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曲艺成了工人的文艺武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27
第8版()
专栏:全国职工文艺会演

曲艺成了工人的文艺武器
陶钝
在全国职工文艺会演的全部节目中,曲艺占了八十六个,几乎每一个省市都有几个曲艺节目。这些节目的曲种都是当地最流行、工人喜闻乐见的。我们观摩了这些节目,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学习了很多的东西。根据所见到的不完全的材料,谈一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会演中的曲艺节目和其他文艺形式的节目一样,是密切地配合政治运动,大力地服务生产的。当有一些专业文艺工作者还在叫嚷或怀疑配合运动、服务生产写不出艺术性高的作品来的时候,我们工人就以自己的作品和演出回答了他们。例如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这是当前的伟大的运动,全国人民都在为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发挥刻苦钻研的冲天干劲。这次工人文艺会演中反映技术革命的就有七十八个节目。其中曲艺也占了相当的数量。工人们在厂里日日夜夜地闹技术革命,作着什么就写什么,出现了反映当前这一伟大运动的作品。他们的创作和演出,一方面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了宣传教育,要把生产提高,要使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加快,所以能抓住现实中重要的一环。
从参加会演的演员来看,他们的艺术才能也是使观众惊奇的。这些演员很多是生产能手和先进生产者。例如山东快书“打走狗”表演者韩志仁就是先进生产者。观众都认为这个青年演员有才能;他的才能不仅表现在曲艺表演方面,也表现在生产方面。其他如音乐、舞蹈创作表演的演员都有很多的先进生产者。这说明了体力劳动和文艺活动不是分离开才能搞得好,相反地结合起来才搞得更好。他们自己就是劳动者,他们所表演的,也是他们自己所劳动的。他们说的话是劳动中洗炼出来的话;他们的表演动作是劳动中锻炼出来的动作。所以使观众看起来真实亲切,没有虚假的痕迹。
工人群众掌握了曲艺形式,在使用的时候,他们根据实际的需要,发展创造了很多曲艺形式。北京市代表团演出的“人民大会堂颂”可以作为一例。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壮丽的建筑,十个月建成迎接十年国庆,它是大跃进的标志。若是用简单的牌子曲来歌颂是多么不相称!工人们吸收“歌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三呼万岁”这几个联唱的经验,创造了“人民大会堂颂”的牌子曲联唱。音乐配制和表演形式都有新的创造。演唱各种曲艺的演员一同联唱,音调是不能完全协合的;而“人民大会堂颂”的音调,因为统一学习,统一排练,就出现了焕然一新的联唱。在这里再举“天津快板”为例:这曲种是最近创造的;染织工人王家骏在挖海河的劳动现场里,听到有唱“鸳鸯调”的数板,他就加以修改补充成了“天津快板”,形式灵活,容易变化,合乎语言的自然,能歌颂,也能讽刺。演唱以后马上在天津风行起来。
在曲艺的表演艺术方面也有很多的创造。职业曲艺工作者表演以工农兵生活为内容的作品,最困难的问题是不熟悉工农兵生活。用旧的表演程式来形容新事物,是格格不入的。工人自己表演自己的日常的劳动生活,表现自己的伙伴或者本身的事迹,怎么会不内行呢?他们表演是以实际的劳动为基础提炼出来的,动作是有力的,姿态是优美的。工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把劳动的动作锻炼成最省力、最便捷的,也就成了最优美的形态;不会劳动的人怎能摹拟得来呢?他们表现的人物就在自己身边,言语举动经过长期的耳闻目睹,怎么会不像呢?他们不用去体会工人的感情,把他们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就够了。例如演唱“越唱心里越快活”的薛传训(济南市新汶矿务局禹村煤矿的炊事员),就是自己演唱自己的事情,“半辈子还不知俺姓哪个薛”这是多么朴素,又多么生动的句子。尽管曲调简单,但是感染力却是深厚得很。脱离开实际,要从服装华丽,布景复杂,曲调高深来搞艺术创造,那是难以获得这样的成绩的。
这次会演节目中占比重最大的曲种是快板、快书和相声这几类,这几种形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了。特别是快板,不仅有单人快板、对口快板和快板群,它还以生动活泼的特点和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显示了它的生命力。绝大多数的省市代表团的节目中,大合唱的音乐中加上了快板,舞蹈中也插入了快板。工人在舞台上最喜欢用快板来说明事物。从上述的最流行的形式来看,通俗易懂,在艺术上容易掌握的曲种最先发达。此外如东北的二人转,西北的二人台,西南的车灯、花鼓等,也为广大群众所掌握,这是因为这些形式在群众中早有广泛基础的缘故。但我们不能说工人就不喜欢或者不能掌握音乐性强的曲种,他们还是能掌握的,如四川的清音和山东琴书等音乐性是较强的,还是为工人所掌握。各代表团的伴奏乐队就可以说明:他们都是多面手,能伴奏各种形式,他们是有很高的音乐才能的。
这次职工文艺会演,给各种文艺部门很大的启示和推动,曲艺也不例外。我们从这些会演里,更加明显地看到社会主义曲艺艺术的无限灿烂的美景和无限充沛的生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