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整修梯田梯地 加强田间管理 树立丰产标兵 广西开展“荒地赶熟地”运动 要一千万亩新垦地高产多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8
第3版()
专栏:

整修梯田梯地 加强田间管理 树立丰产标兵
广西开展“荒地赶熟地”运动 要一千万亩新垦地高产多收
新华社南宁17日电 广西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巩固今年新开垦的一千万亩荒地,并且开展了“荒地赶熟地”的护理运动,力争全面高产多收。经过广大社员的辛勤经营,目前各地新荒地上各类作物生长良好,有些县的一、二类禾苗达到80%以上。早种的爬藤作物,藤叶茂盛,复盖地面。桂南地区早种的玉米,普遍有二尺多高,有的已经开始结苞。
广西各地新垦荒地一般质量良好,并及时种上玉米、薯类、豆类等杂粮作物和经济作物。但是,新开荒地主要是山地,一般坡度较大,水土容易流失;而且土地瘦薄,易长杂草和发生病虫害。这样,在播种后,就要继续进行整修和加强护理。因此,各级党委在抓好早稻种植的同时,领导社员突出地进行了新垦荒地的巩固和护理工作,以扩大开荒扩种的成果。
巩固新开荒地的重要一环是防止水土流失。为此,各地在开垦时就在山腰开好排水沟或环山带,防止大雨后山洪下泄,冲刷新垦荒地;同时,积极砌石打桩,把新荒地筑成梯地,保护水土。在种植上,各地对一般坡地,都多种爬藤作物;在种植玉米、甘蔗等高秆作物的新荒地中,一般也套种了薯类、豆类等爬藤作物,让作物的根、藤、叶都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对于坡度较大的新荒地,便实行农林混种,或挖鱼鳞坑,防止水土流失。
目前,各地在对新荒地上的农作物进行护理时,为了切实作好水土保持工作,都结合中耕培土,继续进行平整土地、整修梯地,逐步做到荒地梯地化;并利用山间水沟引水灌地,使有条件的梯地变为梯田。岑溪、凌乐等县坡度在二十度上下的新荒地,大部分实现了梯地化。来宾、贵县、平南、桂平等县,有些梯地结合修水利,解决了水源问题,已引水灌田,改造成了能种植水稻的梯田。
各地在继续整修巩固新荒地的同时,又开展了“荒地赶熟地”的运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新荒地的田间管理,力争平衡增产。新荒地播种后,各地都对田间管理工作经常进行检查。南宁专区抽调十九名县委书记和四百三十三个公社党委书记,率领六万多社员,一面检查,一面护理,有90%以上的玉米地已进行间苗补苗,达到全苗。各地人民公社都抽调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组成专业队,专门护理新荒地上的农作物,适时进行中耕、培土、追肥和防治病、虫、兽害。各地的新荒地,在开垦时,一般每亩都施了五十担基肥,但和熟地比较,就显得很不够。因此在田间管理中,都特别注意增施肥料,结合中耕除草,普遍进行追肥。
很多地区,还由干部带头,在新开荒地上建立丰产地,树立标兵,带动全面,力争新荒地高产多收。例如来宾县,已在三十万多亩开荒扩种的玉米地里,建立了一千多处丰产垌和七百四十座丰产山,面积约有十万亩,有一万名社、队干部和五万多名社员参加丰产地的护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开荒地的生产,有些地区贯彻执行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方针,逐步地在新开荒地周围建立畜牧场和肥料站。凌乐县在新开荒地上,已建立了以养猪为主的畜牧场一百多处。来宾县在新开荒地上建立了三千多个肥料站和大量粪坑,存有干肥水肥二千多万担,基本上满足了作物追肥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