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实现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大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8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实现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大跃进
最近几年来,特别是两年大跃进以来,随着生产建设的大跃进,我们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也是跃进的。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大批方向明、风格高、方法巧、作风好的干部,不断地涌现出来,促进着我们的事业迅速发展。但是我们同样看到,有些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还跟不上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来一个思想作风上的跃进再跃进。
实现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大跃进,具体内容是很多的。迫切的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水平,进一步密切干部和群众的联系。
说到提高思想水平,好像是“老一套”。其实老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有新的发展,我们应当有新的理解。这里略微说几点:
例如,今天我们要牢固地树立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思想,并且学会用这个思想来分析和理解现在的问题,指导工作。拿人民公社来说,现在是三级所有制,队为基础,是不是“人民公社万岁也就是三级所有制万岁”呢?不是。基本队有将来要变成基本社有,集体所有制还要变成全民所有制。世界上没有一样事情不在发展变化,革命也是要不间断地进行。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条件,有一定的阶段,革命也是要分阶段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基本队有、基本社有,都是一些阶段,不断革命正是通过这样一些阶段来进行的。不断革命论必须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这一点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明确起来。明确了这一点,在公社的发展上,我们就既要有明确的方向,满怀着前进的热情,丝毫不能故步自封;又要注意步骤,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积极创造过渡的条件。
又例如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这又是提高我们自己的思想水平所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就全国范围来说,无产阶级在建设上的雄心壮志,就是要实现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强盛、繁荣、高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国家。就农村范围来说,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就是要充分运用人民公社所解放了的生产力,去迅速促进改变自然条件的大革命(如水利化、土壤深翻等),耕作技术的大革命(如“八字宪法”、农业技术革新、把自然科学广泛地运用于农业生产等),生产布局的大革命(如农林牧副渔,社办工业;以粮为纲,全面安排,发展多种经营等),文化的大革命
(如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等)。只有我们牢固地树立了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并且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继续大破小农经济的思想影响,大破“中游”论,大破畏难情绪和自满停滞,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大鼓干劲,把苦干、实干、巧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冲天干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才算是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水平。
这里,想着重谈一谈关于“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问题。
同劳动,这在“三同”中是关键的一条。射阳县公社干部劳动得很好,群众就说,“分不出干部和社员了。”这“分不出”三个字,说明了干群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同劳动,还会带动其他作风的改进。把其他一些不好的作风改掉,也会有益于密切干群关系。有些人不坚持同劳动,思想上无非是图安逸,怕吃苦,高人一等,这是特权思想,是一定要反掉的。人人都要劳动,将来,劳动要变成生活的必需,干部参加劳动不经常化是不行的。
同吃,不要看小了。干部到食堂和群众一样吃,就能更好地关心食堂,关心群众的生活,把食堂办好。食堂是巩固人民公社制度的主要阵地,又是生产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干部进食堂,还可以通过食堂把思想、生产和生活一条龙地抓起来。从生产集体化到生活的集体化,这是社会主义革命更加彻底的表现。
同住,主要的精神是要深入群众,和群众交心,也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对群众平等相待,商量办事,要和社员群众特别是贫农、下中农交知心朋友,住在一起,无话不谈。现在有些同志和群众交心不够,不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不善于说服教育,这对充分发扬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很不利的,应当要改变这种情况。
看来,坚持“三同”,是密切干群关系的中心问题,也是改进干部作风的中心问题。抓紧了这一条,好作风就容易树立;放松了这一条,坏作风就容易滋长。坚持“三同”的思想基础,就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正确处理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调动积极性,促进建设事业的大跃进。现在还有一些同志对这些问题认识不足,不太相信下级组织和群众,迷信自己,喜欢包办代替,喜欢用行政命令去解决问题,结果往往是束缚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试想一想,如果下级和群众样样事情等待布置,而社队干部就是这么几个人,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去布置,那岂不是会耽误许多大事。所以重要的还是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通过坚持“三同”,密切干群关系,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大家的创造性都发挥起来,才能使生产的持续跃进得到可靠的保证。
(摘自“群众”1960年第七期“实现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大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