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等”和“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8版()
专栏:

“等”和“找” 柳笛
天津光复道“生活服务站”的服务员们,一天到晚辛勤地为居民拆拆洗洗、缝缝补补、打扫房屋、代买东西,简直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她们在服务站上忙个不停还不算,还要主动地“服务上门”。说是“等事做,没事做,找事做,事很多。”她们到处登门造访,只要遇见对大家有益的事情,不管大小和难易,动手就做,帮助别人。因此,群众称她们是“万能服务站”。
这种不甘于“等事做”,而要主动地“找事做”的精神,到处都可以看到。南京市在大办街道工业中,广大的居民群众发扬了“没有资金大家凑,没有房子大家让,没有设备大家找,没有技术刻苦学”的革命精神,其中也有个“找”字。这一“找”,原来没有的东西都找来了。在短短的时间内,南京市办起了千百个工厂。鼓楼区丁家桥办事处东风机械厂,由五个家庭妇女白手起家,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有三百多职工、三十多台机床设备、能够生产各种型号的老虎钳、合金针等十多种产品的五金厂了。她们这样说:
“遍访大厂四处找,废料堆里来寻宝,
三把钳子四把锉,决心要把车床造,
床面不平路上拖,锉子不行用手磨,
乘着东风鼓大志,凤凰出自小鸡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没有技术到有技术,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找”,竟然发挥了如此巨大的力量!
“等事做”和“找事做”,反映着对待工作两种不同的态度。
所谓“等事做”,就是分配多少工作就做多少工作,来了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虽不拒绝少做,也不要求多做;没有经验,等经验,没有办法,等办法。这种“等”的态度,今天早已经很少见了,因为它和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格不相称。起而代之的,是“找事做”的精神。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革命精神,是一种勇往直前,不断革命的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的基础上,建立在对革命事业对集体利益无限热爱的基础上。人们有了这种精神,就产生了自觉的革命行动,不管做任何事情,就怎么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坐下来“等”,而是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去“找”。没事就找事做,事情少就去找更多事情,没有办法就找办法,没有经验就找经验,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凡是没有的和缺少的东西都要把它找来。
到哪里去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宝库中去找,到毛主席的著作中去找,到实践中去找,到群众中去找,到四处八方去找,所有可以找到的地方都去找。
怎样找?要满怀热情地去找,信心百倍地去找,顽强勇敢地去找,要像天津光复道的服务员和南京丁家桥的家庭妇女们那样千方百计地去找。说一声“找”,立即行动,不找到手,就不罢休。这样,就一定可以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
任何美好的东西,都要靠着人们的努力去创造,等,是等不来的。社会主义能从天而降吗?不能;“一穷二白”的面貌能自己改变吗?不能;街道工业能自己诞生吗?不能,不能。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中,那个“守株待兔”的人,就是吃了“等”的亏。“等”的害处在于被动,“找”的可贵在于主动。办任何事情,只要有了这种主动精神,就会越办越好,越办越好办;不管什么困难,一遇到主动精神,就变成了纸老虎;不管任何问题,一找,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问题就在于有没有不断革命的雄心大志,有没有勇于“找”的革命胆略和毅力。天津光复道的服务员们找上门去为居民服务,所以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把方便送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新的道德风尚;南京丁家桥的居民们四处找办法办工厂,所以出现了百花盛开的街道工业。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发扬积极主动的革命精神,我们的一切事业都会迅速出现更加美好的景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