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富有创造性的演出——看京剧“四川白毛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12
第8版()
专栏:剧评

富有创造性的演出
——看京剧“四川白毛女”
颜长珂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白毛女”喜儿的故事了。这是传说,也是事实。四川宜宾的“白毛女”也是历史的一个见证。这位白毛女罗昌秀现在还活着,在党的亲切关怀下幸福地劳动、生活。
前些时在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中,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演出的京剧“四川白毛女”就是根据川剧“四川白毛女”和罗昌秀的故事改编的。何长秀(艺术作品中的四川白毛女),这个贫农的女儿,她有着一段和喜儿一样悲惨的经历;但是,两出戏的内容也并不使人感到雷同。
这个戏的故事发生在解放前四川山区。反动的地主阶级在这偏僻闭塞的地方,更加无法无天。像戏中所写的何锡章这种霸占地方的土豪劣绅,真是无恶不作的。何锡章就是身为“团总”,屁股后面还跟得有打手的人物。在宗族里面,有什么是是非非,也要他们说了才能算。他们有钱、有枪,还有“祖宗”的权力。何锡章对何长秀的父亲,又拉同宗关系,翻过脸来,却是六亲不认;他采用的吊打、“沉潭”那些虐刑,正是宗法统治的特点。这种人物,杀人放火,鱼肉乡里,其残酷野蛮,有特别浓厚的封建性。何锡章为了图谋二亩“鱼龙地”,“把祖坟起那儿去,辈辈准能出两个县长。”逼得何长秀家破人亡。然而在这种封建重压下,农民的斗争性也特别强烈。何长保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便会放火报仇;何长秀在山里,能够坚强地生活十二年。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不屈的斗争意志。这出戏虽是反映反对封建地主的斗争,但对今天的观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是一堂深刻、生动的阶级教育课。
戏的演出非常动人。何长秀被逼上山以后的几场戏,更是如此。寒来暑往,深山里的岁月是漫长而又艰苦的。她为了活下去,要攀山越岭,采集野果、草根,要与虎狼争命。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她?是阶级的仇恨、复仇的决心,是对于山下受苦受难的老母的深厚感情。“思亲”一场,便集中地抒发了这种感情。这里采用了大段二黄唱腔,吸收了梆子、高拨子的曲调,溶合了老生、花脸的唱法。高亢激越、沉厚,把长秀爱与憎、思念和悲愤交织的深情,一泄无余。这段唱词也写得形象、生动,感情充沛,和谐的韵律更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长秀从寒风凛冽,想起了老母在山下度日艰难,便送去了一点干柴。她见到房侧的地也荒了,便拿起镢头松土。女儿想念母亲,但是,她想到自己今天的模样和处境:“哎呀母亲哪,你纵然胆儿壮、性儿刚,见了儿不畏惧,不躲藏,定比不见更心伤,分别还会更断肠。若被歹人来窥见,反为母亲添祸殃。”母亲也想念女儿,然而,茫茫群山,哪里去找?门内门外,咫尺天涯。长秀把“妈”字叫出声来,又不得不咽下去了。是谁把她们逼到了这种地步?看到这儿,我不禁联想到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为喜儿扎头绳的情节。这两段戏,都是写的劳动人民的亲子之情,但情境不同。“白毛女”中,欢乐中饱含着心酸的眼泪;这里,没有眼泪,没有啼哭,却是在凄怆中蕴蓄着强烈的控诉!最后,解放军帮助了她们母女见面,也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好戏。
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选择了“四川白毛女”作为创作题材,也是有意为京剧反映现实生活摸索经验。从演出看来,他们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剧本的情节连贯,矛盾发展很快,次要场子写得简洁、明快,但到了冲突的顶端,又能集中笔墨,尽量发挥了戏曲唱做念打的特长,为表演提供了充实的基础。像前面谈到的“思亲”、“送柴”、“见面”等场便是。这就使得性格刻划更加鲜明,主题思想也表达得更突出。在导演和表演方面,对于怎样解决新内容与传统形式的矛盾,更有许多创造性的尝试。形象塑造采用了原有行当,但又有大胆的突破。演员的念白学习了传统中“韵白”“京白”的特点,把生活语言加以提炼、诗化。对字音、韵味的讲求,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人物和情绪。对于传统的表演程式,也是大胆采用,却又避免了生搬硬套,技术堆砌。
整个戏的演出是非常齐整的。看得出来,演员们很有集体主义精神,但每个演员又都有出色的创造。显示了这个年轻剧团朝气蓬勃的精神。他们演出的“白蛇传”“伐子都”等戏曾经获得了全国广大观众的赞誉;这次演出的“四川白毛女”则是在现代戏创作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就更是可贵。由于它,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京剧表现现代题材不仅完全可能,而且有着比一些地方戏更为广阔的前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