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藏在人们心头的聪明才智涌出来了 宋一平代表谈武汉市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10版()
专栏:

藏在人们心头的聪明才智涌出来了
宋一平代表谈武汉市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李先念两位副总理和人大常委的报告。我现在把武汉市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情况(着重从一个工厂的情况出发),向大会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插红旗,树标兵,
传“经”送“宝”
武汉市人民和全国各地一样,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和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继1959年反右倾、鼓干劲、开展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取得伟大胜利之后,紧接着又在本年初春,以更加高涨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干劲,开始了一个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便呈现出一浪接一浪,一浪高一浪的形势,它像风暴一样,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着全市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部门到商业、财政、金融和科学文教卫生等部门,从高级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普通的手工体力劳动者,从大工业的工人到街道的妇女,都日益众多地卷进了运动的洪流。他们在毛主席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伟大思想的启示和鼓舞下,以巨大的革命热情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他们更好地把实干、苦干和巧干结合起来了,把生产和发明创造结合起来了,一边干、一边想、一边搞试验,到处是闹革新的“机器迷”,到处是“不怕鬼”的勇士。许多人为了搞一项革新,废寝忘食,四处奔走,参观学习,“取经”求教,用心机,找窍门,自己设计,自己找原材料,有的人不惜把自己心爱的脚踏车拆掉来搞试验。许多人以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不怕困难和挫折,攻打着各种技术关。有人试验用化学药水洗一种比较难洗的管子,失败了一百零六次,仍然坚持着干,终于获得了成功。我们的党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聪明才智,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各种人物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多的智慧,实在令人惊叹!例如像缝纫机,似乎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了,但是我们的缝纫业工人,仅在缝纫机的机头上,就实现了五十八项大大小小的革新。人们的共产主义风格更加发扬,学、比、赶、帮,相互支援已成为风气。各级领导上采取大插红旗,广树标兵,召开各种现场会议,举办各种形式的“庙会”展览会等办法,广泛推广先进经验,传授先进技术,以推动运动阔步前进。总之,这个运动的来势之猛,进展之速,范围之广,效果之大,都是空前的。向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进军的伟大群众革命行动,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下列统计数字也可以多少反映这个运动所取得的初步成就。据自2月上旬至3月中旬这段时间不完全的统计,全市单机自动、半自动机台已由三千二百一十八台增加为五千零二十四台,流水作业线由一千二百七十二条增加为二千四百八十二条,自动流水作业线由三十七条增加为二百零一条,自制各种土、洋设备六千七百八十二台,从手工操作和笨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六万六千七百多人,节省出劳动力三万二千三百多人。由于技术革命运动的发展,生产计划完成得更好了。全市2月份工业总产值比计划超额完成20.4%,平均日产值比继续大跃进的1959年第四季度增加了10.4%。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计划已经提前九天完成101.18%。同时,在攀登尖端技术的高峰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像程序控制车床、脉冲定向故障探测仪、电火花机、静电植绒、透明印花、粘胶人造丝、丝绸印花、白皎油,以及铁路探伤仪等等,都已试验成功,有的并已正式投入生产。在运动中,全市相继出现了一批“一厂顶数厂,增产又节人,产品第一流,高大精尖新,全面赶先进,三红五丰收”(即开门红、满堂红、红到底三红,思想、生产、生活、学习、卫生五丰收)的单位。在这里,我想举武汉油厂为例,加以较详细的介绍,用以说明整个运动的进展情况。
老油厂大搞化工产品
武汉油厂是一个有六十多年历史的机榨油厂,现在有职工六百五十九人。原来机器设备陈旧,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只有35%,生产力很低,1949年解放初期的劳动生产率只有二千八百七十九元,几年来革新与更新了一批设备,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提高到72%,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二万八千五百一十二元,比解放初期增长了十倍。今年春,这个厂的职工热烈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更加积极投入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奋战,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进而提高到92.35%,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四万元,工人基本上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个厂的面貌已发生了新的极其深刻的变化,它已经从一个单一的榨油厂变为能够生产多种化学产品的油脂化学工厂了。他们突破各种技术关,大搞棉籽的综合利用和反复利用。如把棉籽上的绒刮下来做造纸和人造纤维的原料;棉籽壳生产化工原料糠醛,提炼糠醛后剩下的渣,一部分处理成为高级钾肥,一部分用来生产电池活性炭和脱色活性炭;提炼糠醛后的废水制成醋酸钠和无水醋酸钠;将棉籽榨出来的棉油进一步精炼成白皎油,留下的油脚一部分用作制肥皂、甘油,一部分提炼脂肪酸、油酸、硬脂酸、硬脂酸镁、人造石油和工业用的光油、洪油;榨油后的棉饼用来做液体味精,残渣作饲料。目前,这个厂已试制成功并已大部投入生产的化学产品品种已达十六种。经过这样的综合利用和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棉籽原料的经济使用价值,为化学工业和医药工业提供了不少产品。以一吨棉籽来说,就可产棉油一百五十五公斤,饼四百三十公斤(用饼可做液体味精六百四十公斤),短绒五十五公斤,糠醛二十三公斤,油酸一点五公斤,硬脂酸二点五公斤,脱色活性炭五十四公斤,醋酸钠二点零九公斤。这样,每吨棉籽除了实现食油无成本外,还可为国家多增加一千八百一十多元的财富。他们今年2月份的生产总值,已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根据目前生产能力计算,今年总产值预计可以比去年翻五番,比1949年翻五十六番。此外,他们的政治思想教育、业余学习、副食品生产、食堂、安全生产、卫生保健、节约储蓄等工作也搞得好,是一个真正实现了省委号召的“三红五丰收”的全面跃进的厂子。
武汉油厂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原因是遵循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这个厂的党组织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思想领导,采取了大讲形势,大造声势,大务虚大辩论的办法,广泛发动群众,领导全厂职工进一步学习总路线,认清大好形势,足够估计有利条件,围绕执不执行总路线?要不要改变油厂面貌?敢不敢革命?如何对待前进中的困难等问题,开展辩论。同时,组织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及“矛盾论”等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通过学习务虚,全厂干部和工人的觉悟更加提高了,打破了一些人对化学工业的各种迷信思想,促使他们对技术革新要求改变本厂的面貌的心情更加急迫了。厂党委就在这样思想运动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向机械化半机械化进军,人人献计,综合利用,自力更生,创造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把油厂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油脂化学工厂的战斗号召,群众纷纷表示决心,以战斗姿态热烈响应了这个号召。他们说:“一定要攻克化工技术堡垒,再困难也难不倒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动员报告的当天晚上,厂红旗标兵王金元即带头将被子搬到车间睡觉,日夜琢磨技术革新,很快地设计成功自动打包机等设备。青工陈云堂下班后连续战斗到深夜,领导上动员他回去休息,把他带出车间,并将门锁上,他又从窗户中进去了,夜以继日地艰苦奋战,很快制成双头锯床。准备车间和修造车间在五天内即实现了运输车子化。厂党委抓住这些事例,召开现场会议,大插红旗,大树标兵(在全厂共有红旗标兵二十个,先进生产者六十一个,受到表扬的七十九个),大张旗鼓地提倡他们这种敢想敢干的风格。在运动中,厂党委还及时组织了大批工人和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取经”、“借风”,见先进就学,学了就干,边学边干。同时,在厂内还举办了业余中等技术训练班,组织工人学习有关机械和油脂化学等技术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技术理论水平。这些,都对全厂技术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榨油车间到糠醛车间,运棉籽壳开始是由十五个人推。需要革新,办法就是实现管道化的自动送料,通过风力将棉籽壳经过管道吹运过去,这就需要有一部风力较大的鼓风机鼓风。自制吧,没有把握,到外地订货吗?“远水不能救近火”。怎么办?党组织把这个问题交给群众想办法,群众的答复是自己干。事实证明群众不仅能干、会干,而且很快就干出了完全合乎规格的鼓风机来,实现了革新的要求。又如液体味精的制造,从参观学习到试验成功,前后也只花了十天时间。这些事例充分说明:群众的思想一经发动,群众的智慧一经解放出来,他们就什么也不怕,什么也能干,什么也难不住他们,就会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来。
学文化“借梯子上楼”
武汉油厂大搞技术革命的成就是和大搞文化革命分不开的。解放初期,这个厂的工人平均年龄近四十岁,85%以上的工人都是文盲,成为提高技术、发展生产的障碍。因此,厂里从1950年起即开始组织职工学习文化,一直坚持到现在。他们早在1958年10月就成了无盲工厂。目前全厂职工继续100%的入学学习。在技术革命运动中,群众看到工厂的面貌一天天在改变,前途一片光明,学习情绪更加高涨。全厂职工现在已有85%以上的人达到能同时掌握两至五种技能。按照政治挂帅、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掌握两种以上技术、能初步设计绘图、能写总结和计划经济指标等标准考核,达到这种水平的已有二百二十四人,占全厂生产工人的56%。该厂工人目前的文化程度有大学生二十五人,高中生四十八人,初中生一百五十人,小学生二百六十人。全厂八十四个干部中,从工人中培养出来的占80%。包括九个党委委员中有八个是从本厂工人中提拔起来的。全厂十三个技术人员中,有十个是从工人中培养出来的。工人王金元在旧社会只读了一年书,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经过自己勤学苦钻,现在已是业余大学的学生。他曾先后设计并领导创造了简易龙门刨床、一点五米立方式车床和自动打包机等新设备。像王金元这样的人,在厂内已经成批出现。总之,这个厂大搞文化革命的结果,为攻克化工堡垒和发展技术革命起了很大作用。武汉油厂在这方面为一切其他的工厂、企业树立了榜样。
结合生产,因地制宜,土洋并举,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这是武汉油厂开展技术革命运动始终坚持的二十四字方针。为了实现高速度跃进,这个厂在大搞综合利用、提高生产水平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生产设备都是自力更生,从土到洋、从小到大、从单项到
“成龙配套”,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工作过程中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保证了多种设备按时上马,新产品一个接一个地投入生产。如炼油车间在制造脂肪酸时,既无图纸,又缺材料,工人们到外厂学习,回来后就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到处找废钢锅、旧铁管代替耐酸材料,自己动手砌炉灶、安装设备,结果制成了质量良好的脂肪酸来。到目前为止,这个厂在原有设备基础上,以棉籽为中心,已经建立了一条综合利用棉籽的机械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包括籽棉轧花、棉籽剥绒、榨油、炼油以及提炼多种化工产品等生产设备。工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出了十吨螺旋电动榨油机、电焊机、马达、龙门刨床等二十多种生产设备,武装了自己,提高了生产能力,使工厂的面貌日新月异地改变着。
武汉油厂在技术革命运动中还大兴共产主义协作之风,实行总体战,大协作。他们的口号是:“我们厂的仓库,就是兄弟单位的仓库。”在这样一个思想指导之下,厂内各部门之间、和兄弟单位之间,相互协作蔚然成风。南洋烟厂缺电工,要求油厂支援,五点钟来电话,七点钟就派人去了。兄弟单位缺乏钢板,本厂有的,立即支援,本厂没有的,还协助兄弟单位到处联系,尽量解决。为了协助汉阳搬运站工人摆脱笨重体力劳动,用本厂材料,代做了一部电动卷扬机,并负责安装,一直到运转正常,使搬运工作提高效率一百倍,他们也从兄弟单位得到了物资支援。厂内车间与车间、科室与车间主动协作。在技术革命高潮中,修造车间在生产时间内为全厂生产服务,支援兄弟车间技术革新项目上马;将本身的技术革新项目放在业余时间进行。炼油车间为了支援糠醛车间迅速建立液体味精生产工段,支部书记亲自带队去协助安装机器。科室送材料下车间,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送。
这个厂的职工,目前正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乘胜前进,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制造新产品,向全国先进水平看齐。
新机器上台,落后工具进博物馆
从武汉市情况看,在技术革命的热潮中,类似武汉油厂这样的单位,已经不少了。如武昌园木厂在短短的七天内,就制成了十七种三十二部土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将千年流传下来的斧、刨、凿、钻等落后工具送进了博物馆。汉口篾器厂工人自己创造了劈篾、划篾、匀篾、开竹、锯竹、钻眼、起底等三十八种土机器,改变了千年来篾器行业手工生产的落后状态。一年多以前由六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织和发展起来的主要生产操作靠笨重手工劳动的武汉低压锅炉厂,在这次运动中干劲十足,自制了六十六台设备,全厂四十八道工序已有四十五道工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由原来24%猛增至90%。有些现代化的大锅炉厂都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他们解决了。新建的第一武汉针织厂,在运动中自制各种土洋设备一百二十二台,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即由原来58%提高到95.5%。该厂与纱厂协作的结果,一个倒纱车间将全部省掉。现代化的武钢焦化厂破除了“洋设备没有什么可以革新”的保守思想,实现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十三项大型设备生产能力翻了一番。武钢基本建设的速度也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他们能在七十二小时之内安装一部三百五十吨的吊车;过去需要三个月现在只十二天就筑成一座一百米高的烟囱。像以上这类的单位,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了,并且随着技术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将会不断地、愈来愈多地涌现出来,这是可以断言的。
在运动的前进过程中,新的问题也出现了,最突出的问题是:提高了的生产力,要求日益增多的原材料、电力、燃料、技术力量和交通工具;干部与工人迫切需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以赶上新的形势,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同时,整个运动的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深入。有的厂发展较快、有的厂发展较慢;有些单位的群众运动面还不广泛,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新的右倾畏难情绪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巩固、推广、提高和发展这一运动,尚需进行许多工作。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正在努力解决。
我们武汉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定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更高地举起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和全国人民一道,阔步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