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视察包头观感 噶喇藏代表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10版()
专栏:

视察包头观感
噶喇藏代表的发言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两个报告,建议大会予以通过。
今年3月间,在视察包头钢铁联合企业的同时,到五当召了解了喇嘛生活和宗教生活情况。首先,在包钢,受到了热情接待,蒙族副总经理乌力吉那仁同志详细介绍了包钢建设情况。包钢的建设成就,对我鼓舞很大。原来在呼和浩特看了新生钢铁厂,认为是规模不小了,但看了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包钢一号高炉,感到更宏伟,要比呼市新钢不知道大多少倍。我过去未见过炼钢炼铁,只知道用的小刀上有钢,但不知怎么来的。这回看到了炼铁生产,开阔了眼界,得到了启发教育。在包钢的铁矿区——白云鄂博,看到这里变化很大,由草地荒山变成了繁荣的市镇,矿山的开发,使沉睡在地下的死宝变成了活宝,造福于人民。的确白云鄂博是个宝地,也是个圣地。解放前,反动统治者、日本帝国主义,曾经企图开采和掠夺这个宝地,遭到了蒙族人民的坚决反对。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蒙族人民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把建设包钢看作是草原上的一颗明珠,是内蒙古人民的幸福。因此,各族人民无不由衷地感激党和毛主席,并且积极支援了包钢的建设。包钢的建设促进了草原的繁荣发展。当1957年白云鄂博周围发生严重旱灾时,矿区帮助牧民运输了一百二十万斤饲草饲料,战胜了灾害。矿区医院还给牧民免费治疗,并救活了不少重病人,如牧民蒙根苏和的妻子患了三十二年不治之病,就是由矿区医院给治好的。我还看到了蒙古族和其他兄弟少数民族的职工,在包钢的各部门各厂矿从事着各种不同的工作。有的在管理部门担任着领导职务,有的在矿山开动着电铲,有的在操纵着机床。其中不少的人还是不久前才放下套马杆和锄头来参加工作的农牧民。过去没有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很少的内蒙古民族,今天有了工业也有了本民族的新生的工人阶级。这个振奋人心的事实深深感动了我。
我十分关心喇嘛的生活和宗教生活。在视察五当召时看到,喇嘛参加人民公社后,对生产和宗教生活安排的很好。在公社领导下他们组成了一个生产队,从事着畜牧、饲养家禽、种菜、运输等生产。仅去年下半年的收入就达两万余元。在宗教生活方面,每天的“满扎”经和正常的法会仍照常在进行。年老体弱的喇嘛管理佛殿,对日常的点佛灯、烧香、清扫等搞的很好。参加劳动生产的喇嘛也定期参加法会,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公社并举办了公共食堂、敬老院、澡堂等福利事业。公共食堂根据喇嘛的生活习惯,充分供给奶茶和炒米。过去召庙上经常吃到炒米奶茶的,还是少数人,现在不但夏季能得到足够的炒米和奶茶,而且冬季也不缺了。过去那些终日担心晚年生活的老年喇嘛入了敬老院后,过着幸福的生活。喇嘛们在公社领导下,计划今年使生产翻一番,收入增加一倍,仅牛奶一项除了自用外,计划出卖给矿区五万多斤。此外还有七十一个喇嘛,在1958年到包头矿务局长汗沟煤矿参加了劳动生产。一年多来他们在党和行政的培养教育和各兄弟民族工人的帮助下,初步掌握了机修、起重、水泵、铸造等不同工种的生产技术。不少人由于劳动的好,受到了奖励和表扬。在红旗竞赛运动中喇嘛们曾获两次先进连集体奖,个人得奖者五十九名、一百六十六人次,占全体喇嘛的83%以上,分别获得了局、矿的锦旗,流动红旗和物质奖励。由于参加了劳动,收入比过去增加了,生活提高了。据了解他们的平均工资五十二元,除了日常的生活开支外,还在银行有存款了,最少的百余元,最多的八百余元。他们既参加劳动生产又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这样吉祥如意的事。这些事实更使我深深体会到党和毛主席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英明伟大。这就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大法宝的红光普照下,我们喇嘛幸福生活的道路。以上就是我视察包头的观感,不妥之处请各位代表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