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丰产方成了“五红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6
第3版()
专栏:山东通讯

丰产方成了“五红基地”
山东历城东郊公社泉子洼,原来是一片古墓成群的老碱坡,现在建成了思想红、生产红、技术红、文化红、培养人材红的五红丰产方。人们在这里勤劳地生产,幸福地生活……。
本报记者 胡雷
出济南市,踏上通往历城的公路,引领北望,但见一方方大面积丰产麦田,被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和路旁的苹果行、葡萄行、青杨林交织起来,绘成一幅园田化的美丽图案。方田里葱绿茁壮的麦田,绿油油的复盖着大地,春风吹来,碧波荡漾,宛如一片绿海。这便是历城县有名的东郊人民公社泉子洼丰产方,面积约一千二百亩。
这里原是一片古墓成群的老碱坡,经过李桂兰“钢铁姑娘”队一年半的苦战,面貌已经焕然一新。现在,丰产方的中央新建的简易畜牧场,猪仔成群。场子北边,是田间临时居住点,有宿舍、食堂、办公室、学习室、俱乐部、储藏室、机电修理所、铁木瓦工修配厂等等。住在这里的英雄们,高高举起了思想红、生产红、技术红、文化红、培养人材红等五面红旗,把泉子洼老碱坡变成了“五红基地”。他们把丰产方所需要的一切配起套来,在农业耕作制度方面,来了个全面大革命。从耕地播种到中耕收获已经初步达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溉是自流化、电动化,八百亩小麦,把闸门一开,三天就透透地浇一遍;食堂里使用着鼓风机、电气炉;运输是汽车、马车、胶轮车;还有收音机、有线广播、电锯、电磨、电灯、电话。丰产方现在已经成了东郊公社培养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掌握先进技术文化知识的劳动者的教育中心了。
丰产方既是高产基地,又能锻炼和培养人材。赫赫闻名的钢铁姑娘队,便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当1958年秋天,泉子洼还是一片碱荒的时候,刚毅健壮的李桂兰,首先响应公社党委的号召,带领一支妇女翻地队,参加开荒改碱翻地种麦的战斗。队长李桂兰,还有戴付英、徐长英等三十名青年姑娘,在这里挖起地窑,搭起草棚,和大自然作战,不顾风霜冰雪,从前年冬天到现在,始终如一日。1959年,她们管理的二百一十亩小麦,平均亩产七百四十四斤,高额丰产田亩产一千三百斤,平均每人生产了八千斤粮食。
泉子洼随着丰产方运动的发展,已经有了五支专业生产队。钢铁姑娘队和青年队负责八百亩丰产麦、二百亩春地瓜和春玉米,老年队(最大是五十岁左右)负责二百亩蔬菜,还有一支畜牧生产队管理畜牧场,一支积肥运输队负责积肥运输和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加上食堂人员、机具修配人员共有一百六十人。青年队和老年队,早在去年3月间就搬来了。那时钢铁姑娘的名字,刚刚轰动历城东郊,周围村的小伙子就忍耐不住了。以青年队长刘得山为首,纷纷报名要到泉子洼和钢铁姑娘比高低。中年人和老头们听说泉子洼有一伙姑娘要闹高产,又惊又喜又不服气,也争着来这里显显本领。从此便开始了“三角竞赛”。青年队、老年队去年输给了钢铁姑娘队,今年老早就下定决心争一争。钢铁姑娘们当然不肯示弱,她们正在暗暗加劲。
丰产方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技术学校。他们建立了粮食、蔬菜、工具改革、植物保护等四个专业研究小组,还与省农业科学院挂上钩,办了一处技术夜校。历城县委书记的试验田也搬来了,领导干部、科学家、技术员、老农四结合,进行着一系列的试验。钢铁姑娘队长李桂兰和机电组长王玉文,已经成了“土专家”。
这里还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文化学校。有党校、团校和技术、文化业余学校联结起来,叫做“四校合一”,每天晚上坚持学习。
生活在泉子洼丰产方的英雄们,干起活来是如狼似虎,休息时又像是一个田间演出队,尽情的歌唱。如果遇上假日或节日,泉子洼热闹欢腾。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生活园地,多么温暖的大家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