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谈配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26
第2版()
专栏:

谈配套
吴滤
把分散的先进经验集中起来,配搭成套。这件工作,各地都在做,而且大都做得很快。看起来,似乎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以来,各行各业的先进经验何止万千,配之成套,有何难哉?
确实,广大人民群众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的丰富的创造,已经为先进经验的配套工作创造了重要的前提。若没有这些万紫千红、琳琅满目的先进经验,配套二字就无从谈起。然而,这并不等于说,有了这许许多多的先进经验,配套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以等闲视之了。先进经验的配套,不论是一个工段内部各个工序之间的配套,不论是一个车间内部各个工段之间的配套,或者是一个企业内部各个车间之间的配套,都必然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这一道工序的先进经验把生产效率提高了80%,那一道工序的先进经验却可能只把生产效率提高了40%,另一道工序甚至还缺乏成熟的先进经验,生产能力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怎样对待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是向先进的水平平衡,还是向中间的水平平衡,还是向落后的水平平衡,是先进经验配套工作中一场不可避免的思想斗争。
重庆建设机床厂最近四个月配成了七百二十一套先进经验,使全厂生产能力提高了51%,进展之快,收效之大,是显然的。这成绩是如何得来的呢?看来,主要一条经验就是坚持积极平衡。在这个厂里,冷加工方面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得很快,锻造、铸造、运输等环节落在后面。于是就大闹技术革命,配备各种先进经验,赶了上来,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接着,检验、设计等环节跟不上了,办法还是大闹技术革命,推广先进经验,使之与先进的水平相适应。如果缺乏积极平衡的思想,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或则根本配不成套,缺乏先进经验的环节还是缺乏先进经验,先进的工序受到前后左右的牵制,不能展施威力,最后甚至发生“还原”的现象;或则虽然配搭成套,但是是按照低标准配套的,仍然是先进的受制于落后的,生产能力本来可以提高80%只提高了40%。
可见,配套的过程,是一个从不平衡中求得先进的平衡的过程。因而配套的工作,不只是一件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而首先是一件思想工作。能不能把先进经验配搭成套,是高标准的配套还是低标准的配套,都取决于有没有积极平衡的思想。配套又是一件经常工作。生产总是循着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辩证规律进行的。配套的完成,达到了新的平衡,接着又会出现新的不平衡,需要进行再一次配套。这又是一场积极平衡和消极平衡的思想斗争。
思想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先驱。千千万万件技术革命项目的诞生,都贯穿着自始至终的思想斗争。但是每一件技术革命项目的成功,都不意味着思想斗争的结束。先进经验的推广,是一场新的思想斗争;先进经验的配套,也是一场新的思想斗争。思想革命的旗帜,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中,都是不能收起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