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05
第2版()
专栏: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本报驻昆明记者
像1958年大办钢铁的全民运动一样,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正吸引着昆明市的千百万群众。
人们时时想革新,事事想革新,白天想,夜里想,工作时间想,休息时也想。有人想得“洗脸忘拿盆,睡觉走错门,吃饭掉了碗,走路撞着人”的程度。有看电影看到半场,突然得到启发,中途退场去搞革新的。有在动物园里看见大象伸缩鼻子,或是在百货商店里看见儿童玩具受到启发搞出革新项目的。还有丈夫帮助妻子、儿子带动了父亲、妹妹启发了姐姐搞出革新来的。
“革新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技术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革新迷”体现了我们时代的精神面貌,“革新迷”已成为光荣和骄傲的称号。下面介绍的是昆明市最近涌现出来的千百个“革新迷”中的几个。
理发的启发
印花工人孙致钧和杨海走进了一家理发室,准备理个发。孙致钧一跨进门槛,突然给怔住了。只见理发员拿着电剪正在给顾客理发;剪刀上堆着厚绒绒一层碎头发。他回过头来对杨海说:“你瞧,这多有意思!”杨海马上领会了他的意思,两人会心地一笑,就留心地察看起来。
原来这两个人是云南印染厂印花车间的工人,最近为了搞一台剪绒机,真是挖空了心思。他们白天想,夜里想,工作时想,吃饭时也想,就是找不到门道。为此事,他们三次到云南纸烟厂去看切烟机,回来就仿照切烟机的形式制造了剪绒机。可是,切起来只能切硬的,不能切软的。一连试验了十二次,绒始终剪不下来。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理发的电剪却给他们带来了启示。这怎能不叫他们欣喜若狂呢?
他们连发也没有理,两个人马上跑到旧货摊上去找电剪。电剪找到了,急忙拆开来一看,思想豁然开朗。几天之后,一台剪绒机就诞生了。
在松花江牌汽车上
昆明电机厂的女学徒工束明媛这几天心情非常激动。厂里的技术革新正搞得轰轰烈烈,她想到自己所在的变压器车间冲剪工段因为劳动效率不高,经常需要别人支援。同时,冲床和剪床上人工上料退料也不安全,如果能实现喂料退料自动化,那么冲剪工段的生产面貌就会彻底改观了。
不论吃饭、走路和休息,她都在想这个问题。有一次放假进城,她坐在松花江牌公共汽车上,看见汽车到站时,售票员一按开关,汽车门就自动地向两边闪开。这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现象,却使束明媛喜出望外。汽车门自动开关的原理,却使她联想到剪床的自动退料。
第二次休假,束明媛又坐上了松花江牌的公共汽车。她一上车,也不找座位,全神贯注地瞧着那扇门。瞧着瞧着,她突然失望了。因为汽车门是竖的,而剪床自动喂料的活动台面应该是横的,怎么用得上呢?很快她又责备起自己来:“你怎么这样笨,门是死的,人是活的呀!把门倒下来不是就成了活动台面了吗?”
为了剪床自动化,束明媛第三次设法坐上了松花江牌公共汽车。她脑子里有一大堆问题还没有弄清楚,如汽车门到底是怎样构造的?汽车开关是由人控制,剪床上用什么来控制呢?……于是她鼓起勇气向售票员提出了“这门为什么会自动开关”的问题。可惜售票员无法满足她的要求。
下了公共汽车,束明媛在街上一面走一面想。突然,在一家钟表店门前,她又出神地站住了。看见店里“滴答、滴答”响着的大钟,她高兴极了。钟表为什么会自己走呢?为什么在一定的时间会敲出钟点来呢?为什么一点钟一定敲一下,两点钟一定敲两下呢?钟的原理不是也可以用来控制自动剪床吗?束明媛想剪床自动化想得入迷了。
厂党委了解了她的愿望以后,立刻派了两个技术人员帮助她设计绘图,又从机修车间抽调了三个老师傅帮助她试制这种新设备。在全厂的支援下,经过一百多次的试验,剪床自动化终于成功了。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还节约了九个劳动力。
一只“机械手”
昆明机床厂的著名先进工人俞斌和赵光荣、李木林默默无言地对坐着。原来他们在搞螺丝钉的自动化生产线中碰到一只“拦路虎”——机械手搞不出来。
试验了几十次,地上丢了二十多只报废了的“机械手”。每失败一次,车间党支部书记吴朝南同志就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继续试下去。
这天,又试验失败了。“为什么这只手老是毛病百出,搞不成呢?”他们正坐着想这问题的时候,事务员送饭票来了。俞斌一眼看见事务员手中夹饭票的票夹,一把便夺了过来,把饭票夹子捏得一开一闭的,饭票撒了个满地。捏来捏去,李木林忽然高兴地说:“对!就仿这夹子干他一家伙。”
他们怀着又紧张又兴奋的心情,把新做的“机械手”安上去。忽然,大家的脸色都变了,试验又没有成功。
试验进行到七十多次了,总是搞不成。三个人一个看着一个的手,互相用手比起来,比了不知多少遍,他们有些奇怪:人的手这么灵活,可是要搞个“机械手”却偏偏是这么困难。比着比着,俞斌拉着李木林的手安在机床上,然后捏着他的手前后活动,一下、两下……“啊,行了!”俞斌高兴得纵身跳了起来。
五个小时以后,一只仿李木林的手做成的“机械手”安在机器上动起来了。一条自动化的生产线也在机床厂出现了。
现在,“革新迷”的风气已由工业、交通、基本建设部门发展到财贸、服务、食堂和机关学校,普及到各行各业的各个角落。在搬运装卸工地是“放下扁担开机器,搬运工人喜洋洋。”在银行,人们实现了“记账不用笔,点钞不用手”。在百货商店,现在是“量布不用尺,选布不用走。”制鞋工人过去是“做鞋四件宝,划刀、锥子、钉锤、钳子少不了”。现在“甩掉锥子把,实现机械化;切底不用刀,绱鞋不用锥,平底不用锤,钳子过时了。”多少年来人们向往的事情在短短几个月、几个星期、几天内就实现了!有多少件前人没有做过也不敢想做的事情,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做出来了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