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人民公社更加巩固 农业生产进入高潮 寻甸各级干部大搞食堂“试验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24
第4版()
专栏:

人民公社更加巩固 农业生产进入高潮
寻甸各级干部大搞食堂“试验田”
本报讯 云南省寻甸回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寻甸县)的县、公社、管理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大搞食堂“试验田”。县委书记亲自深入仁德人民公社北观管理区第三生产队食堂搞“试验田”,使这个原来办得不好的食堂一跃而为先进食堂。在县委领导干部的影响下,全县办起了食堂“试验田”六百七十多个,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许多办得不好的食堂迅速改变了面貌,全县原来比较落后的三百九十个食堂,现在彻底转变的有三百三十四个,基本上转变的有五十九个。通过大搞食堂“试验田”,各级干部都养成了越作越细的工作作风。由于食堂越办越好,社员集体主义思想不断增长,生产劳动热情更加高涨,使人民公社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促进了全县以抗旱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热潮。
要认真办好公共食堂,必须克服一般化的领导方法。中共寻甸县委这个食堂“试验田”就是由于县委认真深入下去,具体解决了食堂的领导问题、计划用粮、种菜、基本建设和炊具改革等问题,半个月内就使食堂变了样。寻甸县的四个县委书记轮流下厨房当炊事员,吃第一顿饭时就发现这个食堂只是集体做饭,许多社员都打饭回家吃,有的社员在家炒菜吃、烧开水喝,出工不整齐,每人每天要耽误四个小时。在县委书记和炊事员一起磨面的时候,炊事员告诉他:第三生产队的干部只忙于生产,放松了对食堂的领导。社员早就提议盖一间饭厅,队长怕影响春耕不敢盖;队长知道食堂的工作人员不纯,但是他认为:“河里无鱼虾也贵”,生产队的人手少,只好让这些人干,所以食堂的领导权没有牢固地掌握在贫农、下中农的手里;炊事员还告诉县委书记说:食堂里没有炊具改革,九个人只煮一百四十六个人的饭,仅磨面就用了四个人和一匹马,另外,有五个人煮饭切菜。县委书记又来到菜地里和社员们一起浇水抗旱,蔬菜专业队的社员向他反映:食堂只有六亩菜地,蔬菜的品种安排不当,还差半个月的菜。
中共寻甸县委的负责人当了几天炊事员,具体地摸到了食堂办不好的根子,因此首先从转变干部的思想着手,县委书记对生产队长进行了阶级教育,批判了“河里无鱼虾也贵”的思想。并帮助这个食堂进行了民主选举,社员们选出了共产党员全子良、杨二梅为食堂管理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又选举了四个优秀的贫农社员和一个下中农社员为委员。贫农积极分子杨桂芝当了事务长以后,定期向社员公布粮食和财政开支账目,按吃粮标准计划节约用粮;食堂管理委员会经常听取社员意见,改进工作,出现了民主管理的新气象。县委书记又和生产队长算了集体吃饭好处多的账。生产队长的思想打通后,积极领导社员利用空闲时间盖饭厅,县委书记也和社员们一起砍木料、做土基,很快就盖好了一个饭厅。食堂里还作出了种菜、养猪的计划,为解决蔬菜供应问题,县委书记在菜园里和社员商量抢种长得快的各种小白菜,在烤烟和莲花白地里间种了十亩小白菜。食堂里又造了马拉碾米机、切菜机,实现了煮饭蒸汽化、碾米磨面机械化、引水自流化、切菜机械化。炊事人员由过去的九人减少到三人。食堂里有了饭厅,饭菜质量又比过去大有提高,每顿饭都有一汤一菜和咸菜。过去社员要分散吃饭,现在社员自动来食堂吃饭,社员说:“这回就是赶我,我也不愿意出食堂了”。
寻甸县委在办食堂“试验田”的过程中,及时交流经验。在县委食堂“试验田”完全改变面貌以后,县委请各级干部到这个食堂里吃饭,介绍经验。各公社的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和管理区主任回去后都选择落后的食堂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食堂搞“试验田”。目前全县的落后食堂基本上有了改变。
过去,寻甸县的各级干部在生产上抓得细致、畜牧业也抓得比较紧,但深入食堂不够。一个月以来,中共寻甸县委总结了不少由于生活安排得好,促进了生产的经验。现在,全县各级干部都认识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生活安排得好的单位,社员的生产情绪都很饱满,生产也搞得好,但是改善生活又必须建立在生产大发展的基础之上。懂得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现在干部深入实际更加全面,不仅到田间、到畜厩,也到厨房,和社员共同劳动、同锅吃饭。
中共云南省委认为寻甸县各级领导干部大搞食堂“试验田”的经验很好,要求各地、县委、公社党委、管理区党支部都学习他们的经验。        (叶子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