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11
第8版()
专栏:


吉学霈
一到湖北枣阳县,到处都能碰到这么个大“变”字——街头巷尾、地头田边、树上墙上,还有商店的橱窗里面。……
写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单单写上一个竹篮大的“变”字;有的则在“变”字下面附上一行或几行小字,如:“同志,你变的怎样了?”或:“要不要变?能不能变?怎样变法?……”诸如此类。
老实说,起初,我对这么个“变”字并没介意。但是一当我到乡下跑了一天以后,马上它就在我的心里活起来了。
以后,随着我又访问了几个公社、看了几个地方、接触了一些人,逐渐地,我发现它不仅在我的心里活了,而且越来越大,越变越高,发出耀眼的光彩,像团熊熊的烈火,使我心情激荡、不能自己。
至此,我才开始想,并且企图悟出一点道理来。
在湖北省,枣阳县是个有名的干劲冲天的县份,几年来,他们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树雄心、立大志,实干加巧干,一跃再跃,一举扔掉了“低产帽子”,成为“岗地赶平原”的一面红旗,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据说,枣阳县过去是个连“朝廷老子”都不愿意要的地方,丘岗绵亘,石厚土薄,五天不下雨,黄胶土就炸得滚个开花,哪里还谈得到什么收成?但是曾几何时,就变成此番景象:渠道纵横,堰塘遍地,走不上三里五里,你准能在山谷丛岭之间,发现一座波涛万顷、碧波荡漾的大型水库。
正是4月天。你要看下周围的庄稼,准叫你啧舌吃惊。我是北方人,但是老实说,我还从没有见到过这样好的麦子。说它好,不是指的十亩八亩、百亩千亩,而是万亩或几十万亩;说它好,也不是指的大多数都好,还有一少部分不好,而是指的块块都好,棵棵都好。但是当你举目展望那绿浪滚滚无边无垠的麦海时,切不要忘记你是站在岗上的,而那墙头高的麦林,也是长在黄土岗上的。
到了另一处,你又会看到这样的景象:那明镜一样的水田,层层叠叠,直达山顶。嫩黄的秧田,间杂其中,发出一种柔和的金黄色。水渠直从山上挂下来,银光闪闪,犹如仙人们的飘带。扑脸吹来一阵风,凉浸浸的,有股浓郁的水腥味,此时此刻,你难道还会记起你是站在鄂西北的高原上面吗?
当然,要在这短短的篇幅里,打算勾画出今日枣阳县的整个面貌那是困难的。比如,那烟囱林立的工厂,人称“小上海”的杨壋新村,还有那散布在田野之间的、数不尽的、青砖瓦舍的“居民点”等等。我就无法一一描述了。
但是,仅就上面所提到的一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一个“铺天盖地”的大“变”字。
毛主席说得好:“穷则思变”。“变”,就是闹革命。枣阳县的人民现在就正在革天的命,革地的命,革自然的命。
这个革命正在进行,而且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激烈。从我接触到的一些群众、干部和党的领导同志身上,深深的感到这种要求、这种力量、这种热情和那种雄心壮志,就像汹涌奔腾的黄河长江,滚滚向前,其势无比。
枣阳的同志们对我说,要从目前全县的水库、塘堰的蓄水量来说,灌溉全县所有的土地是绰绰有余的,但是还有一些山巅岗顶浇不到,因此,他们现在突出的任务,就是要把水想尽一切办法搬到山顶上去。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瞧,一路一路的水利大军正在奔赴“前线”;那闷雷一样的爆破声,此起彼伏,不断传来。他们立志要把那个“铺天盖地”的大“变”字描的更大、更美。
如果要问我悟出什么道理来的话,我只能说,枣阳县的人民所以今天干劲这样大,干的这样出色,是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这个“变”字的意义。他们懂得:要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一个“变”。不仅要“变”,而且能够“变”,还要不断地“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