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坚定自力更生信念 增强各县工业基础 江西小高炉大改造大发展 半个月恢复和新建小高炉七十多座,三十多座进行了技术改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25
第3版()
专栏:

坚定自力更生信念 增强各县工业基础
江西小高炉大改造大发展
半个月恢复和新建小高炉七十多座,三十多座进行了技术改造
本报南昌24日电 江西省进一步贯彻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正大力恢复、改造和新建大批炼铁小高炉,大搞钢铁“小土群”和“小洋群”,力争钢铁生产更大跃进。据4月中旬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在半个月内,恢复、新建小高炉有七十余座,并对三十余座小高炉进行了技术改造。
坚持政治挂帅,加强组织领导,领导亲临炉边,是江西迅速掀起钢铁生产新高潮的重要保证。各地在组织这次钢铁生产高潮时,组织干部普遍进行了一次严肃的思想检查;在检查中,用许多小高炉高产优质的生动事例,批判了某些人轻视小高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坚定了长期贯彻大中小结合、土洋并举的信念。在统一思想以后,各专区都分别成立和健全了钢铁领导小组,各县成立了钢铁生产办公室,具体指挥、检查小高炉的恢复、改造和建设、生产等工作。同时建立了一天一汇报,三天一检查,七天一评比的制度进行检查督促。
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各方面协作,是江西各地大办小型钢铁厂、大建小高炉的一个显著特点。上饶专区为了解决恢复、新建小高炉的资金、设备和材料不足的问题,一面普遍压缩了一批非生产性建设项目,腾出一批资金投入小高炉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动各部门和广大群众,采取找、挖、代、协、借等多种办法,搞出钢材、水泥等三百多吨。全省各地机械、建筑、安装等有关部门,也都把支援小高炉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列为本部门的重要任务,千方百计为高炉的建设和生产解决困难问题。
为了使恢复和新建的小高炉迅速投入生产,全省各地还抓紧了原料、燃料的生产、储备、运输等一系列生产准备工作。吉安专区在4月上旬抽调了三千多名在1958年炼过铁的“土专家”,开赴炼铁基地参加炉前操作。乐平县横路钢铁厂职工边基建边备料,到4月上旬止,就为正在新建的小高炉备足了半年的矿石。
各地在大建“小土群”、“小洋群”钢铁企业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原有钢铁企业的领导,对所有高炉抓紧进行了技术改造,广泛开展了技术革命运动,高炉平均利用系数一般都有很大提高。
由于大批小高炉投入生产,以及各个钢铁厂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生铁日产水平逐步上升。目前,全省钢铁职工已掀起了大战4月、迎接“五一”的钢铁生产新高潮。(附图片)
江西省东乡钢铁厂小高炉经过技术改造,小高炉平均利用系数由过去的0.845猛跃到5。这是东乡钢铁厂小高炉炉群的一角
本报记者 况全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