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培养归国华侨学生成为有政治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张国基、吴桓兴、庄希泉、伍禅代表杨新容委员的联合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5
第16版()
专栏:

培养归国华侨学生成为有政治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张国基、吴桓兴、庄希泉、伍禅代表杨新容委员的联合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们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谭震林副总理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
我们曾经多年在国外从事华侨文教工作,回国以后,有的也还是做归国华侨学生的教育工作。
两年来,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祖国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实现了社会主义连续大跃进。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个“法宝”,已经深入人心,迅速地改变着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地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高速度向前发展。
祖国的强大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由于新中国这十年来日益繁荣昌盛,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文教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大鼓舞了国外侨胞,他们更加团结爱国,广大华侨青年,特别是华侨学生,对祖国更是无限向往。当国外华侨教育遭受迫害和摧残,华侨学生就地升学日益困难的时候,他们要求回国升学就更加迫切,回国人数日益增多。
在过去的十年中,从亚洲各国以及欧洲、非洲、美洲、澳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归国的华侨学生已有六万人。根据“集中接待、分散入学”的方针,经北京、广州、厦门集美、汕头四所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补习之后,考入中等以上学校的,就有五万多人,其中已有五千多名从国内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掌握了各种专门的知识技能,参加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为祖国建设事业中的积极力量。现在在校的几万名归国华侨学生,也和国内广大青年一样,朝气蓬勃,天天向上。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正在健康地成长着。
这几年,我们高兴地看到归国华侨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经过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生活目的、学习目的明确了。他们绝大多数人立志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由于思想觉悟的提高,各地归国华侨学生中还涌现出大批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和读书、劳动、思想三丰收的积极分子。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归国华侨学生过去一般缺乏体力劳动习惯,但是通过劳动实践,他们和工农群众发生了联系,对劳动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杭州市十九个中等学校1958年夏季参加郊区抢收抢种的三百一十七名归侨学生,其中被评为超等、优等各类积极分子的就有一百四十四人,占参加人数的45.4%;参加大炼钢铁运动的四百二十一人中,被评为积极分子的就有二百零二人,占参加人数的48%。北京、广州、厦门集美、汕头四所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的同学,在劳动中一般地表现也很好,个别的变化就更大。如厦门集美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有一个从印度尼西亚回国姓陈的女学生,刚回国在广州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时,怕参加劳动手粗不好看。每当学校广播室一宣布要劳动,她就溜到广州市去玩,不想回到学校。后来,她被分配到了厦门集美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学习,在学校的耐心教导和老同学的帮助下,慢慢也参加了劳动,劳动中,她逐渐认识到:每一小时的劳动,都是直接为祖国创造财富的,这样也就逐步体会到劳动的光荣的意义。去年学校组织学生到农村割稻,在公社社员集体劳动的冲天干劲的鼓舞下,她热情很高,第一次打破全校女子割稻最高纪录。到最后一天,她仅用四个半小时,割稻一点六亩,而且树立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成为学校的劳动标兵。至于归侨学生当中,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成长,动人的事例,也是很多的。如南京大学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新加坡归侨学生陈万里,就在去年学校失火的时候,他奋不顾身,登楼抢救国家资财,在英勇与火灾斗争中,脑部受了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舍己为人、不惜牺牲的精神,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的旗帜和榜样。
在四所归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过去也曾有一小部分同学,遵守学校的纪律是比较差的。现在在这四所补习学校,遵守纪律、积极劳动、热爱集体、尊敬师长、认真读书,已经成为普遍的新风气。
从归侨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看,由于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就更好地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只有一面读书、一面劳动,一面学习、一面实践,把读书和劳动、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知识。结合得越好,学习质量提高得越快。普通学校是这样,就是在归国华侨学生的补习教育工作上,无数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是这样的。如果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那么,对学生参加劳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的意义,就必然不能理解。一两年来,归国华侨学生普遍反映比过去学得深透,学得更踏实,既学到了书本的理性知识,也有了实际的感性知识。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也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学习质量因而普遍地提高了。1959年北京的北大、清华等十四所高等院校毕业的归侨同学共二百三十二人,全部合乎国家培养的规格,从大学毕了业,愉快地走上国家建设岗位。杭州市1959年初、高中应届毕业生有一百六十人,其中一百五十三人考上了大学或高中。再如1958年北京归国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有三百多名同学,响应了党的“上山下乡”的号召,到云南参加一年多的劳动锻炼,大部分在1959年暑假,只经过一个月的补习,又报考了学校,一百四十八名报考高等学校的同学录取了一百三十五名,报考中等技术学校和高级中学的四十四名中录取了四十一名。很多人的政治课、语文课、生物课考试成绩都是五分。过去学物理学是死记硬背,在劳动中亲自应用了生产工具,物理学也容易懂了。因此在他们总结一年劳动收获时,都感到这一年获得多方面的丰收,“一年劳动胜读十年书”。也有一部分自愿留在农场工作的,他们已经掌握了生产技能,发挥着他们的专长。其中有些成了劳动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如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农场生产队副队长、印度尼西亚归侨吴华清就是一个例子。
从归国华侨学生的体质方面看,他们参加劳动以后,对增强体质收到很大效果。两年来,各地归侨学生的患病率较前大大下降了。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通过劳卫制成为国家等级运动员的人数大大增加了。
这几年,在党的培养下还涌现出大批的国家优秀运动员。1959年有二百多名归侨学生运动员经过各地分区选拔,代表各省市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其中有的创全国最高纪录或打破世界纪录,为祖国增光。如归国华侨学生黄强辉由于打破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获得国家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羽毛球五项冠军的运动健将王文教和陈福寿、陈家琰、黄彬,著名的游泳选手符大进、傅翠美、黄曼翠、王强立等都是归国华侨学生。
党和政府对华侨子弟的培养、关怀和热爱,国外华侨父老是无限感激的。我们在国外期间,为提高华侨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的水平,曾多方设法,作过不少努力,其结果毕竟是有限的。但他们一回到祖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就得到全面迅速的成长。这在国外是做不到的,也是难于想像的。
为什么归国华侨学生的进步成长如此迅速呢?在我们看来,这不仅雄辩地说明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同时也证明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1958年以来,国内各级学校贯彻了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和教学改革,全国各地的归国华侨学生,也无例外地都投身到教育革命的洪流之中。同时各级学校还贯彻了党的“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侨务政策,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普遍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些,就是归国华侨学生教育工作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
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在文化补习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上,也摸索出一套规律。四所归侨学生补习学校也和全日制普通中学一样,把劳动列入了正式课程,建立了劳动生产基地,保证新归国的华侨学生也都能参加一定时间的体力劳动锻炼,而且还针对归国华侨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教学改革,进一步贯彻了“缺啥补啥,重点补习”的教学原则,这就更有效地提高了归国华侨学生补习教育质量。
国外有一部分侨胞,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还有一些不了解,但我们相信,在事实的教育下,他们也必然会认识到党的教育方针为他们回国的子女带来的好处。
当然,我们在归国华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也注意到他们的特点,因此还贯彻“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侨务政策。也就是说,归国华侨学生教育是祖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它必须服从社会主义教育的统一原则。对归国华侨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必须与国内同学“一视同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必须肯定的,这是“一视同仁”的基本内容。“适当照顾”是指华侨学生长期侨居国外,政治、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体力劳动习惯,因此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具体做法与步骤,应该与国内同学有所不同,如他们政治觉悟较低,对他们政治上的成长应该多加关怀;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就要加强个别辅导;他们缺乏劳动习惯,在他们初回国的一个时期内,劳动方面就要适当的安排;他们的家庭不在国内,在生活上也要多加关怀,经济上有困难的,就给予人民助学金,每逢假期组织他们集体活动,使他们能够愉快度假等等。针对归国华侨学生的特点多做一些深入细致的工作,这绝不是强调特殊或者迁就落后,而是为了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归国华侨学生教育工作是长期的。在印度尼西亚有势力的集团掀起的排华反华活动,当地华侨教育受到严重迫害,估计今后必将有更多的华侨青年学生回国升学。党和国家对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敞开了温暖的怀抱,热烈欢迎他们回到温暖幸福的祖国,继承华侨的爱国传统,和国内广大青年同学一道学习本领,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国务院今年2月2日发布的关于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的指示中规定:“归国华侨学生和具有学习条件的职业青年,依据其学龄和文化程度安排就学;经济有困难者,国家给予助学金。”就是要使得他们都能安心学习,将自己锻炼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为了做好归国华侨学生的接待安置、培养教育工作,除原有北京、广州、厦门集美、汕头四所补习学校扩大招生名额外,今年国家还准备在昆明、南宁增建两所归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在武汉、厦门创办两所中等技术学校,在海南岛开办两所、在漳州开办一所归国华侨中等农业技术学校,为他们的深造、就业创造条件。另有部分要求随家回乡或安置在厂矿、城市的,则分别由有关省市根据他们的实际文化程度,适当照顾他们的年龄,直接分送入有关学校适当班次就读。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需要和归国华侨学生投考高等学校的要求,还准备创办综合性的华侨大学一所。
各位代表,我们深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一定能够把归国华侨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积极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