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大养其猪,迅速实现一亩一头 程绍回代表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9版()
专栏:

大养其猪,迅速实现一亩一头
程绍回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并衷心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谭震林副总理的报告。在今后工作中我坚决贯彻执行。现在我仅就提前完成一亩一猪的光荣任务发表一些意见,请代表们批评指正:
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重要性,毛主席早在1956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批语中就提出:“养猪是关系肥料、肉食和出口换取外汇的大问题,一切合作社都要将养猪一事放在自己的计划内。”1959年毛主席更明确地指示:“猪为六畜之首”,“生猪全身是宝”,并号召全党全民“大养其猪”,实现“一亩地一头猪”。毛主席的英明指示和伟大号召是我国养猪事业不断跃进的巨大推动力量。
今春全国养猪头数稳定上升,打破往年春节后猪数下降的常规,平均一人一头猪的县已由去年年底的十八个上升到四十一个。四川省生猪发展的形势也很好。我最近了解简阳、荣昌、重庆等地的养猪形势是发展快,生猪质量好数量多,办法土洋并举解决问题快,干群钻研养猪精神强、劲头大,养猪队伍壮大、水平提高。全国形势也是如此,举国形成一个轰轰烈烈的养猪运动。养猪事业的迅速发展是三大万岁的胜利,是政治挂帅的胜利。主管生猪生产的党委书记有丰富的组织领导经验,懂业务,钻技术;群众的干劲冲天,思想解放,创造力强。根据目前的大好形势,可以看出今后将继续不断的跃进,只要四、五年的时间就可基本实现全国一亩一猪(约十六亿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有许多地区还可提前完成。兹将各地与完成这一任务有关的养猪技术重要发展简要地介绍于下。
一、解决饲料方面:由于大量养猪的精饲料不足,党中央于1957年提出:“以青绿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的养猪方针”。当时有一部分畜牧专家不分析中国精饲料的具体情况,迷信于外国以大量精饲料肥猪的方法,并认为精、粗饲料的营养价值不能改善提高。地主富农习于用大量粮食喂猪。这些人对于这个方针在思想上有严重的抵触,经常喊叫“粮食少了,喂不肥猪了”。几年来各级党政抓紧了这个方针,而在养猪场上贫农和下中农当了家,才创造了以青绿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养肥猪的丰富经验。他们能不用精饲料或用少量精饲料肥育猪的原因在于相信党的方针是正确的,因而应用物理的(截短磨细煮熟)化学的(醣化)和生物的(变糟青贮发酵)的方法调制精、粗饲料改进其营养价值以肥育猪。他们的经验可以总结为“粗料变精,精料更精养肥猪”。
大量生产蛋白质丰富的饲料是当前饲料生产重要问题之一。为了不占用耕地,科学研究单位与农民群众正在发展含蛋白质多的菌类藻类作饲料,采用工厂生产方式培养饲料酵母、固氮菌、链孢菌和小球藻等;所需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一般公社可以生产,而其营养价值较高。这是增加精饲料和粗蛋白质的一个新途径,可以大力推广。土霉菌较金霉菌易于培养而效价更高,且有促进幼畜幼禽的生长发育和体重、防止幼畜白痢、猪喘气病的功效,故宜大量生产,用以喂猪。
由此可见,大量种植青绿的高产饲料作物和工厂式生产含粗蛋白质饲料是两条腿走路解决猪饲料的关键。现在黄河以南地区一亩地的高产青绿饲料已能供肥育十至三十头猪之用。四、五年内全国的饲料基地平均亩产将达五、六万斤以上,青绿粗饲料将大量增加,工厂式生产蛋白质饲料将普遍推行;结合充分地利用代用品,农林业加工副产品和野生动植物作猪饲料;科学地应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调制方法改进饲料营养价值;一定可以迅速解决养好十六亿猪所需的饲料。
二、快速繁殖方面:母猪一年生两窝或两窝半,每窝平均八到十个仔猪,年产仔十六到二十个是我国长期以来繁殖猪的速度。大跃进后,群众创造了母猪配热窝一年生三窝的方法,于母猪发情中期开始用几个公猪多次交配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每窝产仔数。“多公多次配”结合改善饲养管理的配种方法已在山东诸城县石门人民公社创造出一头母猪一窝产六十一头仔猪,窝重八十多斤,在河南郾师县府店人民公社一头母猪一窝产八十一头仔猪等奇迹。广泛应用此法,则大部分母猪的产仔数提高二、三倍(一年产三、四十个)将是无疑的。几个公猪的精液混合后进行人工授精也可以提高每窝产仔数,多次人工授精也有一胎多产之效。有人认为多胎多产对于母仔发育生长均不利,若长此以往能使品种变劣。他们顾虑重重。经过一年多来的事实证明多胎多产结合改善母仔的饲养管理,可以使母仔健壮,否则母瘦仔弱。以“多公多次配”的交配方法为主,辅以“一产母猪”和“先留后选”以解决母猪不足,则四、五年内繁殖十六亿猪将是易举之事。
三、改良猪种方面:几年来实践证明经济杂交是提高猪经济性能最易见效的方法。经济杂交猪生长快,耐粗食,易育肥,抗病力较强。以约克、巴克、苏联大白猪等品种配本地猪产生杂交一代猪的效果最好。我国地方优良品种如四川荣昌猪、渝白猪,陕西汉巴猪,辽宁新金猪,黑龙江哈白猪及其他几十种优良地方品种都可作经济杂交公猪之用。大力推广经济杂交可使全国生猪在四、五年内普遍提高品质,缩短肥育时间并节省大量饲料。
四川重庆市金龙公社以牛精液配约克杂种母猪产生了世界上第一次杂交后代,从而打开了牲畜远缘杂交宝库之门。这种杂交后代表现了抗病力较强,生长较快,耐粗饲料等优良性能,而其形态则多像母猪,略有公牛的遗传影响。牛精配母猪的远缘杂交工作已在不少的公社迅速开展。青年的配种员对此种尖端科学的研究表现了大胆创造精神,获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有利于生产而且发展了生物遗传学的理论。牛精猪杂交试验的贡献重大,当地党政极为重视和支持,全国人民给以很大鼓舞。但有些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遗传学家和畜牧学家死抱着动物形态分类学和莫尔根的遗传学观点,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当然很难置信。他们将在大量的远缘杂交成果面前信服的。
四、防治兽疫方面:防重于治,是防治猪病的基本方针。各地防疫实践证明:不断改善饲养管理,加强环境卫生,消灭疫源和病因,则养猪场可几年不死一头猪,而疾病也很少。各种传染病均可采用封锁、隔离、消毒、治疗、预防注射、处理尸体等综合防疫措施达到消灭。因此地方政府和公社均需要建立检疫制度和机构以防止传染病在买卖运输生猪及其产品的过程中散布蔓延、普遍预防注射以预防疫病发生。无病时应有经常的消毒制度,有病时则增加次数。四川的白猪圈运动是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加强检疫机构,充实兽医人员、设备和药械,实施防重于治的措施,则十六亿猪的健康必然得到保证。
五、饲养管理方面:随着集体养猪的大发展,对大群养猪的饲养管理经验和制度已大为丰富。“养猪知猪性,因性施教”的管理原则是革命性地改变了过去认为“笨猪爱脏”的错误思想。重庆市涂山人民公社的饲养员分析了猪的性格,有调皮的、烈性的和胆小的,分别对待,因性施教,细心教,耐心教使猪守秩序,生活制度,按时休息,听从指挥,爱清洁,在指定地点大小便。猪有“宿舍”、“食堂”和“厕所”三处严格分开,均能保持清洁卫生,而猪身干净,油光水滑。四川农民称之为“通栏饲养三分开”的方法,既可节省人力和建筑经费,还能管理方便和大量积肥。为瘦弱猪办理“营养食堂”,为仔猪设“托儿所”,为病猪开“猪医院”,因而减少了生猪的死亡。
山东招远县委提倡精料细磨,粗料细磨后煮熟,再加大量水(十至五十倍),多次喂给(日夜十二至十五次)的饲养方法是一种饲养技术革新。这样可以节省精饲料(一斤精饲料长一斤肉),增加猪尿并迅速增加体重。这种新方法应予重视和进一步试用。
全国许多地方采用“科学催肥法”,如四川重庆推行根据生长规律,两割(尾巴和耳朵),两喂(肥猪片和盐巴),两打(组织浆和葡萄糖)。
这些新的饲养管理方法保证母壮儿肥,给四、五年内生猪发展到十六亿头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养猪机械化电气化方面:养猪方面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有一日等于二十年之势。各地贯彻执行了“能洋则洋,不能洋则土,土洋并举,从土到洋”的方针。条件比较差的猪场则以土为主,实现饲料加工机械化、饮水自流化、排粪沟渠化、运输车子化,不仅工人大大地减少,而笨重的体力劳动得以消灭。重庆市食品公司南溪口饲养场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之后,过去一人平均养肥猪三十五头,现在提高到五百头,最高的一人养一千头以上。养猪机械化运动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办法多,改进快,搞共产主义大协作,以解决物资和技术上的困难。过去一人平均饲养管理十到三十头猪的工作效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已大大地提高。由此可见今后四、五年内全国养猪十六亿头将不是大大增加养猪人员而将要减少目前的养猪人数。
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国人民广泛地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养猪技术已有许多创造性的发展,我们深信今后将更大更快更多地提高。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动群众广泛地推行这些新技术,则全国饲养十六亿猪,将可在四、五年内实现。让我们坚决地为提前完成一亩一猪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努力奋斗!
祝大会胜利成功,各位代表身体健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