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万女锁蛟龙 一万三千女民兵修建“惠女水库”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27
第4版()
专栏:

万女锁蛟龙
一万三千女民兵修建“惠女水库”的事迹
新华社记者 周长宗
在福建晋江大罗山,沿着罗溪两岸,扎下了绵亘数十里的连营寨。夜间,这里灯盏通明,火光烛天。白天极目四望,方圆几十里内,到处是劳动着的人群,使得这深山僻野,一片沸腾。在这里,一万三千多人的女民兵师,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苦战,修起了一座“惠女水库”。
这水库好大!它的大坝比全国著名的十三陵水库还高三十米,蓄水量也比十三陵水库多四千多万公方,水库左右两条大干渠,从晋江县曲曲折折伸到惠安腹地,长达四百里,可以灌溉惠安七分之五的旱地。这是惠安女民兵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以冲天干劲,建立的一座丰碑。
水库建在大罗山乌潭。乌潭水一片墨绿,深不见底,因此从前起的名字叫“乌潭水库”。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伯达同志来工地视察,提议将它改名为“惠女水库”,并亲笔题了辞:“英勇的惠安妇女万岁!”
1958年6月,惠安县委一提出在邻县修水库,妇女们首先表示热烈拥护。惠安的山,是秃山;惠安的土地是旱地。妇女们年年都打井,打一尺,不见水;挖一丈,还是不见水。等到深井挖出水来,井水还是不够旱龙喝。妇女们老早盼望有清泉,一股清流到田间。现在一说到外县修水库,一万三千多妇女报了名,编成修水库的娘子军。她们背着行李,拿着镐头,扛着铁铣,带着粪箕,远行百里,浩浩荡荡来到罗溪。
在这一年11月,一万三千多名惠安妇女,响应毛主席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在工地上编成了女民兵师。从此后,她们以营、连、排、班组织去完成劳动任务,万女更加一条心,万女更紧地拧成绳。一旦有艰巨任务,那些妇女营长、连长、排长,便带领着她们的女民兵上前打冲锋。当早晨东方发白的时候,军号一声响,女民兵便排成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上工地。一到中午,在河滩上,在林阴里,出现了一排排、一连连进行操练的女民兵。她们用那描龙绣凤的手,端起了步枪;用那清脆的嗓子,喊着口令。一到夕阳西下,女民兵的篮球队,就在山腰球场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从文化夜校的茅棚里,传出朗朗读书声。舞蹈队和歌咏队的姐妹们,起劲地排练着新的舞蹈节目,唱着自己新编的歌曲。
女民兵师成立不到四个月,就接受了一场严重考验。1959年2月间,沿海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山洪暴发了,乌潭的水突然变得像一条凶恶的蛟龙,咆哮翻滚,冲击着二十米高的临时围水坝。如果让它冲出来,才修了十米高的大坝就要被冲垮;洪水也将一泻千里,淹没下游的村庄。常言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这时候,女民兵师在大雨中站上了围水坝。一连连、一营营,加高着坝顶;一排排、一班班,深挖着溢洪道。雨如瓢泼,雷电闪光。往坝上挑土的妇女,平素一次挑两筐,现在一次挑四筐、挑六筐。多少人在泥水中跌倒又爬起,继续战斗。“洪水不驯服,我们决不撤兵!”就这样,她们战斗了三天三夜,洪水长一寸,坝顶就高一尺。
大坝每时每刻往上高。娘子军干得更起劲,干得也更加心灵手巧。女民兵排长杨阿赏,带领的那个排,研究出一种集体接力运土法,每十一个人用八部车子,上坡是双人推,下坡是一人滑,又快当,又轻便。在罗溪河上运石的女船工,自从女民兵张招治用了拖船法以后,大家也都每人摇一只船,后边拖三只船,罗溪河上也就只见长龙般的船队,却很少见到头戴竹笠的艄公了。尽管这时候打夯的、推土的、凿石的等等,都有了许多发明创造,她们仍然不满足。由于这时省里、专区和县里,给工地增添了推土机、拖拉机和运输汽车,各个民兵连、排竟提出要跟这些机械竞赛:要使土机械,赶上洋机械!………
今年2月,当惠女水库完工的时候,这支娘子军在大坝上插遍旌旗,庆祝了妇女劳动的伟大胜利。在一万三千多惠安妇女中,民兵排长杨阿赏和女民兵辛娌、许配、张招治等三千多人立了功。今天,杨阿赏代表水库工地民兵师,来到北京汇报:万女修起了水库,万女锁住了蛟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