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为新事物的成长大声疾呼——介绍贵州日报关于公共食堂的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4
第4版()
专栏:地方报纸动态

为新事物的成长大声疾呼
——介绍贵州日报关于公共食堂的报道
农村公共食堂不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的经济生活场所,而且已发展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已经成了向群众进行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学校。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应当给予极大的注意,作突出的宣传。
贵州日报对于农村公共食堂的报道,是做得比较好的。从1958年夏天农村公共食堂诞生的日子起,贵州日报就作了突出的报道。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一季度,随着农村公共食堂的巩固和发展,贵州日报的食堂报道,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今年第一季度,贵州日报就对食堂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宣传,积极地促进了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成长。
抓住典型,插红旗,树标兵,对新生事物大张旗鼓地宣传,是贵州日报在食堂报道上的一个特点。他们不断地抓住办好食堂的几个基本环节上的典型事例,在版面上突出宣传,大声疾呼。同时,辅以专页、专栏,从各方面把同一个问题宣传得深透。为了加强食堂报道的思想性,宣传办好食堂的重大意义,在作典型报道的同时,还几次发表了中共地方党委的批语,这对推动食堂工作有重大作用。在抓住典型,树立标兵以后,他们又报道各地学、赶、超“标兵食堂”的运动,扩大影响,把巩固食堂的工作引向深入。对食堂办得最好的纳雍县乐至公社义中管理区的报道就是一个例子。这个管理区二十八个食堂个个插红旗。贵州日报曾在一版头条地位作了报道,这个报道比较全面系统地接触到了办好食堂的一些基本问题。配合这条新闻,发表了“办好食堂,迎接春播高潮”的社论,肯定了义中管理区办食堂的经验,号召全省学习,并阐述了办好食堂对夺取春播胜利的重要意义。接着,又报道了毕节专区两万个食堂赶义中管理区食堂的消息。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新城公社的壅引食堂,也作了突出的报道。壅引食堂在加强领导、实行民主管理、养猪种菜、建立家底等方面都作得很出色,贵州日报1月19日以一版头条刊登了消息和中共黔南州委的批语;后来又以一个整版报道全州掀起赶壅引食堂的热潮。在食堂的民主管理方面,3月6日以一个专页报道了贵阳市花溪公社的大寨食堂,作为全省的范例,发表评论,号召全省都要像大寨食堂一样抓民主管理。为了使这个食堂的管理经验在全省更好地推广,3月22日,贵州日报全文发表了大寨食堂的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各地食堂的借鉴。关于加强领导、贯彻阶级路线的问题,贵州日报3月12日在全面介绍绥阳县募阳公社办好食堂经验的时候,加以突出,同时发表了中共遵义地委的批语和地委秘书长的专文“要关心生产,首先关心人”,强调了必须加强党对食堂的具体领导和认真贯彻阶级路线。食堂的技术革新,对于办好食堂有重大的意义。贵州日报陆续报道了各专区、自治州和一些县、社广泛开展群众性炊具革新运动的情况,介绍了一些可以普遍推广的新炊具,还发表了“大力改革炊具”的社论。在树立各方面的标兵以后,3月18日,贵州日报把已经报道过的标兵食堂,集中在一个整版上,用诗画配的通俗易懂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各个食堂的不同特点。这种做法既有声势地表彰了标兵食堂,加深了人们对标兵食堂的印象,也全面地介绍了办好食堂的基本经验,等于对全省标兵食堂作了一次总检阅。这段时期,贵州日报共组织食堂专版七个,发表头条消息十三条。
深入重点,进行调查研究,发表有分量的调查报告,也是一种使食堂报道走向深入的方法。贵州日报2月10日发表的“食堂十好”就是一个例子。“食堂十好”是对两个县四个食堂的调查报告。这种有事实有分析的调查文章,对食堂的优越性作了充分有力的说明,使人们系统地理解公共食堂的优越性和办好食堂的重大意义,对于提高人们对食堂的认识,是有重大作用的。
抓典型、抓重点,不能忽视一般。配合典型报道,贵州日报还注意运用小镜头、小专栏、小通讯、小文章及图片专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扩大报道地区和报道面,大量地反映了各级领导深入领导食堂的情况,介绍了多种多样的新炊具,报道了办好食堂后出现的新风气、新气象,表扬了勤勤恳恳的食堂管理人员和炊事人员。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使食堂报道既能红花夺目,又有绿叶扶衬;使食堂报道既反映了丰富多采的现实,又切实地指导了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