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天津鸿顺里人民公社大显威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1版()
专栏:

迅速发展生产成为大工业的有力助手 作好生活服务充当大工厂的后勤部
天津鸿顺里人民公社大显威力
社办工业月产值由三百元增到七十万元,文教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一片繁荣
据新华社天津11日电 天津市以街道居民为主组织起来的第一个人民公社——鸿顺里人民公社,1958年9月成立以来,不断巩固壮大,显示了城市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
鸿顺里人民公社,现在共有五个分社,包括原天纬路街道办事处所辖的三十六条马路、五百四十三条胡同的一万多户居民。这个公社是从一个街道妇女组成的加工生产小组发展起来的。1958年夏天,住在鸿顺里的四十二户居民(一个居民小组)中的家庭妇女,在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迫切要求走出家庭小圈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她们的愿望得到了中共天纬路街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在街党委的帮助下,十七名家庭妇女在胡同口搭起一个简陋的苇帘棚,安起手摇纺车,成立了全市第一个由街道家庭妇女组成的加工生产组,为附近的恒大电线厂加工缠铜丝。这十七名家庭妇女参加生产后,很自然地就要求组织食堂、托儿所。工人家属贾大娘和另外两个家庭妇女就用一个煤球炉子办起了天津市第一个街道公共食堂,每天给全胡同的一百零一个人作饭。这些家庭妇女兴奋地把她们的生产小组、食堂和托儿所叫做“社会主义大家庭”。
鸿顺里生产小组成立后一个多月,刘少奇同志来这里视察,使这些家庭妇女们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她们走集体化道路的信心。附近街道的居民们络绎不绝地来参观她们的生产小组和集体福利事业,于是一个“学鸿顺里,赶鸿顺里”的活动很快就在附近的街道中广泛地开展起来。许多街道妇女纷纷组织起来,成立了生产组和举办了集体福利事业。为了使这些分散的生产小组和集体福利事业能得到更快的发展,中共天纬路街委员会根据群众的要求,把所有这些单位进一步组织起来,成立了鸿顺里生产服务合作社,社员发展到二百五十二名。不久,鸿顺里第一批组织起来参加生产的贾大娘、宗炳珍等十多位家庭妇女,又联名向党组织要求成立城市人民公社,以便更迅速地发展生产和大办集体福利事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鸿顺里命名的天津市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就在1958年9月19日正式成立。
鸿顺里人民公社成立一年多来,经过整顿巩固,公社的生产和集体福利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现在,全社已有八个社办工厂和一百零五个生产组,参加生产的居民有四千六百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家庭妇女。这些生产组织每月的产值和加工收益,由最初的三百元左右增长到1960年3月份的七十万元。一年多来,公社用于建厂房添设备的投资就有三十四万多元,积累也增加到了六十万元。现在全公社有车床、钻床、电动捣子机、电动缝纫机等主要机器设备二百多台,生产着五金、化学、医疗器械、日用百货等一百五十四种产品。原来西窑洼一带是一个臭水坑,现在那里已经盖起工厂。社员们自豪地把那里称为“我们公社的工业基地”。公社办的医疗器械厂在去年2月份成立的时候,只有十三个刚走出家门的家庭妇女和一个老师傅,在三间房子里用一台手摇捣子机生产一些研磨器材。现在这个厂的厂房已扩大到二十多间,工人有一百零二人,有了电动捣子机、自动机床、自动砂轮刀等设备,不但能生产研磨器材,而且能制造二十多种牙科医疗器材,产品行销东北、西北各地,供不应求。这个厂成为出席1959年河北省群英会的先进集体。
鸿顺里公社办的工业由于为大工业服务、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已经成为大工厂的有力助手。这个公社现在已能生产一百五十四种大工业需要的原料、零件、工具以及人民生活需要的日用小商品。公社办的化学厂过去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产品,现在已经能够生产化学工业所需要的活性炭、酚醛树脂、三宝漆料等比较高级的产品。公社的工厂和生产组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同大工厂密切协作,为大工厂加工订货。现在,全公社就有一千七百多人在为六十五个大工厂企业加工半成品和生产一些附件、小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大工厂发展生产。
鸿顺里人民公社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大规模地办起了集体福利和服务事业,使家务劳动社会化,生活集体化,更好、更全面地组织了人民的经济生活。这个公社现在共有大、小型的公共食堂一百零九个,90%多的社员都参加了公共食堂。托儿组织共有一百一十处,收托着两千八百三十个孩子,全社的孩子已经基本上都进了幼儿园和托儿所。
鸿顺里人民公社还大力发展了各种生活服务事业。这个公社的生活服务组织现在成龙成网成套地遍布各个角落,做到了人人有事作,事事有人管。全公社已经建立了九十四处服务组织,有六百多人参加服务工作。他们设立的一个“万能服务站”,服务的项目有三百多项,满足了社员群众各种不同的需要。这个公社在二马路街全面组织生活集体化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他们发展服务事业的一幅缩影。他们在这条街上设有十七个“部”(生活服务部、理发服务部、老年儿童服务部、文化服务部、洗缝补加工部等)、一店(昼夜循环服务商店)和两站(储蓄站、生熟水服务站),服务的项目从代办婚丧嫁娶事务到代买柴米油盐,应有尽有,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鸿顺里公社二马路分社有八个生产组的社员,过去有10%的人经常因为一些家务事不能出勤,现在服务站把一些主要家务包下来以后,出勤率基本上达到百分之百。
公社还在大工厂里开展生活服务工作,充当大工厂的“后勤部”,使工人能摆脱一些生活琐事的牵累,更安心地参加生产。今年2月份,公社的“万能服务站”,在附近有三千多名职工的恒源纱厂建立了一个分站。这个分站的服务项目从缝补、拆洗、修理自行车、托儿一直到代买火车票和汇款。服务站建立以后,很多女工再也不用下班就急着回家去从事家务劳动,可以安心参加会议、学习和文娱活动。
鸿顺里人民公社的成立,也促进了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全面发展。现在,公社已经办起了从扫盲班到高中班的业余教育网,到去年底就基本上扫除了全社四十岁以下社员中的文盲。公社还组织了技术、理论学习小组和读报组。在公社和五个分社里还设有图书馆。公社还组织了篮球、排球、乒乓球队和话剧组、评剧组、京剧组、音乐舞蹈组、创作组等业余文娱组织,经常到街头、车间演出。
这个公社的社员生活,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得到了改善。据公社在一千六百户社员中的调查,平均每人每月的收入由公社建立前的九元增加到现在的十六元多。女社员张恩兰一家五口人,解放前曾穷得要投河自杀,解放后还长期靠政府救济。现在参加了公社,她和她的两个孩子都在工厂作工,一个月收入一百一十七元,除了吃用以外,每月还能储蓄十多元。
在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人和人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妯娌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邻里之间的互助友爱、互相团结已成为普遍风尚。社员高秀珍家妯娌四个过去都是“闲人”,没事就比吃穿,互相妒忌,有时甚至整天互不理睬。成立人民公社以后,妯娌四个都参加了生产和工作,她们在大集体里受到了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现在妯娌之间非常亲密,经常在一起谈工作、谈思想,互相照顾。
广大家庭妇女摆脱繁琐的家务劳动参加生产和工作以后,她们的智慧和才干也得到了发挥,许多人成为先进生产者,有的人并且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一年多来,全公社就涌现出一百一十八名市级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和红旗手。有一百一十三名过去的家庭妇女,现在成为公社的分社社长、车间主任和生产组长。九个孩子的妈妈汪素卿原来是文盲,现在不仅成了学习模范,当了扫盲教师,而且当了公社百货杂品工厂的会计,还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许多人还成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能手。全社社员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共提出了三千多件革新建议。全社工厂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已由平均1.8%提高到70%以上。
今年,鸿顺里人民公社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根据这个公社的规划,全社今年的产值和加工收益要达到一千四百万元,比去年全年的三百六十万元增加将近三倍。社办工厂的生产今年基本上要实现机械化、电动化,产品的质量要争取达到国营大工厂的水平。(附图片)
天津鸿顺里人民公社医疗器械厂成型小组工人在使用电动捣子机进行生产。左下图是产品的一部分。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