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用不断革命精神领导丰产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27
第3版()
专栏:

用不断革命精神领导丰产方
中共聊城地委第一书记 李吉平
丰产方运动,是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的运动,又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不断增加基本建设、不断进行技术改革、不断改进经营管理的运动,也是不断提高社员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技术水平的运动。我们要用不断革命的精神,把这个运动从一个高潮推向一个更新的高潮。
从丰产方运动一开始,就可以看到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趋势。这里是一个人民公社开展丰产方运动的情况:
山东临清市老赵庄人民公社,在聊城地区是开展丰产方运动最早的一个公社。在这个社, 1958年初还只有一些小面积的高额丰产试验田。这些试验田以打破常规的高速度大大提高了单位产量,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在1958年夏季就迅速发展为大面积丰产方。1958年建立棉花丰产方二万亩,占总棉田面积的32.8%,收获量却占总产量的46%,方内平均单产皮棉一百一十二斤,高于方外棉田73.6%。1959年棉花丰产方的面积发展到四万六千亩,占总棉田面积的80%,收获量占总产量的89.67%,方内每亩平均单产皮棉一百五十斤,高于方外棉田108.3%。这一年还建立小麦丰产方一万一千亩,占麦田面积的33%,收获量占总产的76.2%,每亩平均单产四百六十六斤,高于方外田185%。事实证明,大搞丰产方是人民公社化以后领导农业生产的最适当的形式,它使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更充分地发挥了出来。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老赵庄公社的土地,已经有90%变成了粮食、棉花、蔬菜的丰产方。全社七个大队,已有黎明等四个大队全部小麦、棉花、蔬菜都纳入了丰产方,所有粮食作物和棉花丰产方都在千亩以上。就在丰产方迅速普及的同时,丰产方内又有大片的土地继续达到了更高的园田化的标准,得到了更高的产量,成为丰产方中更高一级的丰产方,单位产量比全部丰产方的平均单位产量还高50%以至80%以上。
老赵庄人民公社的丰产方运动一开始,就在丰产方内建立了“方内方”。这些“方内方”促进着丰产方的面积不断扩大,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产不断跃进。这些“方内方”的面积,有几十亩的,有几百亩的,也有一两千亩的。它们的基础条件同丰产方里的其它丰产田差不多,只是由各级党委书记直接领导。1959年,全公社共种小麦三万三千亩,建立丰产方一万一千亩,其中设立“方内方”二千五百亩。
“方内方”大规模地采取了黎明大队1958年在小面积试验田获得亩产小麦六百三十斤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技术管理措施,结果每亩产量达到六百四十五斤;其中有几十亩措施加倍,产量更高。同年在棉花丰产方内设立“方内方”三千二百亩,采用了1958年二亩二分试验田亩产皮棉二百九十斤的增产措施,结果每亩产皮棉二百四十八斤。
“方内方”对全部丰产方的生产和方外的生产都起了带动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根据丰产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情况,抓关键,破关键,在“方内方”先行一步,作出样子,然后召开各个丰产方专业队、作业组干部参加的现场会议,同时也吸收管理方外生产的干部参加,提高思想,交流经验,传授技术,组织竞赛。破一个关键之后,紧紧抓住下一个关键,一环不放,一步不让,环环扣紧,步步跟上,自然就形成了以“方内方”为中心,以丰产方为基地,带动一般田的大面积丰产运动。
在丰产方内还划出一部分小方作为试验田。一般少的几亩,多的四十多亩,以生产队的技术力量大小和试验项目多少而定。这种试验田的任务主要是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的试验研究,物质条件、技术条件都比较高。试验的项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因子试验,如良种、播种期、密度、种植方式、不同施肥量、不同浇水方法、不同深翻程度等等对比试验;另一类是各项措施的综合试验,就是根据当地历年积累的增产经验和吸取外地的先进经验,进行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的综合试验。试验田都是干部、先进农民、技术员相结合,组成专业组,进行细致的科学的管理。试验田不仅为丰产方提供高额丰产的技术经验,而且能够用事实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鼓舞干部和群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革新、大胆创造。因此,群众把试验田也叫做“四敢田”(敢想,敢说,敢作,敢为)。
以试验田开辟道路,以“方内方”攻破关键,以整个丰产方带动方外田。这样,就把提高和普及结合了起来。提高—普及—提高,平衡—不平衡—平衡,波浪式的发展,螺旋形的上升,循环不息,持续跃进。丰产方由小面积发展到大面积,低产田变成高产田,高产田达到更高产。丰产方的成就鼓舞了社员群众的干劲,社员群众的干劲使丰产方精益求精,高益求高,不断革命,永远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