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在印度三个多月——参加世界农业博览会归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20
第8版()
专栏:

在印度三个多月
——参加世界农业博览会归来 四川新繁县新民人民公社社长 罗世发
飞机从祖国首都出发,载着满机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民的心意,穿云破雾,朝印度首都飞去。
机身很平稳,我的心却非常激动。是印度人民的邀请,是祖国的党和人民的嘱咐,是全国农民弟兄的委托,我们才得到了参加世界农业博览会的机会,去和印度农民交流农业生产经验。我们的责任多么重大!我们的任务多么光荣!
越往南飞,天气越热。12月里,祖国北方铺天盖地,一片白雪;到印度却见鲜花开放,树枝、草地绿油油的。我们都赞不绝口。老马同志
(河北定县韩家洼人民公社社长马宝山)说:“印度的自然条件多好!隆冬季节都能长庄稼。”他注视了半晌,又说:“这样的自然条件,我看一年可以收四季庄稼。2月里收麦子,下茬种大麦,6月里收了大麦可以种谷子,9月里收完谷子再种红薯或荞麦。”他是个老农民出身的人,农业生产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后来知道,印度一般一年只收一季庄稼。
三百五十万人次参观
世界农业博览会在去年12月11日开幕了,有十三个国家参加展出。中国馆是这次博览会中三个最大的展览馆之一。我们的展览品以实物为主,图表、照片、模型为辅,共四千余件,还配合着放映了二十四部电影,印发了二十七种材料,传播了我们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
印度人民,特别是印度农民弟兄和农业工作者,对我们中国馆是这样的热烈欢迎,真叫人感动。开馆第一天,就人山人海,挤得不得了。差不多每天都有三、四万人来参观,最多的一天达到十五万。我们展览馆的屋子后面有一条铁路,每天从休息室的窗子里望出去,总看到一列列火车挤得满满的,连车顶上、车门脚踏板上都攀满了人,人们嚷嚷着,挥着手,我们问翻译同志,说是他们在欢呼:“中国馆到了,中国馆到了!”有些参观者挤不上火车,就从一百英里以外徒步前来。有些参观者参观了二次三次五次,还不满足。有人在留言簿上写道:“我已经接连花了八天时间,在你们馆里参观了八遍,总觉得看不够,还想来看!”有些参观者出不起博览会的门票,就一面要饭一面走,饿着肚子也要来参观。有个没了双脚的残废人,一路用手撑着爬着进来要参观,我们连忙扶他坐上凳子,他却耐心地坚持看完全馆。开馆时间是每天下午二时到九时,后来我们不得不提早到上午十一时开馆。闭馆日期原定在2月15日,一再延长,直到2月29日才结束。我们怎能忍心不去满足千万个已看和未看的人们的希望啊!展览八十一天,参观人次达到三百五十万。这期间我们还举行了八百多次农业技术交流座谈会。
“广阔前途”
参观的人们抑止不住心头的激动,纷纷在留言簿上写着热烈的赞扬和鼓励的话。说“中国馆是最丰富的一个馆”,“是真正交流农业经验的馆”;说“从这个馆可以看出中国进步的广阔前途,这是人类进步的一个范例,一个光辉榜样。”当人们看到我们展出的一百四十粒的大麦穗、一尺三寸长的玉米棒、十五尺的高粱、十三尺高的甘蔗、一百七十多个棉桃的棉株、八百七十八个夹的大豆、六尺多高的油菜,以及果实累累的花生、芝麻的时候,都又惊讶,又兴奋。旁遮普省来的一批农民兄弟,激动地交谈:“我们省的玉米和棉花在全印数第一,但一比中国,就差远了。”参观者纷纷向我们要种子,可惜我们带得不多,只有两千多份,很快就分送完了。
印度农民弟兄特别感兴趣的是我们的人民公社。当我指着实物、模型、图片介绍我所在的公社现在已经“点灯不用油,操田不用牛”、盖了几幢居民大楼、买了几辆载货汽车、还有公社电影队……等等的时候,他们听得都入了神。等他们看到听到我们在解放那年还是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悲惨光景的时候,他们又都沉默不语了。
印度农业工作者更感兴趣的是我们技术革新后出现的改良农具。例如小型的水稻插秧机,最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对每一个零件都详尽地询问、细致地观察、拍照、画图样、记笔记。不久以后,印度许多省邦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仿制,马德拉斯邦已在他们自己的展览馆中展出了仿制品。印度人民多么智慧、多么好学不倦啊!
印度也有许多先进的农业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发现他们已经普遍地做到了水牛产乳,所以印度牛奶很多。我国的水牛近来也能产乳了,但还不普遍,这一项宝贵经验,就大大值得我们学习!
兄弟情
我感到博览会的更大影响更大效果,还在于加深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这方面有着数不尽的感人的小故事。
有位农民弟兄从一百二十英里以外的旁遮普省赶来,一连参观了五天以后,便找到我,非常诚恳地说:“我要交个中国农民做朋友,我要学习中国农民的经验。”我们亲切地作了长谈,满足了他的要求。我们还送他两包玉米种子,他高兴极了,激动地说:“我要让我们全村知道,这是中国的种子,它会在我们印度土地上结出比中国更好的果实来!”他几次三番跑来邀请我们到他们村里去作客,因为忙,我们抽不出身来,觉得非常抱歉。他却不以为意,回去带来了全村八十多位农民兄弟,说:“知道你们太忙,就让我们来吧,反正不见面是不甘心的。”闭馆那天,都半夜十二点了,他忽然又找到我的住处,见了面也不说什么,最后,慢慢地说:
“不知道哪天再能相会啊?亲爱的兄弟,回国后可别忘记我们!……”
还有一个新德里的电气工人,更使我难忘。从开馆到闭馆,他没缺过一天,天天下工后赶来参观,对馆的展览内容熟悉到闭着眼也能指对和背出。中间有几次他带着他全家和邻居亲友一同来,他让我休息,说:“你累了,我代你讲解介绍。”他讲解介绍得比我详细、生动得多,听得人们连声称赞:“阿恰,阿恰(好,好)!”他也几次请我去他家作客,亲切地说:“我的住处简陋矮小极了,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招待您,但是有一块干净的草地可以坐,还可以请你喝一杯奶茶。”我还是因为抽不出工夫,辜负了他的盛情。闭馆那天,他留恋不走,忽然说:“你等我一下。”他出去了一小会儿,拿着一个新的羽毛球拍,双手递给我:“兄弟啊,我不送你一个纪念品我不甘心,但我的经济力量只能买一个,你回国后看到它,就如同看到我,我们的友谊永世难忘!”我们交换了礼品。我们紧握着手,好久不分开。我见他眼里泪水汪汪,说不出话来。
我们的老陈同志(河南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社长)也和许多印度农民弟兄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一位头发灰白的中年人,他不断跟老陈拍着自己的心,说:“我们心连心,我们的心是一样的!”他因为邀请老陈作客未成,也带着全家老小,提着家做的饭菜、点心、烟酒,跟我们聚了一次餐。闭馆那天,他又带着点心来找老陈:“请你再尝一尝吧!明天我们就要分别了。为了印中人民千年万年的友情,我装了一瓶恒河的神水,我要天天跪着祈祷!”
几乎所有的参观者都在展览会上挂着的周总理和尼赫鲁总理相互友好访问的巨幅照片面前停步,一往情深地注视着,半天还不肯离开。人们说:“周总理虽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之一,我们同样非常尊重敬爱他,多么希望他再来印度啊!”他们纷纷向我们打听周总理近况,要我们捎信给总理问好。
中国馆要闭幕了,大批参观者,留恋忘返,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在留言簿上说一些知心话。这个说:“到了中国馆,就像到了自己的家,如今要和家告别了!”那个说:“我祈祷上帝,让毛泽东先生长生不老,他使中国人民得到了最大的幸福!”这个说:“我太喜欢你们了,你们心胸宽大,善良热情,肯帮助我们!”那个说:“河可干,山可崩,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永垂不朽!”……
飞机从印度首都起飞,载满印度农民的深情和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穿云破雾,直向祖国首都飞来。
机身照样平稳,我的心比去时更加激动。三个多月的印度逗留,等于上了多少次生动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印度人民是这样的勤劳朴质,这样的智慧热情!亲爱的兄弟,亲爱的朋友,我怎会忘记你们!让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光照日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