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捉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03
第3版()
专栏:

捉 苗
杨岭
保出苗、保全苗、保壮苗,在很多地方农民把这些事情通称为“捉苗”。苗出来了,而且又全又壮,就叫做“捉住了苗”。这充分表现了农民盼望苗全苗壮的心情。在过去人对自然规律掌握得还很少的时代,种地也真像眼睛上蒙着手帕,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直到苗出得比较齐了,看来长得很好,才能松一口气说:“这次可把你们捉住了!”
在党的领导下,人们进一步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随着也就进一步地掌握了自然的命运。人们运用人民公社高度组织起来的力量,在充分做好播种的各种准备工作和提高播种技术的条件下,提出了新的战斗口号:“一次播种,一次全苗!”甚至“把三类苗消灭在播种之前!”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蒙着眼睛在“捉”,而是集体的人睁着明亮的眼在“捉”,这又怎能不信心百倍!
可是,各种自然现象是错综复杂的,现在比过去是更多地掌握了它们的规律,但并不是说已经完完全全掌握了它们的规律。种子精选、土地平整和水肥适宜的程度,总还受着一定条件的限制;播种后的气候变化、虫情变化等等,也还不能事先完全预计到。因此,在力求一次出全苗的同时,还要作一次不能全苗的准备。山东许多人民公社在播种棉花的时候,除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外,还种下了“预备苗”,也就是每隔十来行多播一行,以备缺苗的时候移栽。甘肃一些人民公社在播种棉花的同时,用营养钵培育棉苗,备作补苗之用。陕西省要求在按计划完成棉花播种面积之外,再多种若干棉花作为“保险棉田”。这样做,是把信心建立在更加可靠的基础上。
我们现在所说的保全苗,比过去的保全苗有更高的标准,也就是合理密植的标准。这就要求“捉住”更多的苗,而且要它们在地里分布得更均匀,生长得更茁壮。
一方面力求一次全苗;另方面又作一次不能全苗的准备。看起来是矛盾的,实际上是统一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全苗——不只是旧标准的全苗,而且是新标准的全苗。争全胜,不可没有“后备军”;争全苗,不可没有“预备苗”。
一方面用力争百分之百成功的信心和措施去工作;另方面准备应付不那么顺利的情况,以求退一步仍能取得百分之百的胜利;如果情况顺利,就运用准备下的力量争取更大的胜利。这也是值得效法的一个工作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