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公社小厂本领强 天目公社林产化学工厂用土办法大搞综合利用生产四十二种产品 产值和公社粮食产值相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2版()
专栏:

公社小厂本领强
天目公社林产化学工厂用土办法大搞综合利用生产四十二种产品
 产值和公社粮食产值相等
本报讯 浙江省昌化县天目人民公社办了一座综合利用森林资源的林产化学工厂,能够生产四十二种产品,年产值同公社的粮食产值相等。建厂一年来创造了不少奇迹。林业部不久前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议,向全国推广这个厂的经验。
这个厂是由六十二个木炭窑合并起来的。初建厂的时候,不少人听到“化”(化学)字就觉得神秘,认为群众办化学工厂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肯定“办不起来”;办起来也要“蚀老本”。公社党委发动群众一连辩论了七天,党员团员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腰杆挺起来了,他们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今天办不好,明天一定能办好”。
思想问题解决以后,实际困难还是不少。资金没有,设备和工具除了有几座炭窑、几根扁担、几条绳索以外,几乎一无所有。公社党委决定,以烧炭为主,逐步扩大经营范围。首先搞了三十座综合利用窑,三个月内生产了五百多担醋石,卖了一万多元。这一成就大大鼓舞了群众的热情。
在这个成就的基础上,党委决定,试炼芳香油。没有炼油的铜锅,用水缸代替;没有锡作的盘肠管,用毛竹代替。试炼十五次,终于利用一段当柴烧的樟木树炼出了三百多斤芳香油。现在已经能生产二十八种芳香油。
厂里的领导干部在一次会议上听说,松根干馏可以炼油,又开始了试验。他们根据报纸、杂志的一些简单介绍,画了一张草图,在土地庙内搭了一座土灶进行试验。一个老工人为了到外地“取经”,背了三斤米和一些煮熟的番薯,翻过海拔一千五百米的天目山,步行了一百五十里。
松根油炼出来了,又遇到新问题:松根油出现滞销现象,厂里有一部柴油机又买不到柴油。职工们设想,松香是易燃的,把松根变成气体或液体,不是一样可以当汽油使用吗?经过十几次的试验,果然炼出了色泽洁白的人造汽油。为进一步利用林产资源、解决动力用油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现在这个厂已经建立了二十个车间,用“洋”的原理,“土”的材料和构造,自制了一套新设备,并且实现了原料、火力和水的三大综合利用。凡是进到这个厂的原料(树皮、树根、树叶、果壳等),都可以全部加工成成品出厂,没有一点抛弃的废料。就是炉内的柴灰都制成了碳酸钾;烟道中的热能也不让它跑掉。人们不见烟囱冒烟,惊叹地称为“无烟工厂”。
据有关部门统计,如果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都建立一批这样的小型林产化学厂,一年约能生产上百万吨的纤维板(可以代替五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原木)和大量的松香、松节油、烤胶、醋石和芳香油等产品,对供应工业和人民生活以及出口的需要有很大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