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大破不可知论 攀登科学高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7版()
专栏:

大破不可知论 攀登科学高峰 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 杨漫琳 杨慤
从1958年以来,我们连续试制成功程序控制铣床、程序控制点位钻床和其他精度更高的铣床。在取得这些成就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当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束缚着我们的思想时,工作就寸步难行,当我们自觉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时,工作就飞速前进。
一年多以前,同学们刚开始参加试制程序控制机床的时候,看到机床的计算机线路这么复杂,电子管有数百个,很多零件都没有见过,有些人就对攻尖端科学产生了神秘心理。在试制的初期,由于碰到不少怪现象,不能理解,就更觉得尖端科学莫测高深了。比如调整计算机时,它忽而稳定,忽而不稳定,这个人用手去碰碰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另一个人用手去碰碰又会出现那样的现象,有时计算机根本不听主令信号,乱来一气。有些同学就说:“我们的计算机简直像个疯子”,有些同学就感到计算机是没有规律的,不可知的。有的人也就胡思乱想起来了。有个同学把两个500K欧姆的电阻串联代替一个1000K欧姆的电阻。别人问他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他回答说:“虽然电阻值一样,但也许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影响使计算机稳定起来”。不从掌握客观规律入手,只凭主观愿望的试验,当然是徒劳无益的。有时计算机暂时稳定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可是再也不敢动一动,唯恐一动计算机又要乱来一气。这样盲目实践,工作进展很慢,计算机几个月都调整不好。这时,党组织一方面鼓励大家要有信心,要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同时也指出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装,打破“不可知论”。党的教导使同学们开了窍,于是大家组织起来学习“实践论”。
必须坚信客观规律的可知性
学习了“实践论”,使同学们认识到,在这种复杂的现象面前,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如果以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为指导,认为这些复杂的现象是没有客观规律的,不可知的,那么我们只能作一些盲目的试验,也就没有掌握客观规律的信心和勇气,科学研究工作必然一筹莫展。相反,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工作的指导,我们就坚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并且都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摆在我们面前的许多复杂现象,现在虽不清楚,这只说明我们的认识还不够完善,而决不意味着我们永远不能认识。列宁说过,存在与思维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使我们在工作中有了勇气和信心,敢于通过实践去掌握客观规律,同时实践本身也给我们深刻的教育。如原来被称为“疯子”的计算机,经过同学仔细分析后,发现它的每种不稳定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例如计算机时而工作,时而不工作,有时上午调好了,下午又坏了,这种现象好像很神秘,后来发现只是因为某个点没有焊牢,因此计算机就不能稳定的工作。再如不同的人摸摸计算机会出现不同的现象,那只是因为当人去摸计算机时,计算机通过人与地面接触。有人穿布鞋有人穿皮鞋,对地面的绝缘程度不同。影响当然就不一样。许多表面上不容易解释的现象,经过认真分析,都可以得到解释了。从前认为莫测高深的计算机的毛病,经过具体分析,大家心中就都有底了。所有这些,大大加强了同学们解决计算机稳定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大家决心去寻找计算机受干扰的根源和规律,以便彻底地消除它。
深入地去分析和解决矛盾
有了掌握客观规律的充分信心后,同学们首先深入地分析了计算机不能稳定工作的具体矛盾。大家觉得首先必须抓住干扰源,找出计算机不能稳定工作的最根本的原因。经过对计算机内部结构和车间具体情况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发现产生干扰的根源就是计算机内的脉冲源,车间内其他地方的脉冲源、电器、电机等等。这样就为彻底解决干扰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此外同学们又具体地分析了干扰的大小,干扰传送的途径以及影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等。干扰的头绪很多,干扰的现象很繁杂,要一下子全盘掌握是比较困难的。同学们先把各个干扰因素孤立起来进行研究,例如在夜间当其他机床停止工作时,单检查了某一台机床的电器柜的干扰作用,掌握了电器柜单独作用时的干扰规律。又用类似的办法,分别掌握了别的干扰源单独作用的规律。由于实际工作时各种干扰是同时存在的,只孤立地进行分析还不够,必须在更广的范围内掌握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于是大家又做了更全面地试验。最后把所有脉冲源都发动起来,观察了最复杂的情况,肯定了各种干扰的性质、传送途径及对计算机工作的影响。掌握了干扰情况之后,怎么消除呢?同学们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后,认识到计算机不能稳定工作的内因是由于计算机的参数选择和布线结构很不合理,使计算机的抵抗干扰的能力不高,当外界传送来干扰作用时,计算机的工作就很容易失去稳定,而外部的干扰作用只是引起计算机不稳定的条件,这就是外因。“矛盾论”中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就应用了“矛盾论”中的这一原理,认识到要根本解决计算机的稳定问题,首先应抓住计算机不稳定的内因。于是我们采取措施,改善了计算机的参数选择和布线结构,使计算机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我们又考虑到程序控制机床要参加工业生产,不可能完全消除外部的干扰影响。于是又根据将来实际可能的干扰条件来提高计算机的抗干扰能力,这样计算机就不会接受外界干扰的影响,计算机的工作也就比较稳定了。这样同学们就基本上解决了被认为相当复杂的干扰问题。
尖端技术既复杂又平凡
通过这一工作,我们还体会到,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往往会有挫折甚至失败,认识客观规律本来就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过程。例如寻找干扰的传送途径就有一段曲折的过程。开始,大家根据一部分试验资料,初步认定干扰是通过计算机与外部发报机的连线送进来的;可是,以后利用示波器发现计算机内部与外界没有直接联系的许多点上也有干扰脉冲。这就使情况变得复杂了。因为计算机内部的这许多点是数以千计的,要掌握每个点接受干扰的规律将会十分困难;并且,困难的是这些点如果都能从空间接受外界的干扰,将很难进行防治,问题就更多了。但同学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还是坚持实验,以便掌握更大量的资料从而找出规律。可是搞了几天,做了几十次试验,都没有发现问题在哪里,有时,许多想法往往同实际结果完全两样。同学们想:困难虽多,但决不能退缩,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坑中去。搞科学、找规律就得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果然在多次失败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原来并不是计算机内部的许多点从空间接受了干扰,而是示波器的一条很长的线从空间招来了干扰。掌握了这个规律,就使我们肯定了一条干扰传送的途径。这些规律本身看来是容易了解的,但是,由不知到知,发现它,掌握它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必须刻苦钻研,付出大量的平凡的劳动,才能成功。如果不愿意在这方面花功夫,那就得不到成功,最后还可能走向不可知论。我们在程序控制机床的科研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平凡的细小的劳动,逐个去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攻克尖端技术的科学堡垒,确实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任务。但尖端技术也决不是“不可知”的,尖端技术的每一部分也都是很平凡的,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全可以掌握它。因此尖端技术既复杂又平凡,它是两者辩证的统一。
一年多来的实践说明:要立大志又红又专,要迅速攀上科学技术的高峰,就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武装自己。这就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首先是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只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攀登世界尖端科学的高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