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见缝插针”,寸土不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17
第3版()
专栏:

“见缝插针”,寸土不闲
本报评论员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杂粮、瓜菜、油料等等作物,是执行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同时并举的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春天,很多地区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种得早的杂粮、瓜菜,目前长得很好;有些蔬菜、饲料,已经开始采摘。这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应该利用春播夏播和大田管理的间隙,利用至今尚未充分利用的零星闲散土地,再开展一个“见缝插针”运动,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为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添加更大的力量。
“见缝插针”有两个意义:一是充分利用时间,一是充分利用土地。也就是“用零零星星的时间,种零零星星的土地”,“分秒必争,寸土不闲”。怎样才能做到这两点呢?有些地区的同志已经做了很好的总结,这就是俗话说的“眼明手快”。
人们很容易忽视零零星星的土地。有些地方的零星土地至今还没有利用,就因为那里的人们认为“巴掌大的地,没多大油水”。有些地方的零星土地已经比较充分地利用,就因为那里的人们算过几笔账,眼睛明亮了。湖南新宁金峰公社的同志们算了这样几笔账:全社各队的零星闲散土地,加起来有一万三千亩,很不少。用一万亩种杂粮,亩产一百斤,就能多收一百万斤粮食,足够二千人吃一年。用闲散土地种蔬菜、饲料等等,腾出地来种粮食作物,也可以增产很多粮食。用闲散地上增产的一部分杂粮做精饲料,加上别的闲散地上种的青饲料,能养一万头猪。眼明了,劲就来了;他们不但做到了“见土就种,遍地皆青”,并且对它们精心管理,普遍追肥。到4月下旬为止,湖南全省已经利用闲散土地种植各种作物四百万亩,平均每人增加了一分粮地或菜地,每人可以增加几十斤粮或几百斤菜。“油水”大得很!
不但闲散地面可以充分利用,还可以大种攀缘作物,向高处发展,更充分地利用空间。云南巧家县各人民公社因地制宜大种南瓜山、南瓜坡、南瓜凹、南瓜沟、南瓜湾、南瓜埝、南瓜顶,要做到“石埂不见缝,坡地不见埂,屋顶不见瓦,沟埝处处青”。到4月中旬,全县种了近四千万窝南瓜,平均每人大约一百六十窝;以平均一窝产瓜五十斤计算,总共可产瓜二十亿斤。在井台上、河边上搭上豆棚瓜架,不但可以多收瓜豆,还可以美化环境;在渠道上搭上豆棚瓜架,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不只是在闲散土地上要“见缝插针”;在大田上也可以找到许多“缝”。行距太宽的,缺苗断条的,如果来不及补种同种作物,都可以补种别的作物。本着“见缝插针”的精神,每个地方都可以扩大间作和套种的面积。山东曲阜陵城公社郭家村生产队积极推行一年两熟、三熟、四熟的办法,把一千八百多亩地当三千多亩地种,各种作物的面积都扩大了很多。他们的办法多得很。先种小白菜,过一个月在菜地里间作南瓜,收了小白菜再在瓜地里间作玉米,收了南瓜、玉米后又种大白菜,然后又在白菜地里套种小麦,就是办法之一。他们严格掌握各种作物的播种期,选用生长期短和早熟的品种,并且作到高秆作物和低秆作物配合,禾本科作物和豆科、蔓生或块根作物配合,需光强的作物和需光弱的作物配合,夏收作物和秋收作物配合,不但使各种作物不互相妨碍,而且能够以长补短,互利增产。把零星土地、空隙土地都种上,会不会分散精力?会不会使劳动力更感不足?会不会妨碍大田生产?这就要看能不能做到“手快”。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零星的空隙时间总是会有的;只要安排得好,组织得好,运用得好,瞅准时机就干,完全可以做到既不误大田耕作又把零星隙地种好管好。要统筹全局,尽可能把大田生产和零星土地上的生产都纳入生产队的规划,在积极革新技术、改革工具、多积肥料的前提下,把时间、人力、肥料等作精细的计算和合理的调配。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在零星地较多的地方,只要事先把种子、肥料等准备好,用一两个下午的时间,抽一部分劳动力突击一下,就可以把一个队的零星地基本上种完。也可以分给小队、作业组负责,各自运用零星的时间去种;有些零星土地在种大田的时候捎带一下就可以种好。至于经常的培育管理,可以分别不同情况交给少数半劳动力、公共食堂人员或畜牧场人员专管,或者搭配到各个生产小队。
各地区各公社在进行农业生产大检查大评比的时候,都应该把零星闲散土地的利用作为一个检查项目。只有把原有耕地、新垦土地、零星土地,每一片每一块都利用起来,实现增产,大丰收,才能够获得真正全面的大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