吉祥队收入最高,每人平均收入一百八十四元,1959年增加到二百一十六元。唐庄生产队生产的牛奶,据该队党支部书记介绍说:除供应一部分给锦州市外,队里的老人、小孩每天都能喝到鲜牛奶。随着社员收入的增加,社员购买力也空前提高了。砖瓦窑子生产队共三百九十户,有自行车一百二十辆,缝纫机六十五台,许多人还戴上了手表。这个社有两所敬老院,住院的老人二十五名。我在视察期间访问了一个敬老院,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很受感动地说:要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像我们这样无家无业的人,往哪奔呢!现在人民公社就是我的家,幸福院就是我最满意的养老院。该社在保证社员增加收入的前提下,同时增加了公共积累,扩大了公社所有的成份,仅1959年就提存一百二十三万元,加上1958年积累一百八十多万元,买拖拉机八台,柴油机二十台,从而保证了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锦西县虹螺岘人民公社,社员1959年收入较1958年增加43.7%。在三十四个大队中,按人口平均,超过百元的有三个队,超过八十元有二十个队,其余的也较1958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该社1959年副业生产收入一百一十七万元,比1958年增加89.3%,平均每口人副业生产收入二十元。六个有名的穷队,由于大搞经营,1959年收入赶上和超过了富队收入水平,摘掉了穷队的帽子。田家屯大队,1958年还向银行贷款十五万元,1959年反有存款十四万元。该社毛家沟生产队党支部书记说,过去我们这个地方生活最困难,山多地少,出产的水果不值钱,换不回来糊口的粮食,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人们为了活下去,东奔西走,背井离乡,但是旧社会到哪里都是一样,没有穷人立足得以谋生的地方。解放后,我们高高兴兴的劳动,再不受剥削和压迫了,生活一年好似一年,特别是公社化以后,一个劳动力一年挣了五、六百元,真是吃不了,穿不完、用不尽。我在视察期间,不论去到那个公社,那个生产队,问到那个社员,他们都乐滋滋地向我说,我们今天所以能过着这样的美好生活,都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给我们的。“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这就是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结论。
再次,由于党的教育,生产不断发展,生活不断提高,广大社员和干部,发扬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特别是经过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反右倾、鼓干劲、整风运动的教育,个个心情舒畅,干劲冲天、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锦西县虹螺岘人民公社党委书记说:过去社员是苦干、实干、巧干,现在又自发的加上偷着干。毛家沟生产队的社员,夜里两点半钟起来干活,四点钟才去打钟,原因是怕落在别人的后边。锦西镇人民公社刘台子生产队两名妇女,去年秋收时,天没有亮下地割谷子,一个从东往西割,一个从西往东割,天亮两个人碰了头,才知道双方早就来了。影璧山生产队老社员李德林今年八十多岁了,公社的干部虽然一再解劝,不让他参加劳动了,可是他老是要干点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一点贡献。用这位老年人自己的话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些,我有一分力量,就做出一分来,这样对青年也会有好的影响。”在1959年春起抗旱时,积极主动地参加浇地,夏锄期间那里进度慢,他就到那里去,对青年人启发教育很大。由于他和双目失明的老伴,晚年生活过的很幸福,公社对他们的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所以经常向人讲:“公社是天堂,毛主席像太阳,共产党是爹娘”。
一年多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真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没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根本不可想像的。人民公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大法宝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物,是大跃进的产物,人民公社好得很。实践证明人民公社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都有力地粉碎了国内外敌人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人民公社的诬蔑和进攻。
各位代表,196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正如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要:“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在过去两年大跃进的基础上,争取国民经济继续全面的更好的跃进”。为了实现这个任务,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同时指出: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应当进一步地确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使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结合,应当继续执行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全面安排的方针等等。为了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1960年农业生产任务,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推进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之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各位代表,1960年的任务是艰巨和光荣的,我表示要坚决贯彻大会精神,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积极服务,加强政治思想改造,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向哪里做到哪里,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为完成和提前完成1960年国民经济持续跃进任务而努力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