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柳川人民公社生产迅速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7
第6版()
专栏:

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柳川人民公社生产迅速发展
本报讯 剑河县柳川人民公社各族社员,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革除了各种妨碍生产的风俗习惯,迅速地发展了生产,改变了落后面貌。
柳川人民公社的社员绝大部分是苗族。解放前经济、文化都很落后,大部分地区使用木质农具,采用人拉犁、“脚踩田”和“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每人每年平均收入仅合人民币十一元左右。解放后,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贫穷落后面貌逐渐改变。但是由于原来的基础太差,种种落后的风俗习惯尚未根除,生产发展速度还是较慢。人民公社成立后,经过调整耕地、大兴水利、改造瘦田薄地和推广先进技术,山区面目焕然一新。1959年全社总收入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加四倍以上。粮食总产量较1958年增长155.9%,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一千三百零一斤。每人平均有粮两千斤以上。林牧副渔等各项生产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并且建立了公社工业。社员的总收入比解放前增加十倍以上。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消除“秧头”、“鬼师”的影响,是柳川公社生产飞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去,苗族村寨都有“秧头”和“鬼师”,他们不是族佬就是寨佬,在生产上,他们不动手,任何人不能抢先。农业社时期,柳川一带“刀耕火种”和木质农具虽然绝迹了,但这些“秧头”、“鬼师”和一些旧的习惯对生产的影响还很大,许多落后的耕作方法,如浅耕、粗作以及不种小季等,都未得到根本改变,直到1957年,这里的苗族农民还没有种过小麦。公社建立后,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大大加强,党团员和积极分子逐步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思想,敢于大胆地进行改革。加上党组织对苗族社员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动员,汉族社员在技术上给予一定的帮助,1958年秋后全社破天荒地种下小麦和油菜一千七百六十一亩,并且获得了丰收。这一事实,使广大苗族社员进一步认识到接受先进经验的重要。1959年秋收后,全社共播种小麦、油菜二万五千多亩,比1958年扩大了十三倍。目前禾苗生长良好,丰收在望。
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过去,这里成千户人家中难找到一个识字的人,现在全社已有了初中、完小和初小三十三所,在校学生达三千一百多人。通过扫盲,40%左右的青壮年都能识一千多个字。全社还建立了一所医院、五个卫生所、三个保健站,每个生产队都有了接生员。
(王青海、傅畅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