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新式工具都使用起来了 宁波市古林公社“四站一队”作用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12
第6版()
专栏:浙江通讯

新式工具都使用起来了
宁波市古林公社“四站一队”作用大
本报记者 伊心恬、黄客萍、袁绍常
江南的4月,正是春耕插秧大忙的季节。末旬,我们来到了浙东沿海平原的宁波市古林公社。广阔的田野上,充满着一片紧张愉快景象,到处是男女社员们忙着耕田、耙田、拔秧、插秧,到处是谈笑声、呼?声、咔嚓咔嚓的机杼声;弯腰曲背、双手繁忙、一丛一丛插秧的情景看不到了,每个社员面前是一部插秧机,就像用钢针在织着一幅幅绿色绫绸。公社党委书记郁永福对我们说:今年建立“四站一队”(播种工具站、深耕犁站、插秧机站、抽水机站和牧童队)以后,样样新式工具都使用起来,人、牛、工具配成套,充分发挥了效能。
为什么要建立“四站一队”?建立以后有那些作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访问了古林公社许多干部和社员。
劳动组织跟上去
古林公社是浙江省推广新式工具最好的公社之一。去年,这个公社由于推广了一万五千多件各种新式工具,节约了近百万个劳动日。今年春耕生产中,这个公社推广新式工具更上一层楼,耕作、灌溉、插秧都普遍有了新式机具操作了。但是,随着新式工具普遍推广,原来的劳动组织没有相适应地跟上去,曾经出现了两个新问题:一个是新式工具种类和数量多,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专人操作,很多社员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因此不少新工具闲着没用或者用不好;另一个新问题是:随着播种、耕作、插秧、灌溉等操作工序都有了大量的新工具,原来新工具很少时单项操作的情况也不相适应了,需要相互衔接、分工协作、流水作业。
古林公社党委发现这两个新问题以后,经过认真研究讨论,认为必须相应地建立新的劳动组织,才能使新工具更好地发挥效用。这样,“四站一队”的组织形式便诞生了。除了公社建立抽水机站外,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了一百十一个播种工具站、深耕犁站和插秧机站、三十七个牧童队,以生产小队为单位建立了五百多个操作组和一百多个牧牛组。各站在公社和生产队统一领导下,合理安排和调配劳力、耕牛、工具,固定了五千多名经过训练的各种工具操作手,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新式工具使用队伍。
部部插秧机都用起来
“我们公社今年推广的一千一百八十部插秧机,部部都使用起来了,今年全社五万多亩早稻全部不用手插了。”党委副书记沈信法兴奋地对我们说。
怎样能做到推广一部、使用一部呢?我们向干部、操作手提出这个问题,大家不约而同地谈起了插秧机站的作用。
我们到了热闹的田野,走过了许多正在用插秧机插秧的社员面前,每部插秧机都编有号码、写上名字,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仔细一问,原来是各生产队的插秧机站把每一部插秧机都落实到人,定人编号,发登记卡片,经常检查。插秧机站还给各专业操作小组和每个插秧机手规定了插秧的具体任务要求,实行定人、定田、定时间、定工分、定质量、定密植规格。这样一来,哪一个人会不用插秧机插秧呢?哪一部插秧机会无缘无故地闲着睡觉呢?以我们访问过的金星生产队为例,这个队的插秧机站把三十四部插秧机逐步检查鉴定、编号定人后,将全队今年种植的一千四百多亩早稻插秧任务,全部按照生产队规划定质、定量、定时间的落实到每一部插秧机,因此,在插秧以前,每部插秧机都一切准备停当,日期一到,就先后下田插秧了。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插秧机手生病或者有事外出不能下田时,那插秧机不是要闲起来吗?我们也这样想过,但是一了解,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因为每一部插秧机都配备上经过技术训练的正副操作手,还有些插秧机配有三个人操作,一人缺假,其他人用。插秧大忙时,还实行两班或三班制,停人不停机地日夜插秧。那么,插秧机发生故障不能用时,怎么办呢?这除了插秧机手会修一般小毛病外,插秧机站按每三部插秧机配备一个修配能手,同时组织修配组带着“保健箱”到田头巡回修理。这样,还有哪一部插秧机能够闲着不用呢?
插秧机如此,其他抽水机、深耕犁、播种工具也如此。自从建立起“四站一队”这个组织形式后,这个公社各种新工具都做到各尽其能、各显神通了。
用好管好工效高
4月18日傍晚,古林公社金星生产队插秧机手严宏良插完了最后一排秧,站在人丛中的党支部副书记戚根华,热情地向他握手道贺,并且告诉他:今天他一共插了十亩二分,行株距是五乘三寸,质量都很好。
十亩二分,这比去年严宏良自己创造的日插四亩五分的最高纪录还高一倍多。这个插秧高工效消息传开后,社员们都传为奇谈:“真了不得,严宏良一个人插秧,抵得我们过去十多个人用手插哩!”
严宏良使用插秧机的技术所以那么熟练,是因为今年公社建立“四站一队”以后,工具落实到人,使用和保管工具都由个人负责。严宏良还担任了生产队插秧机站的副站长,因此,他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工效就成倍地提高了。现在,他不但自己勤学苦练,还努力帮助插秧机站各专业组、插秧机手共同提高操作技术。
古林公社建立了“四站一队”以后,还制订了使用新工具的劳动定额和新工具操作、保管上的责任制。因此,人们对学习技术的兴趣更高了,操作技术提高得更快,对保管和爱护工具的责任心也更强了。公社抽水机站的抽水机手和生产队的深耕犁手、插秧机手们,根据专业组分配的固定工具,抽空就到田间去练习脚步、手法和各种操作技术,晚上就学习拆卸、装配和修理方面的技术,交流技术操作的经验。现在一般新工具的操作手,都能熟练地使用工具,出现了许多高工效能手。如使用深耕犁日耕五亩以上的操作手,全公社就有一百多名。
牛也组织起来了
随着劳力、工具组织起来,古林公社各生产队的两千多头牛也组织起来了。这就是生产队的牧童队和生产小队的牧牛组。耕牛,现在还是一种主要动力,全社七万多亩耕地的耕耙任务全落在它们的身上。因此,在推广各种深耕犁以后,必须相应地改进过去分散饲养耕牛的办法,以便于实行劳力、工具和耕牛配套,才能更好地发挥深耕犁的威力。灯塔生产队成立牧童队以后,将全队五十六头牛按生产小队为单位集中分养在四处,牧童队在团支部教育下,自觉地向生产队提出了四条保证:(1)保证及时把牛送到田,满足生产需要;(2)保证牛栏燥、牛肚饱;(3)保证不损坏农作物;(4)保证牛不受冻不中暑。因此,当春耕季节到来的时候,牧童队的耕牛头头养得肥壮,深耕犁站实行了“一耙、一犁、二牛、二人”的配套法,把强牛、弱牛搭配使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了深耕计划。现在,古林公社共建立了三十七个牧童队,使各队在深耕中把“一耙、二犁、三牛、四人”配成套,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