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注音识字是加速工农群众知识化的捷径 山西省委关于在全省推广万荣县注音识字经验争取提前成为无盲省向中央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11
第4版()
专栏:

注音识字是加速工农群众知识化的捷径
山西省委关于在全省推广万荣县注音识字经验争取提前成为无盲省向中央的报告中央:
现将万荣县开展注音识字运动的情况和经验报告如下:
万荣县在过去十年来,对于扫除文盲的工作是一贯重视的。从1958年以来,由于生产的大发展,人们思想的大解放,群众学习文化的劲头越来越高涨。到处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水利化、机械化,没有文化不能化。”但是群众想文化又怕文化。这就是扫盲毕业之后,回生复盲的现象非常严重。到1958年10月止,全县共扫除青壮年文盲三万四千多人,而回生复盲的便有一万二千多人。这些人自称他们是
“毕业了的文盲”。即使已经脱盲的人,也因识字有限,阅读和写作都有困难,不易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万荣县委针对这种情况,在1958年10月间便研究如何使扫除文盲和业余教育工作也来个大跃进,以适应生产大跃进形势的需要。于是决定在全县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注音识字的办法,高速度地开展扫除文盲和业余教育运动。经过几个月的重点试验,其效果本来是很好的。但由于当时党内对注音扫盲这个办法在思想认识上不够一致,因而当1959年推广这一经验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表现了时起时落、劲头不足的现象。到了1959年10月,县委进一步总结了注音扫盲的经验,批判了错误的思想,并且在作了充分的准备之后,一鼓作气,便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万民教、全民学的注音扫盲高潮,全县二十一万人中就有十四万人卷入学习汉语拼音的运动中来,并且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效。仅仅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即到1959年12月底,全县一万三千二百四十六个青壮年文盲(包括复盲和剩余文盲),全部脱离文盲状态,提前实现了青壮年无盲县。二万四千个老年文盲也自动参加了扫盲学习。其中有二百四十人已经脱盲,九千三百多人掌握了汉语拼音方案。并且有十万七千人可以说普通话了。
农民跳过了扫盲识字的门槛,便大踏步地向文化革命进军。业余教育运动,就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现在为止,全县青壮年参加业余高小班的达到五万二千多人,参加业余初中班的达到九千六百多人。两项人数合计,达到青壮年总数的86.5%,占应参加人数的94%。转眼之间,群众性的看书、买书、借书、写作形成了社会风气。1959年12月一个月,全县仅注音读物一项,即销售了十八万册,预订了二十四万册,但仍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在万荣农村里,居然出现了闹书荒这样的新鲜事。王显人民公社青谷管理区图书室原有七百余册书,过去出借的不到一半,现在有七千余册书全被借光了。过去借书是一人一本,现在一借就是几本、甚至十几本。过去借书是单人借,现在是一户一户的借。过去人们借书,爱借连环画、小人书,现在人们却争先恐后地抢着借“毛泽东选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林海雪原”等大本本书了。在这里,迅速地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农民作家。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随心所至,出口成章。不到一年时间,全县创作了一百九十多万首诗。四十七岁的李太柏,写出了两万多字的“我的生活片断”。十八岁的青年妇女王民英,写成两万多字的“青谷村变迁史”。三个孩子的妈妈董玉香,决心要苦练十年,争取变成大学生。真是才华茂密,花果满枝,雄才大略,壮志凌云。不仅如此,现在全县已经有八千七百五十五个脱盲农民,组成三百二十二个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小组。荣河人民公社刘村管理区,去年只有十二人学习理论,现在扩大到八百人。他们学过毛泽东选集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以后,大家的思想顿时开朗,懂得了如何对待新鲜事物,参加公共食堂的人数突然扩大到95%以上。毛泽东思想正在迅速地武装着农民的思想,从而越来越大地转变为推动整个工作前进的物质力量。
万荣县的经验证明,注音识字的办法,是多快好省地扫除文盲、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的好办法,是加速工农群众知识化的捷径。利用拼音字母扫盲,青年人一般用十五到二十小时、壮年人用二十五到三十小时的拼音教学,就可以学会汉语拼音方案;再经过大约一百二十个到一百五十个小时的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就可以识汉字一千五百个,达到扫盲的标准。而且在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达到扫盲标准之后,就可以不受识字数目的限制,大量阅读注音读物,练习写作,就可以无师自学,举一反三,互教互学,从而使群众性的学习运动更加容易广泛地、持久地开展起来。今年1月,该县王显公社青谷管理区把1958年下半年用注音识字办法毕业的一百零一个学员进行了一次测验,巩固住一千五百字又增识五百字左右的有四十二人,占41.6%,保持住一千五百字的五十一人,占50.5%,认得一千字左右的只有八人,占7.9%。这少数巩固较差的学员,主要是因为学习不经常、阅读通俗读物少的缘故。当时对没有用注音扫盲办法毕业的学员。也作了一次测验,回生现象竟达到64%以上。在扫盲过程中,万荣县说普通话也形成了社会风气。所以群众总结注音识字的好处是:“拼音字母是钥匙,它给汉字当老师,钥匙好比开心镜,所有文盲都扫尽。”“注音识字好办法,一树开下两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学会普通话。”
万荣县的经验还证明,推行注音识字的办法,对于改革工农业余教育和全日制小学教育的学制,缩短教学年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去年11月他们在一些业余教育和全日制小学教育中改用了注有拼音字母的课本,在教学方法上把课本由浅入深地划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选择重点课进行精讲,同时加强阅读和写作指导,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语文教学的时间。过去一般用三年时间才可以学完的语文课,现在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学完了。语文课的时间缩短了,就能够加多政治、数学和科学技术等课程。现在该县已经在业余高小的一年制,在五个秋季始业班和三十个春季始业班的完全小学中实验小学四年制。此外,该县在幼儿园大班中加授拼音字母和注音识字的试验,其效果也是良好的。
万荣县采用注音识字办法,进行扫除文盲和业余教育工作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它和其他事情一样,是经过思想斗争的。开始,有些人对拼音扫盲办法,怀疑挺多,没有信心;对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也提出一堆困难,认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是,万荣县委坚决地排除了各种悲观论调,坚决地实行政治挂帅、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各级党委由第一书记挂帅,党政军民一齐动手,层层成立专管机构,一竿到底地组织领导注音扫盲运动。县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各人民公社设文字改革委员会分会,管理区设指导小组;并且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一支二百三十多人的专职干部队伍,运用“小田试验,大田推广”,现场观摩,交流经验的办法,由点到面地全面铺开。但是,要开展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首先碰到了一个师资缺乏的问题。的确,当时万荣县只有两个拼音教师,师资力量实在太小了。这也是一切悲观论调的一个根据。可是,这个难题,并没有把有雄心大志的人们吓倒。他们运用了大搞群众运动,大走群众路线的方针,采取了滚雪球的办法。县、社分工负责,层层培训骨干,社社成立传授站,区区成立教研组,小学教师包教群众教师,学生包教扫盲学员,积极分子当“小先生”,专职教师和业余教师紧密结合,边教边学,边学边教,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就是这样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越滚越多,越滚越大,几个月的时间,全县便培训了两千名教师,三千五百名辅导员。从此,一个声势浩大的“民教民”的扫盲学习运动在全县范围内掀动起来了。“亲教亲,邻教邻,子女包教父母亲,爷爷不懂问孙孙”的事例到处皆是。周王村薛振平和屈伶仙是夫妇俩,他(她)们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比赛,在二十天的时间内,两个人同时摘掉了文盲帽子,变成了有文化的人。南牛池村青年妇女贾惠苗,自己摘掉了文盲帽子,还教会四岁的女儿贾秋联四十多个拼音字母。在全省推行注音扫盲现场会议上,母女俩进行了拼音识字表演,博得观众个个赞口不绝。师资问题解决了,解决教材问题也是一件重要事。除了上级发给一部分注音读物外,他们主要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自编了两万余册注音教材,并发动群众自编补充教材,还创办了每期发行九千份的“万荣拼音小报”。另外,他们在农具上、标语上、墙头诗歌、机关、学校门口挂的牌子上,都加了拼音字母,形成一个遍地是教材,“注音文字包围文盲”的识字环境。
大搞群众性的扫盲学习运动,会不会妨碍生产?说悲观泄气话的人也作了否定的答复。万荣县委采用学习和生产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紧密结合的办法,除把扫盲学员按程度不同划分开班级,定时上课以外,又按生产中的专业队和作业组,分别编成地头学习组、炕头包教组、饲养员学习组、水利工地学习组,提倡下地生产要带一包(流动图书包)、四宝(书、水笔、抄写本、报纸),做到书不离身,抽空就学。而且学习的方式,随着农事季节的转换,生产活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多样灵活。就是这样,扫盲学习不仅没有妨碍了生产,而且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的成果,立竿见影地推动了生产的大发展。事实证明,许多学习积极分子同时就是“红勤巧俭”运动中的模范。农民当了文化的主人,表现得更聪明、更能干了。青谷村二十五岁的青年程宽牛,在过去性格迟钝,思想落后,别人称他是“闷块”。但是当他脱掉文盲帽子以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人们都说:“闷块开窍啦”。现在的程宽牛已经识到三千多字,读了二百多本书,还写了三万字的“自传”。眼下他正在读“矛盾论”和“我的一家”。他读了“刘介梅忘本”一书以后,感到自己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心里十分惭愧,大大启发了他的政治觉悟。他学了“黑妮种棉”和一套科学技术小册子以后,自己种了一块棉花试验田,结果创造出高于当地产量两倍的高产纪录。由于他的思想和生产双跃进,程宽牛被选为生产队长和队的红专学校校长,并且加入了共产党。闷块开了窍的人,何止是程宽牛。脱了文盲帽子的农民,在向文化革命的进军中,同时又向技术革命进军,要为彻底改变落后的生产面貌而斗争。现在结合生产组织和生产基地,全县建立了各式各样的科学技术学习组织。参加这种学习组织的全县已有六万三千多人,其中研究棉花栽培技术的有二万六千七百人,研究土壤的有一万四千二百人,研究畜牧兽医的有二千一百多人,研究农业机械的有二千八百多人。全县七个公社设立了七个科学研究重点,共挑选出一千六百三十人,组成专业生产队(也是学习优秀班),集中劳动,集中学习,培养科学技术的骨干。现在各公社和管理区的脱盲青壮年,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孙吉管理区土化肥厂的工人,读了汉语注音的科学技术书籍之后,已经仿制成功了氮、磷、钾混合肥料及其他土化肥十多种。孙吉公社综合加工厂工人王三娃,经过十三天的苦心钻研、仿制成功一种净麦机,一天能净麦一万多斤,比人工净麦提高工效二十五倍。从许许多多的事实中完全可以看出,万荣县文化革命的高潮,已经在促进技术革命高潮的出现,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相辅而行,双双跃进,必将把持续的、高速度的生产大跃进推向更新的阶段。
为了推广万荣县的经验,我们于去年12月在万荣县召开了有各专、市、县的教育行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和中、小学校长教师等共六百人参加的现场会议,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全国妇联的负责同志和黑龙江、福建、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十四个省(区)的代表八十余人也应邀参加。这次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的扫除文盲和业余教育工作。目前这一工作的进展情况是良好的。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省已经训练出拼音教师六万七千六百多人,参加汉语拼音学习的已有三百二十八万多人,其中有二分之一的人已达到会认、会拼、会写的标准。晋南专区农民参加拼音学习的已达一百一十四万人,超过全区青壮年一百一十三万人的总数。自愿参加业余学习的老年人已有八万余人,比未推行汉语拼音之前,增加了四倍。现在,我们已经作出全面规划,力争大大提前实现无盲省。同时,组织了若干学制改革试点,进一步为教学革命创造经验。并着手准备大量编印政治、技术、文艺等注音通俗读物,以便及时供应正在迅速展开的全民性的扫除文盲和业余教育运动的需要。
以上报告妥否,请指示。
中共山西省委
1960年4月5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