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各国人民庆贺宇宙飞船远航宇宙 中国航空科学家赞誉苏联火箭技术的巨大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16
第5版()
专栏:

各国人民庆贺宇宙飞船远航宇宙
中国航空科学家赞誉苏联火箭技术的巨大成就
新华社莫斯科15日电 苏联成功发射卫星式飞船的消息今天早晨在这里传开以后,马上引起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热烈欢呼。他们一致为这一苏联科学技术新的成就而骄傲。
苏联科学院天文学委员会副主席季莫费耶维奇说,这一卫星式飞船的发射是为实现人类的宇宙飞行开辟道路。人类实现宇宙飞行的这件幻想即将变成现实。苏联放射人造卫星都是经过充分准备的,并且一个比一个复杂。卫星式飞船上的密封舱将按照地上的命令而脱离开卫星式飞船,这是解决人类宇宙飞行的中心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返回地球的问题时,人类的宇宙飞行才能实现。
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工厂工人卡尔波夫说,他们工厂全体工人今天早晨听到了这件消息以后都非常兴奋。这位工人说,苏联发射卫星式飞船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了苏联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卡尔波夫说,苏联人民都在从事着和平劳动,苏联科学家也在致力于研究征服宇宙的问题。但是如果有人企图破坏我们的和平劳动,那么苏联人民将给予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
新华社15日讯 东京消息:苏联宇宙飞船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传到日本后,报纸、电台和科学家纷纷赞扬苏联科学的伟大成就。
日本各家报纸都在今天晚刊上以头版的巨大篇幅报道了塔斯社关于宇宙飞船卫星发射成功的惊人消息。
日本电台在报道这个消息后还发表了东京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畑中武夫的谈话。畑中说,他为苏联宇宙飞船卫星的重量之大而吃惊。畑中并且认为,人类实现宇宙旅行的日子更近了。
新华社15日讯 苏联发射了卫星式飞船后,中国航空科学家们欢欣鼓舞地欢迎苏联这一巨大的科学成就。北京航空学院当天下午就举行了座谈会。航空学院院长武光、副教授张锡圣、董寿莘、文传源、何庆芝、赵震炎等参加了这个座谈会。
张锡圣说,苏联这次发射巨型卫星式飞船,是为了征服大自然造福于人类,而美国却用U—2型飞机来从事战争的目的。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根本不同制度的鲜明对比。苏联这次发射卫星式飞船正是苏联发射第三个人造卫星的两周年。在仅仅两年的时期内,苏联火箭的推力猛增了三倍以上。这是这次发射首先使人感到鼓舞的事情。
其次,这个巨型飞船是可以控制的,这为今后载人飞行返回地球创造了一个极重要的条件。可以肯定,苏联正在为飞船安全地在指定区域降落创造着极其重要的条件。
第三,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三个卫星,三个宇宙火箭,两个多级弹道火箭以至今天的卫星式飞船,每个都是按计划进行,一个比一个重,一个比一个精确,而美国却恰恰相反,不但重量大大不如苏联,而且多次失败,这两者正好说明美国科学落后于苏联的距离越来越大。我们相信,苏联这次发射的成功,为人类作宇宙航行创造了重要的开端。
文传源说,这次苏联发射的卫星式飞船的轨道接近于圆形,这是在控制技术上的重要成就。卫星式飞船可以根据地面的指令下降,这是为人返回地球所必需的安全降落,打下了基础。
此外,这次飞行,还必将为科学测量出更为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更正确地鉴定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
赵震炎认为,苏联这次发射卫星式飞船成功,是上次发射太平洋火箭成功的必然结果。这次在飞船上装上了一千四百七十七公斤重的仪器,超过过去历次卫星或宇宙火箭的仪器重量很多,而且还装了一个“假人”,这样就可以测得比较过去多得多的数据,说明人要进入宇宙飞行的时代已经不远了。卫星式飞船的轨道接近圆形,那就必需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控制上都要相当准确才行。
初步估计,卫星式飞船的起飞推力约在一千吨左右。这是苏联火箭技术的重大胜利。因为,这样大的推力,对制造火箭本身的结构、材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卫星式飞船的可以控制,能按照地面指令下降,估计在飞船上还装有可控制的反推力发动机,而这一点正是人作宇宙飞行的重要技术条件之一。苏联这次发射卫星式飞船正和美国本月13日发射“气球卫星”失败形成尖锐的对比。美国发射这卫星的企图是为了转播艾森豪威尔演说,结果还是没有成功。而苏联是为了人类作宇宙飞行创造条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目的上的对比;而在火箭技术上的对比,谁优谁劣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的。
董寿莘说,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到现在仅有两年半的时间,苏联在火箭技术上的进展速度是惊人的。如果这次第一级火箭发动机是由四个发动机组成,那么,每个发动机的推力约二百五十吨左右。而美国火箭发动机最大的推力还只有七十五吨左右。苏联在火箭技术上已经达到了极完善的程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