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国营农场应成为农业技术改造的先锋 陶晋初委员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13版()
专栏:

国营农场应成为农业技术改造的先锋
陶晋初委员的发言
农业技术改造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全国各地国营农场应成为农业技术改造的先锋,大力支援和推动各地人民公社加速农业技术改造。我完全拥护国务院李富春副总理“关于 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谭震林副总理“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并同意政协全国委员会陈叔通副主席所作的“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现在仅就农业技术改造问题,作如下发言:农业技术改造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的中心是农业机械化问题。毛主席曾经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并就全国实现农业机机化问题,提出了从1959年起“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的宏伟规划。这个问题,如果迅速得到解决,不但使农村社会主义阵地更加巩固,农村面貌完全改观,农民生活必然显著提高,城乡差别将会逐渐消灭;同时又将促进轻重工业及其他一切事业更加飞跃发展。这是全国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全党全民当前主要的奋斗目标。
现在全国各地区都分布有不少国营农场,它是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商品率比较高的。虽然各个农场的机械化程度有所不同,但大都或多或少装备了一些农业机具,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因此,优先装备各地国营农场,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对支援和推动各地人民公社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自1950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参加祖国边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建设,十年以来,在天山南北,已开垦荒地一千余万亩,其中净耕地面积八百余万亩,建立了一百三十个国营农场和十九个国营牧场。这些农(牧)场都是工农商学兵统一领导,农林牧副渔结合经营,基本上与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针一致的。从1951年起,我们就引进了一部分拖拉机试行耕种,以后逐年增加,逐年扩大,截至目前为止,共拥有各型拖拉机,各型康拜因收获机,各种农具和载重汽车等五六万件,机务人员万余名。各项作业能够用机器操作的达二十四项,其中开荒已经可以全面机械化,而且广泛地推行了联接作业和复式作业,方形窝播,纵横中耕等先进耕作法。此外并建立了大小修理厂十三座,改装和制作了不少机具和配件,只要原材料能够解决,大部分农具和配件都可以自制。1959年每一个标准台拖拉机年工作量达到一万二千个标准亩,大修理间距延长达五千小时以上,全国红旗标兵侯正元莫特兹组机车,则已超过一万五千二百多小时无大小修。不过目前还有许多机具没有成套配备,许多作业还要用畜力和手工操作,因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不很大。
十年来兵团生产的过程,是不断革命的过程,是不断克服缺点、困难,不断批判错误思想,反对右倾保守的过程。是由砍头曼生产,走到机耕作业,由插花种地,走到土地连片,由单纯自给生产,走到大量商品生产;也可以说是由小到大,由土到洋,由游击战走向正规化。全体官兵,不仅从生产劳动中改造了思想,提高了觉悟,锻炼了体魄,也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学习了不少知识。这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是由于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现在专就农业机械化问题上根据我们的经验,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一、土地规划整理问题。土地的规划整理,是实行机耕作业的先决条件,其中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田块平整,灌排渠系和道路网的修建,轮作区划和防护林带的营造,居民点和畜牧场的配置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实质上,已涉及到园田化、水利化问题,应在土壤普查鉴定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地作出合理的规划,进行精细的整理,以便利机械耕作,同时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如果不在土地上为机械作业创造良好条件,势必造成机具损坏严重,故障丛生,功效甚低,成本甚高,甚至反而不如畜力耕作和手工劳动为有利,使右倾保守分子有所借口。各地国营农场,应在土地规划整理方面,做出榜样。
二、机具型号和配备定额问题。机具型号大小和配备定额,随各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作业项目而各有不同。例如平坦开阔地区,可采用大型机具;而山地与水田,则需制作特殊机具;麦与牧草绿肥等密植作物,可以使用大型机具;而其他须要中耕的作物,则宜使用中小型机具;深耕、挖渠等重负荷作业,须使用大型机具;而其他一般作业,则可使用中小型机具。总之,须大中小型搭配,不能只使用一种型号。在配备定额上,如在机具使用便利的地区,和作业比较简单的作物,可以少配;机具使用比较困难和作业比较繁重的作物,则须多配。根据兵团各农场的经验:以棉花为主的农场(棉花的比重为30%至35%),每万亩地配备六个标准台;以谷物为主的农场,配备五个标准台,并配备有足够的作业机具,采用双班作业,可以基本上实现机械化。
三、机具配套问题。农业机具,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类:(一)动力(拖拉机,发电机);(二)作业机具;(三)运输机具;(四)修理保养设备;(五)储油设备。这五类机具,构成为一整套,不能或缺。在配备拖拉机时,要同时配齐犁,耙,播,镇压,中耕,开沟,打埂,追肥,喷药,排灌,收获,运输等各机具。同时要建立油库,配备油罐油桶;要修建保养间和修理厂,配备保养和修理设备。根据机具分布情况,每一机耕生产队,要有一个保养间;每个农场要有一个小修理厂;每八十至一百万亩的农场群地区要修建一个大修理厂。担任地区内一切机具的大修及部分配件与机具的制作,实行部件互换,常年轮修,旧件修复,废油回生等制度,保证机具能正常作业。此外在畜牧业、林业、加工业、渔业等,亦须予以必要的机具装备,构成互相配合,互相支援,互相调剂的生产大协作。如果机具配备不齐,或有了拖拉机而缺少作业机,或有拖拉机、作业机而缺少保养修理设备和储油设备,就很难发挥机具优越作用。即就作业项目来说,如果仅有一部分可用机械作业,而另一部分仍须畜力和手工作业;或者田间作业可以机械化,而非田间作业不能机械化,则劳力安排不能平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要受到很大限制。
四、培训机务技术队伍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大量培训机务技术队伍。有了机器没有能掌握机器的人,是不可能实现机械化的。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发动群众的具体问题,就是一个展开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问题。一个农场或一个人民公社,如果懂得和掌握机器的人越多,对实现机械化就越为容易。国营农场应该不断培训机务技术队伍,使每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都懂得机务,都可以掌握机器作业,逐渐消灭机工与农工之间的差别。同时要为人民公社大量培训技术队伍,并派出自己的技术人员,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一些困难问题,这是国营农场一项光荣任务。
培训机务人员,也必需实行两条腿走路,遍地开花。正规训练与短期培训同时并举。除各地国营农场应负起这项任务外,各省市,各专区,各县,各人民公社,都应普遍的设立机务训练班或机械化学校。由普及到提高,由简易到复杂,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个轰轰烈烈地学习技术的高潮,不断地扩大技术队伍。在这学习高潮中,必然会要涌现出无数革新能手,不断有新的发明创造,把我们的农业技术改造,很快的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现在党中央和毛主席正在号召全国各部门大力为支援农业服务。全国各行各业中正在蓬蓬勃勃地展开向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进军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全国各地国营农场在中央的优先装备下,应成为农业技术改造的先锋,大力支援和推动各地人民公社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在全国人民热火朝天地,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帮后进的劳动竞赛运动中,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提前实现党中央和毛主席所提出的农业四化的宏伟规划。(附图片)
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侯宝林(右)正在和人大代表王少堂交谈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