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乌兰巴托的喜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28
第2版()
专栏:

乌兰巴托的喜悦
新华社记者 于民生 彭逢烨
有着十五万多市民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乌兰巴托,今天有八万人夹道欢迎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全体中国客人。
蒙古的天气也好像在欢迎中国贵宾,前两天,乌兰巴托下过几阵小雨,街道旁新铺设的草地更加绿得可爱,人行道两旁的树木也吐出了嫩绿的枝叶。今天,天气晴朗,空气特别清新宜人。市民们扶老携幼,一早就穿着节日的新装,到市区马路两旁,等待着欢迎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的人群里,有工厂职工、机关干部和学生,有年近古稀的老人和活泼可爱的儿童,连住在市区附近草原上的牧民们也赶来了。帮助蒙古建设的中国员工们、华侨代表们和蒙古人民一道,兴高彩烈地迎候着周总理的来临。满载着欢迎人群的大小汽车在通往飞机场的马路上奔驰。
蒙古党和国家领导人泽登巴尔、桑布、曾德等人,十点多钟就来到了机场。
周恩来总理的专机十一点二十五分在乌兰巴托着陆。泽登巴尔主席等走到飞机前面迎接,他们同来访的中国贵宾亲切地握手问好。聚集在飞机场上的欢迎人群,发出了热情的欢呼。
接着,周恩来总理在泽登巴尔主席陪同下坐汽车离开机场向市区进发。今天的乌兰巴托市到处悬旗结彩,万紫千红,盛装迎接中国贵宾。宽阔的马路两旁欢迎的群众人山人海。汽车来到了“和平门”前,“和平门”上悬挂着一幅淡蓝色的哈达,上面放着一个金色碗,按照蒙古民族的传统习惯,这是表示迎接最高贵的客人的。汽车经过横跨土拉河的大桥,大桥是去年才建成的。桥两头横挂着巨幅标语,分别用中蒙文写着“欢迎贵宾”。
当周恩来总理和泽登巴尔主席乘坐的敞篷汽车来到了“友谊门”时,高举红旗或手拿花束的夹道欢迎的人群沸腾起来了,他们向中国贵宾欢呼致敬。
在工业联合工厂门口,欢迎队伍里跑出一群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的女青年,她们把一个个大花环放在汽车上,表示向贵宾致敬。在汽车停下的这一瞬间,毛纺织厂工人桑德克—奥奇尔、老游击队员布恩卡格和市民尼姆布向周恩来总理献哈达和用银碗盛装的奶食品。老人尼姆布激动得连连向周总理说:“向您致敬!”周恩来总理和他热烈握手,并且说:“谢谢你”。
“和平桥”是中国人民帮助蒙古建设的、象征两国兄弟友谊之桥,桥上灯柱上挂着的中蒙两国国旗,迎风招展。周恩来总理和泽登巴尔主席乘坐的敞篷汽车驶上这座桥,他们眺望正在繁荣发展的乌兰巴托市的景色。
当中国客人乘坐的汽车进入市区的主要街道时,欢迎的群众也越来越多,他们挥舞着中蒙两国国旗和花束,连续不断地欢呼“蒙中友谊万岁!”“欢迎周恩来总理!”
快到迎宾馆了,在“向以大跃进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的英雄中国人民致以衷心的敬礼”的巨幅横布标语前面,人们又涌上前去,向周恩来总理撒彩色纸片致敬。这时有几辆汽车奔驰而来,坐在汽车上的人们,刚才曾在“和平桥”头欢迎过周总理,现在,他们又再次赶来欢迎中国客人。
泽登巴尔主席一直陪送周恩来总理到绿树成荫的迎宾馆,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和周总理的随行人员就住在这里。
今天,蒙古报纸都用大量篇幅发表社论、专文和诗歌,欢迎周恩来总理。“真理报”、“青年真理报”刊印着醒目的中文大字标题:“蒙中人民友谊万古长青!”“热烈地欢迎我们的贵宾周恩来同志!”蒙古“真理报”在以“兄弟友谊的访问”为题的社论中说:“周恩来总理的这次访问,将为巩固蒙中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作出巨大贡献,并且为发展和巩固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人民的兄弟友谊和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这次热烈而又盛大的欢迎,正是中蒙两国深厚友谊的生动证明。最后让我们记下一位蒙古著名诗人拉姆苏伦写的一首“欢迎你”的诗吧!
怀着夏日般的温暖而慈善的心,
六亿五千万兄弟们!
我们并非是今夕结交的朋友,
我们是永恒的弟兄。…………
这位著名诗人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乌兰巴托人民的喜悦,也表达了全体蒙古人民的喜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