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早动手管好早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24
第6版()
专栏:社论

早动手管好早稻
水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早稻种植面积约为水稻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等省早稻面积更占水稻面积的一半左右。管好早稻,争取早稻大丰收,是完成今年全国粮食作物增产计划的一个关键。现在,除了个别地区由于遭受自然灾害还在抢插、补插外,绝大部分省、区都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早稻插秧计划。当前的迫切任务是乘胜前进,立即掀起一个全面早管、管好早稻的高潮。
早稻在早春插秧,“大暑”前后成熟,在本田里的生长期只有一百多天。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天中,要过返青、分蘖、抽穗、灌浆等关。管理早稻的中心一环是掌握主动,争取一个“早”字,做到“一早百早”。早返青才能早分蘖,早分蘖才能早抽穗,早抽穗才能早灌浆、早成熟。熟得早,单位产量才能提高。湖南衡阳专区去年曾就早稻田间管理的实效,作过一次全面的调查。调查表明:插秧后就跟着施安兜肥的早稻,比插秧后七天才施安兜肥的早熟六天,每亩多收稻谷一百四十多斤。可见,早管理比晚管理要强得多。
早稻什么时候插秧,常常受自然条件(如气温)的限制。插秧以后的管理,却不受什么限制,越早越好。过去人们插上早稻,总是等禾苗自然返青后再进行管理。这种习惯是在小农经济时代,劳动没有组织,生产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形成的。合作化以来,特别是公社化以来,由于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条件的改善,逐步创造了早稻早管、早熟、丰产的经验。今年有些地区在早稻生产上进一步实行“边插边管”,“收起插秧机,拿起耘禾耙”,准确地抓住了管理早稻的“早”字。特别是今春南方部分地区气温较低,育秧虽比往年早,插秧却比往年迟;有的插秧比较早,禾苗返青却很慢。对于这样的禾苗,更应该及早管理,克服前一阶段所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四川省江安县城郊人民公社有二百多亩早稻遭受低温袭击而枯萎了。公社的水稻专业组及时处理,全力抢救,四、五天禾苗就吐出新叶。这种从自然灾害的虎口中抢夺庄稼的主动精神值得学习。
早稻的田间管理,不仅要管得早,还要管得细。早稻田间管理包括追肥、中耕、灌溉、晒田和防治病虫害等项目。近年来许多早稻区的灌溉、追肥、晒田技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它们的基本精神就是进一步促进早稻早熟,争取早稻高产。今年部分地区在对自然灾害作斗争中,又创造了消灭或缩短禾苗返青期的经验。认真总结和推广这些早熟高产经验,一定能把早稻管得更好。
及早加强早稻管理,对早稻增产有决定作用,对晚稻增产也有极大作用。在双季稻产区,早稻、晚稻是连续收种的。早稻早收,晚稻才能早插。晚稻插秧越早,产量越高。“晚稻不过秋,过秋九不收。”早稻早熟、早收,晚稻才能早插早管。为了争取水稻大丰收,一定要把“一早百早”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贯串在从早稻到晚稻的整个管理过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