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为丰收打好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3版()
专栏:短评

为丰收打好基础
没有坚实的基础,盖不起高大的楼房;没有良好的播种,得不到更大的丰收。种得多,种得好,才能产量高、收得多。
山东省在春播工作中提出了一个很响亮的口号:“一次拿全苗”。这个口号抓住了播种工作中最关键的问题。合理密植是争取丰收的中心环节,做到了合理密植,才能达到高产。适当增加播种量是达到合理密植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其它方面的条件如播种时间、墒情、底肥和平整土地的状况、种子发芽率的高低等等,对密植都会发生作用和影响。山东提出“一次拿全苗”的要求,就把播种中的主要关键抓住了。抓住了这个关键,就可以把一切保证播种质量、保证合理密植的问题,全面地加以解决。
这个口号所以非常好,还在于“一次”这个要求上。一次拿全苗是保证多快好省地完成播种工作的中心环节,作到了“一次”全苗,就可以使作物适时下种,就可以避免复种和补种所造成的浪费,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农谚说“千金难买一茬苗”,道理就在这里。
有人说种庄稼不是绣花,总会有缺苗断垅的现象发生,因而有“苗不补不齐”的说法。在过去,这的确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在个体经济时代,种子差、水肥缺、劳力不足,怎么可能不发生缺苗断垅的事情呢?现在,在人民公社的时代里,情况大不相同了,过去不能避免的事情可以避免了,过去办不到的事情可以大办特办了。仍旧拿播种工作来说吧,几年来,特别是大跃进、公社化以后,保证播种质量的基础条件:水、肥、土的状况大大改善了,良种的培育和繁殖也有很大的成绩,工具改革运动使我们有了很多的播种利器,八字宪法的贯彻又丰富了我们的耕作经验,特别是人民公社能够合理使用自己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误农时地进行各种生产活动,这些都是实现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鼓起更大的革命干劲,解放思想,打破小农经济遗留下来的“不查不补不会全苗”的老观点,我们就能提高播种质量,作到一次播种拿全苗。
山东省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的经验值得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