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温暖大家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5
第8版()
专栏:

社会主义温暖大家庭 河北新乐城关公社女社员 张富然
今天起早,俺们二队,就在村东种春小麦。大伙的干劲真足,村里响起了吃早饭的钟声,有的社员还不肯直起腰来。
“收拾工具回村吃饭。”队长对我说。
我摇了摇头说:“等种完了这几亩再走。”
“不用走啦!”有人在我背后喊了一嗓子,我回头一看,只见我们二队食堂炊事员李银雪担着饭篮,正对着我笑哩。
“你们怎么送饭上地?”我问她。
“你们怎么不下工回村?”她反问我。
“我们为了多种几亩小麦。”
“我们也是呀!”
队长见我们问答得有趣,打着哈哈说:“你们不用商量,倒成了一个心眼。”
“成了一个心眼”这句话,立刻打动了我的心,我接过银雪递过来的热气腾腾的杂面餄餎,就想开了心事:
从成立食堂以来,大伙心就拧在一起,都想着实现“千、百、万”。早先,不用说一个生产队,就是像我一家几口人,好多事想不到一起。就说吃饭吧:那时候,我说先下地后吃饭,我的丈夫就要先吃了饭再下地,我那婆婆就插进来说:“丙辰下地,你在家做饭。”不管生产多么紧张,三个人就是三个想法。成立食堂以来,一家人都在食堂吃饭,丙辰的思想慢慢就变了,有一天,他对我说:“吃的是一锅饭,人家想的是把方田生产搞好,俺光图自己方便可不沾气。”我婆婆到了时候就吃饭,也绝了为吃饭生是非的心。
☆ ☆ ☆
傍晚时分进了村,我就进了食堂的院子。
“嫂子,”炊事员秋果迎上来说,“过一会才吃饭哩,下工回来,也不到家歇歇,怎么又到食堂来了?”
我一时答不上来。我这双脚就不知怎么的,每天下工进村,一拐弯就走进了食堂。当时,我只好吞吞吐吐地回答秋果:“我是来看看你们的‘万能灶’安上了没有?”
“就缺三、四根炉条,一时也买不到。”
我一想家里有几根铁棍子扔在一边,也许用得着,就赶忙回家。在屋角里找到了旧铁棍,还发现两口落满尘土的“大初印锅”,放在一旁。俺婆婆说:“富然,这两口锅不知食堂用得上吗?”“用得上。”我想食堂有了万能灶,这两口锅要做些汤什么的,不是挺合适吗?
☆ ☆ ☆
吃罢晚饭,我和丙辰把在幼儿园里的孩子接回了家,这爷俩一天不见面,又逗闹起来。丙辰这个人,现在天天喜喜哈哈的。从前村里没有食堂时,他的脾气可大了。有时我下地回来,赶不上做饭,他就摔盆拍桌的,还拿孩子撒气。那时节,能怪我吗?回到家来两三个孩子缠着我,能吃安生饭吗?
一家人只顾欢乐,连民校打钟也没听到,还是婆婆记心好催着我们:“快上民校去吧!”
我从丙辰手里接过书包,一路走一路就想着:要是没有食堂,我这个上有婆婆、下有孩子的人,能安安然然地上民校吗?
在民校,我们不光学文化,还学政治、学习毛主席著作。这几天,支部委员就给我们讲“巩固社会主义的坚强阵地”。听了这一课,我心里更明亮,更舒畅了。本来么,有了食堂,我们一家和全村里的人一样,吃一锅饭,种一方地,增长了集体主义思想,不但生活愉快,生产劲头也更足了。食堂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温暖大家庭,是我们子子孙孙的幸福根!
(原载河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