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英雄长沙春长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27
第8版()
专栏:名城赋

英雄长沙春长在
星沙
美丽的湘江,日日夜夜,陪伴着长沙,倾听着长沙前进的步伐。
湘江波涛翻滚,歌唱这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老而神奇的城市,赞颂她的英雄业迹和青春风貌!
在1917年,当毛泽东同志开始组织“新民学会”的第一天,长沙的土地上,便燃烧起了革命的火苗。从此,古老的船山学社里,响着真理的声音;清水塘的小屋前,相聚着劳苦的群众。
毛泽东同志常常赤脚草鞋,粗布短褂,来到工人的住宅。他走到哪里,哪里撒下了革命的种子。他来到哪里,哪里的革命群众运动便如潮如海。短短的时间,到1922年,长沙的工人运动达到了最高潮,所向披靡,步步胜利。
多少传奇般的故事,发生在那些红色风暴震天动地的年月。泥木工人的罢工浪潮起来了,工人们到当时的长沙县衙门外请愿,要增加工资,被无理拒绝,毛泽东同志和工人们站在一起,领导呼喊口号,鼓舞大家。他带着口哨,吹一声,工人们喊一句,连吹连喊,群众的斗志更加高昂。衙门里的爪牙们发觉他是领头的,便来捉他,毛泽东同志从靠墙的几棵树当中穿过去,跑到工人队伍里去了。人们传说开来:“工人们的口号一喊,长沙县的瓦都起飞!”
湘江在怒吼,革命的烽火蔓延、扩展,势不可挡,敌人疯狂反扑。马日事变,长沙沐浴在血泊里,但是,革命的人民没有绝望和悲观。一个战士倒下,千万个战士站起来,先烈们用灿烂的生命立下丰碑。
我们记起那人民最亲切、敌人最恐惧的名字——郭亮,毛泽东同志最好的学生和得力助手之一。当年他和铁路工人一起,带头躺卧在寒光凛凛的铁轨上,用自己的胸膛第一个挡住开来镇压罢工的兵车。他那浩然正气,使车轮发抖,敌人败退。在屠夫们面前,他从容写下“以继余志”的遗书。反动派把这位二十八岁的年轻共产党员的头颅,悬挂在城里行人密集的司门口,以及他最初从事工人运动的地点铜官。然而这并没有使人民慑服,满怀悲愤的工人、学生,纷纷前来和敬爱的革命烈士告别。在铜官,工人们更是不顾生命的危险,到郭亮烈士的家里致哀悼唁。
毛泽东同志初期的革命活动的光辉,照亮了革命者前进的路程,培育了第一批革命的战士。无数先烈的鲜血,浇灌着革命的花朵。长沙,就是这样赢得了红色城市的荣光,成了祖国的革命摇篮之一。当年领袖和革命前辈活动的纪念地,像爱晚亭、第一师范、船山学社、望麓园、清水塘,对于人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多少日子过去了,革命的光荣传统,在长沙人民当中生根、开花、结果。人们把自己的城市,骄傲地称为毛主席的故乡。人们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深深埋藏在心底,激励自己前进。城东杜家山上,烈士公园纪念塔已经落成,塔身庄严雄伟,俯览全城。每天,拜谒纪念塔,缅怀先烈的人流终日不断,塔前鲜花成丛。
革命的火光,化成了建设的赤焰。红色的长沙,今天以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的崭新姿态,矗立在麓山之下,湘水之滨。
你渡江西去,站上毛主席曾经在此游泳的橘子洲头,可以看见,这江上风平浪静,粼粼绿波滋润着人民长沙的土地;千轮百艇,满载丰盛的物资,传递建设的喜讯,南来北往;从市区北端当年三国关羽走刀的捞刀河,伸展南上,到猴子石的长二十多里的地面,屋宇繁接,烟囱如林。碧空如洗的白天,凝视江水,从烟囱里奔跑出来的缕缕浓烟,不是飞上天空,而是走进了水底;入夜,烟囱里放射的火光,在江水里变成了金星万点。岸上,京广线的火车,吼叫而过,和江上火轮的汽笛,互相呼应。
面对着眼前动人心魄的建设图景,此刻,你真是万感交集。十年前,这里水面上停泊着挂米字旗、星条旗的军舰,黑黝黝的炮管,指向市区,使尽了野兽的威风。那时候外国强盗欺侮我们,是因为统治者腐败无能,因为生产落后,因为我们没有钢、铁……,没有,几乎什么都没有。那时候,号称“四大米市”的长沙,完全是一座畸形的消费城市。问问老一辈的人吧,他会告诉你:旧长沙除了供养统治阶级享受的大米,就是老糠而已。
受尽强盗欺凌的长沙人民,都懂得钢是怎样重要。1958年,经过十三万人的大炼钢铁运动,三个多月里,不仅夺得了数千吨钢铁,还建设了炼钢轧钢厂、铁厂、焦厂……
在市先进生产者代表会上,人们第一次看见了东风钢厂红旗炼钢班的班长陈少云。以前,这位理发工人,手里巧握轻快的刀剪,修剪纤细的发丝。如今他手头擎着天柱似的钢钎,指挥炼钢炉内的朵朵红云,全班经常创造崭新的纪录。
新兴的钢铁战线上,该有多少个陈少云呢?他们的双手,使火车站的货车里,汽运队的卡车上,摆着长沙制造的钢锭、钢材,送往祖国二十多个城市,送往广大的农村。
长沙和农村手挽着手,长沙的工业担负着支援农业,支援公社的光荣任务。每逢节日,市工人文化宫里,迎来了农民兄弟,工农欢聚在一起,工人总是谈起工厂里在给农村生产什么,然而每次都好像说不完。屈指数一数长沙有多少大的、小的、现代化的工厂,这些工厂又制造了多少农业生产机器、工具和农村生活资料呢?不行,一时简直数不清。
就在湘江下游岸边不远,座落着湖南农业机械厂的巨大厂房。1958年,这里开始生产丰收牌拖拉机;不久,她将要扩建成为湖南第一座拖拉机厂。在南郊,有每年供给农村成批排灌机械的长沙水泵厂。这个工厂在刚解放时,还只是几十家私营小机器店拼凑拢来的不满百人的小型机械厂,当时只能承揽一些零星的修理杂活。到1953年,全厂也只能仿制一种水泵,而去年的产品品种却增加到了七十种。1958年制成功二十四时口径的大水泵,它的威力,可以把一千八百公斤的水量,举到七十九米的地方。发动一部这样的机器,几十万人的吃、用水,不用愁;一千亩受旱的田地,一小时里,会吸足解旱的甘露。这还不是最大的,最近设计成功的“湘江巨龙”,每个小时的排水量比它多了五倍以上。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过去没有的,今天有了,而且更多、更好了。这是长沙工业建设发展的“常规”,而每走一步,都留下了可歌可颂的伟迹,出现成百成千的优秀儿女,于是,你会看到,长沙人民在十年的革命和建设里,如何踏着革命先辈的脚迹前进,如何继承和发扬了烈士们崇高、伟大的革命英雄气质,更高更高地举起总路线的光荣旗帜。
全国人民代表、曾经连续二十次当上全市、全省、全国先进生产者的建筑工人刘正良,是最感人的先进人物之一。解放以来,不必说他领导的建筑工程队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他那闪烁着集体主义思想光芒的故事,细讲起来,就可以编织成一串串晶莹璀灿的珍珠。听,他为着到全市、全省的工地上去推广自己的先进经验,宁愿每月牺牲一半的工资而毫无怨言。他细心帮助过十六个落后的工人,现在这些同志大部分当上了先进生产者,很多人入了党。还是他,在社会主义竞赛中派出自己队里优秀的技工去主动支援对手,使对手很快赶了上来。也是他,战胜文化上的令人难于相信的困难,把先进经验一字一句编写成书,编成舞蹈,还经常创作文艺作品,被选为市文联的副主席。最近,这个普通的工人,已经被任命为建筑工程师了。
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风格,同样在湖南农业机械厂普工胡汉云的身上集中地体现出来。他似乎是另一种性格的人,不声不响地劳动,忘却了自己。因为生产的需要,他从拿计件工资的清砂间调到拿计时工资的热处理间,一个月的收入减少了很多,不但没有影响劳动热情,反而劲头更足。领导上要给他保留原有的工资水平,他说:“钱多钱少,有什么要紧!工人阶级搞生产,为了人民,不是为着几个钱。”在热处理间,他创造了大大提高工效的双层装炉法,又使原来的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胡汉云的工作岗位调动过很多次,他就是在那些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贡献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大的热情、毅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应该再介绍一下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里的“闯将”,水口山第一冶炼厂的老工人、现在的冶炼工程师齐昌栋。在旧社会,齐昌栋被资本家三次开除出厂。原因是他想过能够增加生产也可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巧计,工厂的厂主骂他“打懒主意”,赶他出厂门。解放以后,齐昌栋的智慧能够充分施展了,他不断地创造奇迹。前年,经过前后几年努力探索而打破了世界横罐炼锌常规的重大建议,终于实现,每年替国家增加大量锌块。
刘正良的主动协作,助人为乐的品质,胡汉云忘我劳动、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齐昌栋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格,像拂煦的春风,吹遍千家万户;具有共产主义思想风格的新人新事,处处涌现。这一切,使人不能不赞叹着:红色的长沙!英雄的土地!可爱的人民!
展望长沙的未来,使你想到美妙的锦绣。而享有近百年中外声誉的著名的湘绣,可以说得上是以长沙为家的。在五一路湘绣大楼,千条万幅绣面上,山明水秀的潇湘风光,尽览无遗,把人引到诗一般的境界。解放到现在,长沙的绣工从三百多人,增加到了一万二千多人。绣花姑娘们绣“活”了人间美景,大好山河。我们赞美这青春常驻的锦绣,更赞美自己的青春常驻的长沙!
这是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是毛泽东同志早期进行革命活动时常来读书和开会的地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