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抢”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21
第3版()
专栏:

“抢”的变化
杨岭
“抢收”,“抢种”,“抢墒”,“抢晴”。“抢险”,“抢季节”,“抢火候”……在农业生产中,许多活动都用了一个“抢”字。这说明农业生产常常是极其紧张的战斗。跟谁抢夺?跟大自然,包括风、雨、水,包括阳光、气温、时间。“抢”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尽量运用大自然的有利因素,向大自然夺取更多的农产品;另方面,避开大自然的不利因素,不让大自然摧毁劳动的成果。
“抢”,表明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力争居于主动地位,表明了人们在力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可是,力争主动并不等于已经完全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着人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约束。自有农业生产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在同大自然“抢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的教训,才摸出了什么时候最需要“抢”、用什么办法“抢”的比较有效的一些经验。人们的经验在千百万次实践中逐渐增长着;可是,当这实践还是单家独户地使用着效率很低的工具的时候,“抢”就带着很大的被动成分,只能是“抢到一点是一点”,“抢比不抢好”。人的能动作用的发挥,受着这种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很大的限制,也受着人们所使用的这种落后的生产工具和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程度很大的限制。
现在,在农业生产中还是要“抢”。战斗的规模比过去要大千百倍,战斗的主动性也大得没法相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事活动中的“抢”的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不再是被动地应付季节,而是力求按照人的需要利用客观条件来支配季节。且看湖南省的人们现在是怎样在“抢”的:在这里,春杂粮的播种,春收作物的收获,早稻的插秧,三项主要的农活从来都是挤在一起的。过去,就只能这么“挤”着“抢”,“打乱仗”,“抢”得人们疲劳不堪,结果还是不免顾这头丢那头。人们既没有力量及早把各种准备工作做好,也没有力量改变作物的生长时间,只好如此。现在是怎样个“抢”法?主动地“抢”,有计划地“抢”,真正做到了“早下手为强”。杂粮作物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一倍,种完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月到四十天。这样,就“抢”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多“抢”种了六百万亩杂粮。然后,加工培育春收作物,叫小麦、油菜等等都早熟早收。这样一“抢”,春收、春种和早稻插秧的时间都错开了。这样不但腾出了人手,而且腾出了土地,春收作物田收获后可以及时地翻耕、及时地插上早稻。再加上五十多万部插秧机和一百多万使用插秧机能手,加上其它方面的工具的成套革新,“抢收”“抢种”“抢插”不但做得更快,而且更加精细。这样的“抢”,这样的“紧张”,同过去的“抢”和“紧张”,从里到外完全变了样子。
这个变化并没有到头。我国劳动人民将以不断发展的新的方式跟大自然作斗争。可以想像到的是:在季节和自然界的各种力量面前,人们将要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操纵自如。终于会有那末一天,“抢”字在农业生产中将会完全失去它原来的意思。“抢”发展到最后,就会成为对大自然的完全的征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