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帕米尔高原下春播开始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3版()
专栏:新疆通讯

帕米尔高原下春播开始了 本报记者 韩文慧
南来的春风越过千山万水,吹到新疆大戈壁和帕米尔高原间的绿洲上。几夜之间,在祖国西北边疆的这一带农村里,枝头上挂满桃花杏花,绿色的麦苗猛然长了一截,密密地盖住地面。就在这时,中共英吉沙县委召开广播大会,向全县人民发出春播战斗令:全民总动员,奋战十天,完成十六万亩作物的春播。
精 耕 细 作
紧张的春播展开了。田野上布满了维吾尔族男女社员,机关干部也带着农具走向田间。这里的情景和从前大不相同了,现在映在记者眼帘的是:土地连片,畦田成排,渠系笔直。在畦田里,社员们正在播种玉米。走在前面的人用划行器划出整齐的方块,拿坎土镘的社员就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挖个窝,后面扶着粪筐的人丢进一把肥,提着陶罐的女社员紧接着撒进三粒“金皇后”。他们按着流水作业法一窝一窝地来回播种。下完种,社员们又用木板细细地磨平。真正达到了地平如镜。多少年来习惯浅耕撒播的维吾尔族农民,今天改用这样精细的“方形窝播”法播种玉米,这是很大的变化!
早在春播以前,县委曾经发出提高播种质量的十项要求:推行玉米方形窝播,拉线画行;底肥七千斤;地犁两遍;平整土地……。维吾尔族社员们都在千方百计地实现这十大要求。记者在乔布鲁克公社的田间,碰到了由铁力克其克大队党支部书记买买提色衣提、大队长色衣提艾买提和一个老农组成的质量检查组。他们拿着坎土镘,从这个队到那个队,从这块畦田到那块畦田,逐畦地进行检查,连一个鸡蛋大的土块也不放过。
热 烈 的 竞 赛
根据去年经验,清明前播种的玉米比清明后播种的每亩多收一百多斤。铁力克其克大队决定今年把玉米播种期提前,比去年缩短十天到半月,并且向玉素英艾山大队提出竞赛倡议。大队、生产队层层召开誓师会,各生产队之间、干部之间和社员之间广泛地展开了竞赛运动。
竞赛最热烈的还数第一生产队和第二生产队。春耕前,第一队两次都没赛过第二队。一队队长塔里甫沙的尔从水利工地回来后,率领全队社员地头安营,精心管理麦田,大搞春播地的园田化,结果夺得了红旗。春播开始前夕,两队又互相提出挑战,展开了一场你追我赶的对手赛。塔里甫沙的尔把全队劳力分成两班,一班播近地;他领了十五个社员,带上锅灶,安营扎寨,播种远地。每天每人平均播一亩半,比去年提高一倍。一队播种进度一开始就超过了二队。二队队长毛拉阿细姆一看落在一队后面,晚上也赶翻了一阵地。但是,他们动手晚了,犁地跟不上播种。当毛拉阿细姆正在地里急得打转圈的时候,一队队长塔里甫沙的尔赶来一对牛,帮助毛拉阿细姆翻地。他们就是这样又赛又帮,共同前进。
二 次 取 经
铁里克其克大队计划种一千八百亩玉米,到3月29日已播了一千一百亩,实现县委十天播完的要求已无问题,质量也经得起检查。但是能不能赶上他们的对手玉素英艾山大队,心里还没有底。大队长色衣提艾买提想:春耕时从玉素英艾山大队学来的四条经验,推广后见了大效。这次春播说不定他们又有什么好办法,不如再去学点经验回来。老队长把他的想法告诉了支部书记买买提色衣提,支部书记也同意,他们当天下午就动身了。
铁里克其克大队同玉素英艾山大队相隔二十多里路。太阳快落坡时,他们骑马出发,进入戈壁之后,不料山谷里新修的四座水库都已蓄了水,粼粼碧波隔断了路,他们只好绕过水库走沙滩。这时,塔里木盆地春天特有的大风突然袭来,卷起黄沙,顿时天昏地暗,人马都睁不开眼睛。他们在沙滩上转了半天,才到了芒申公社的一个村子;在那里借宿一夜,第二天天没亮又起来赶路。到了玉素英艾山大队也顾不得找大队长,他们就下地去看整地和播种质量。他们一连看了五个生产队,觉得有两点比人家落后了,一是干渠上没有种植果木树,二是没有利用地埂点种作物。他们正在边看边议论,迎面走来一个社员,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随便答复说是“闲转的”。这个社员认真地说:我们这里没有一个闲人,你们没事就来劳动吧!这一下虽然弄得他们有些不好意思,但却想到了他们的确没见一个闲人,这又是学到的一条经验。他们匆匆赶回家,当天晚上就召开会议,向干部和社员传播了从玉素英艾山大队学来的这三条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