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害必除 病必灭 沙市爱国卫生运动步步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4版()
专栏:

害必除 病必灭
沙市爱国卫生运动步步提高
据新华社武汉11日电 全国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卫生模范城市沙市的人民,在中共沙市市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高举不断革命的旗帜,使爱国卫生运动步步提高。
今年以来,沙市人民根据“标本兼施,以治本为主”的方针,大力改造厕所、猪圈、沟渠、污水坑和污水塘,从根本上消灭病害的滋生场所,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三个月来,全市八百多个厕所,全部实行密封和暗道,坚持了勤打扫、勤出粪、勤消毒、勤冲洗的制度;新建与改建的五百九十九个猪圈和三十三个大型养猪场,达到了栏圈内外净、牲畜身体净、食槽洗刷净、饲料用具净的要求;全市疏洗阴沟三万九千米,填平污水坑、塘面积四千三百多平方米,并做到了大小沟道成系统,使雨水、污水畅流。郊汪公社通过水利建设,消灭钉螺面积四十九万多平方米;结合卫生运动,积各种肥料一万四千多吨。目前,全市正结合市政建设,对阴暗、潮湿的古老房屋进行改造;全市还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所,所有饮食行业和居民食堂,普遍订立了卫生管理条例,增加了卫生设施,实行餐具消毒;普遍建立街道预防指导站和建立了疫情报告员;凡五十人以上的单位,都建立了保健室,五十人以下的单位配有一个兼职保健员;根据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精神,普遍服了传染病预防药,建立了以医院为中心的地段保健工作网。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今年春季流行病比去年同期显著下降。全市80%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没有发生过病情;几种主要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达75%以上。
沙市人民在卫生运动中体会到“害可除、病可灭”,进一步树立了“害必除,病必灭”的决心,上下一股劲,自觉搞卫生。从市委书记、市长到群众中的老年人和小孩,现在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日手执卫生工具,消灭“四害”。居民们每天自动打扫室内外,并坚持一星期一次大扫除;机关干部每天坚持上下班前后十分钟搞清洁;厂矿企业的职工建立清洁交接班制。街道居民“四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大小便,不沿街吃东西)、“四勤”(勤洗衣被,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已蔚成风气。各机关、学校、居民小组还自觉地建立了个人卫生的鉴定制度。
沙市人民已保持卫生红旗两年多,主要由于中共沙市市委一贯重视卫生工作,在组织上坚持了由“书记挂帅、加强领导”的原则。这个市除书记外,市委委员中有三人分工负责卫生方面的具体领导工作,各基层党委和行政单位,也都设有领导干部专管卫生工作。在开展群众性的卫生突击运动时,各级党组织的书记都亲自出动,和机关干部、居民一道参加卫生劳动。在大搞卫生运动中,市委始终坚持了不断革命的思想精神。使干部和群众始终保持了充沛的战斗热情。为了使卫生和生产、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市委提出了“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的口号,在工作安排上实行“四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布置、统一检查评比)、“三结合”(结合生产、结合思想运动、结合市政建设)。为了指导运动深入平衡地发展,各级党委还办了卫生工作“试验田”等五百九十四个。运动中突击与经常相结合,使运动既能轰轰烈烈,又能经常持久。
各级党委在卫生运动中放手发动群众,使卫生工作节节胜利。从1959年以来,通过插红旗,树标兵,以全市卫生红旗廖子河地段和陈孝珍家庭为榜样,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一千个模范人物、一百个先进集体、一万个积极分子”的学先进、赶先进和帮后进的爱国卫生运动,目前全市“廖子河”式卫生地段已有一百三十二个,像“陈孝珍”家庭一样的卫生家庭已有一万二千四百三十一户、卫生模范和积极分子已达四万三千五百八十七人。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大搞卫生运动,在市政建设方面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两年多来,卫生治本工程中修沟渠下水道总长达三十一万多米,填平和改造污水坑、塘面积三十二万多平方米,由于大搞群众运动,国家实际投资数只占原来国家全部包下来的预算数7.4%。
目前,沙市的卫生运动正蓬勃发展,以更大的成绩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