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晋西机器厂大力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 四十三名工人大学毕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23
第7版()
专栏:

晋西机器厂大力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
四十三名工人大学毕业
本报讯 山西太原晋西机器厂的四十三名工人,在该厂的半工半读大学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全部完成了他们的学业,并作出了毕业设计。5月20日,该厂举行了毕业仪式,由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钟夫翔、中共山西省委文教部副部长解玉田和中共太原市委第一书记李琦授予大学毕业证书。
晋西机器厂的半工半读大学,在1958年7月1日诞生,全名叫做“晋机工学院”。第一期设了两个班,一个机械制造班,一个电机班。大学首先给老工人大开方便之门,第一期的四十三名学员中,就有三十五名是老工人,平均工龄是十一年,平均技术等级是五级。他们原来文化水平都很低,其中十个人解放时还是文盲。由于党的关怀和培养,他们在进入大学以前,都基本上达到高中和中等技术学校文化水平。大学的学习方式是半工半读,上午上课,下午工作。教师是根据以兼职为主的原则,一方面聘请该厂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任课,同时也配备少量专职教师,并和一些大学协作,请他们帮助教一些较难的课程。为了加强学校的领导,党特任命工厂厂长马斌同志担任学院院长,并在学校中建立了临时党团支部。
学校的课程,是根据生产和学员的特点设立的。以普通大学的课程和教材为基础,重新安排了自己的课程和教材。政治课和基础课都必须系统地学好,专业课则采取群众路线的办法,由领导、教师和学员在一起讨论、研究修改确定。学员已经懂得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予以删去,同时把一些生产中迫切需要的现代新技术和国内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中的新成就编成教材,补充进去。在教学上,学院充分利用了工厂的有利条件,发扬了半工半读、学员都懂技术的长处。凡是有条件进行现场教学的地方,就把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如讲炼钢就到炼钢车间,讲电机就到电机车间等。为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工厂还不断根据学习的进度调整学员的工作。如学员们学完了一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后,有了一定的技术理论知识,工厂就调他们到技术室,把生产任务作为学员的课程设计。学员在这个过程中,学了就用,用中间碰到了问题,再提到课堂上讨论解决。这样,大大锻炼了学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给工厂解决了许多问题。据机械班二十四位学员的统计,仅去年一年的时间,他们就帮助车间完成了七十六项革新,分别提高生产效率两倍到一百倍。为了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工厂党委严格规定任何车间要抽学员加班,必须经过厂长批准。工厂党委还规定每星期二、四、六下午的业余时间和星期日上午七至九时,为学员自习和教师辅导的时间,任何人不得占用。对学习特别吃力的一部分学员,工厂党委还专门指定了三名教师进行辅导,要求保证他们不掉队。
由于采取上述一系列的措施,他们终于把一般大学需要学习三千一百九十个小时的课程,在一千五百四十九个小时内学成了。在结业前,学员们针对着工厂生产上的关键问题,作出了机械化热包机、自动结缝机、自动下线机等八项毕业设计,有的设计已经由他们亲自参加制造成功,并且投入了生产。例如自动校直下料机,工厂过去曾多次想制造,但是因为结构复杂,零件太多,一直没有设计成功。这次工学院第一届毕业生,终于设计出来,并制造成功。这台机器已经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使生产效率提高了四十二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