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吴忠公社因人因地因时组织生产 去年工业产值超过1949年全市总和,成为地方工业有力助手 伊图里河公社以林业为主带动各项事业大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17
第4版()
专栏:

吴忠公社因人因地因时组织生产
去年工业产值超过1949年全市总和,成为地方工业有力助手
伊图里河公社以林业为主带动各项事业大发展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人民公社的街道工业,经过整顿、巩固、提高,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地组织生产,已经成为地方工业的有力助手。
吴忠公社现有五个社办工厂。这些工厂从1959年3月白手起家地建立到现在,已经积累了八千多元资金,添置了几十部缝纫机等机器设备。生产的半成品、产品或加工的原料有四、五十种。去年创造的产值达二十五万元,比1949年吴忠市工业产值还多十一万元。
这些工厂建立以后,在党委的领导下,和地方国营工厂建立了固定的协作关系,为地方国营工厂加工,同时生产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产品。据统计,从建厂到现在,红星厂已为地方国营毛纺织厂加工了八千五百多公斤毛线,为地方国营人造纤维厂纺了一万一千公斤人造纤维线;卫星厂给地方国营制鞋厂纳了二千八百多双鞋底,糊了七千九百多张褙子;五个厂还加工整理了近十万斤烂绳头,供给地方国营人造纤维厂作原料。
吴忠人民公社现有的五个工厂是由三十七个小厂整顿改组而成的。1958年底,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推动下,吴忠市的职工家属和城市居民纷纷要求为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一砖一瓦。在中共吴忠市委的领导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他们自愿集资二千多元(还有部分政府救济款),献出许多生产工具,利用民房办起三十七个小工厂。
在整顿这些工厂中,根据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把三十七个工厂合并组成红旗、红星、卫星、跃进、“三八”五个较大的工厂。所谓因人制宜,就是按照各人的特长安排生产项目;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从拾遗补缺出发,不与国营工厂争原料、争产品、争市场,从事加工、修理和服务性的生产,为国营工业加工原料、生产半成品,为群众修理家具、缝补衣服;所谓因时制宜,就是按照季节特点组织生产活动,譬如夏天多搞编织或参加城市基本建设,冬天集中力量缝棉衣、做棉鞋。这样,街道工业就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各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潜力,为社会服务。
在确定生产经营方针和改组了工厂以后,吴忠市委又派五名干部,加强这些工厂的领导力量。公社下设的街道管理处有一个党委书记主管街道工业。市委工业交通部也指定一名干部负责街道工业的计划平衡和业务指导等工作。市商业部门供应街道工业需要的原料,收购街道工业的产品,负责价格管理。
一年多来,吴忠市委不断地对街道工业的职工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的思想,为街道工业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正确地处理了街道工业的积累与分配、工资待遇等问题。
本报讯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林业企业为中心组织起来的伊图里河人民公社,一年半以来,贯彻执行了以林为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在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全面组织林区人民经济、文化生活,和改变社会面貌等方面,发挥了无比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去年公社的木材生产计划,十个月时间完成的;今年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全年木材生产计划。去年全社蔬菜已基本自给,改变了依靠外援的局面。目前,办起的综合利用木材的林产工业工厂达五十多个、食堂七十一个、幼儿园和托儿所十三个、敬老院一所、大小生活服务站六十多个,还有一些卫生文化福利设施。现在伊图里河林区除了老弱病人小孩外,已基本上没有闲人。
人民公社的成立,给贯彻执行以林为主方针奠定了有力的组织基础。公社成立后,党委首先向社员们加强了“以林为主,一切为提前完成林业生产各项计划而努力”的教育。然后又按照林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需要,统一合理地调配劳动力。强壮的男劳动力,调给山上木材生产第一线;妇女们被分配到体力劳动较轻的林产工业、食堂、商业和其他服务部门。公社党委相应地加强了组织人民经济、文化生活的领导。对商业部门提出贯彻执行
“先山上后山下”的供应原则,并从城镇到林场、工段,组织了八十多个大小服务站。在生产紧张时,公社便调动服务部门上山支援生产,商店和国营食堂也送货送饭上山。此外,公社还组织了文工团、电影队,设有大俱乐部、卫生院、中学、业余学校、图书馆、文化馆等,保证了社员的文化娱乐活动。
社员们在各种生产和服务组织中不断地受着党的教育,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不断增长。在居民区,个人自扫门前雪,吵架等现象已不见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已成风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