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珠穆朗玛山中的日日夜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29
第8版()
专栏:

珠穆朗玛山中的日日夜夜
郭超人
世界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多少年来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它那陡峻的山岩高耸在遥遥的天际,乳白色的浮云飘游在它的脚下,纵深的峡谷里倾泻着一望无垠的原始冰川,巍峨的山岭上复盖着积存万年的白雪。有时,嘶叫的旋风刮得天昏地暗;有时,巨大的雪崩震撼得地动山摇……。
近半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探险队多次远涉重洋,试图由这座巨山的北路攀上它的峰巅,但每次攀登都宣告失败。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被西方登山者认为是地球上一个难以接近的“神秘地区”。
但是,今天,在珠穆朗玛峰北路“难以攀登”的拔海八千米以上的地带,中国登山健儿们搭起了一座座银色的帐篷;在被称作“白色死神”的珠穆朗玛“雪崩”区域,中国登山健儿们踩出了通向顶峰的大道;在被称作“飞鸟也不能通过”的珠穆朗玛顶峰上,中国登山健儿们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为了彻底揭开珠穆朗玛峰的秘密,中国登山健儿们在珠穆朗玛峰变幻莫测的山岭间,度过了多少个战斗的日日夜夜……。
山地灯火
深夜了,珠穆朗玛山下风雪弥漫。
登山队大本营绝大部分帐篷里灯火已经熄灭,队员们早就钻进了能御严寒的鸭绒睡袋。
但在大本营正中的一座帐篷里,仍然灯火通明,人声喧闹。在用装罐头的木箱堆成的“方桌”周围,一堆人正聚精会神地商量着什么。
这是登山队队部在开会。
坐在正中间的,是一位身体结实的中年人——登山队队长兼党委书记史占春。他是我国优秀的登山运动员之一,几年来曾不止一次地率领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征服了许多座险峻的山峰,多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遭受过雪崩的袭击,掉下过危险的冰岩。艰险吓不倒他,死亡威胁不了他。史占春一边静听着别人的发言,同时也不时地提出各种问题,并把别人的意见记到笔记本上。
坐在史占春对面的是登山队副队长、运动健将许竞。如果从表面上看,怎么也不能想像这个“文弱”的青年人,却是我国登山运动界的一员虎将。他很少讲话,只会埋头苦干。在每一次登山活动中,许竞几乎都担负着侦察路线和为大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艰难任务。
许竞刚刚汇报了由他率领的侦察组侦察“北坳”路线的情况。现在,队部要根据他们侦察的资料,研究并选择一条通往北坳的最安全的路线。北坳顶端拔海七千零七米,这里完全是“冰雪世界”,万年积雪和巨大的冰墙,挡住登山者的去路。过去,许多外国探险队都在北坳碰了壁。因此,这一地段被视为攀登珠穆朗玛的第一道难关。
队部领导干部们仔细地研究着地形图,低声地交换着意见,最后终于采纳了侦察组的建议,从四条路线中选择出一条最好的路线。这条路线虽然要越过四条冰裂缝和四段很陡的冰坡,但可以避免“冰崩”和“雪崩”的危险。会议还估计了在这条路线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讨论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证登山队顺利通过,征服北坳。
阵阵风雪从帐篷缝隙钻进,一股股刺骨的寒风使灯光吹得忽明忽暗。人们继续讨论着,从全面的登山活动计划到生活小节,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作出了恰当的安排。
这些领导干部虽然白天整天都在工作,这时候也多么想躺下来休息休息,但他们知道,他们几个人少休息一分钟,整个登山队的工作就会提高一步。因为,祖国人民交给他们的任务,是这样光荣又这样艰巨,他们一想到这里,就又精神抖擞了。
急 报
在大本营里,人们围聚在一张巨幅的天气图前。
天气图上,一道道黑色曲线表示的低压寒潮,从遥远的北极圈移到了中亚细亚大陆,又移到了绵延起伏的喜马拉雅山区。
各种气象仪表指示,二十四小时以后,珠穆朗玛峰拔海七千米以上的地区,将刮起九级狂风和暴雪,气温将下降到摄氏零下三、四十度。
可是,两天前已经上山的登山队员们,根据计划,正巧将在二十四小时以后,从拔海六千四百米的营地出发到拔海七千米以上的地带。
恶劣的天气会给登山队员们带去难以预料的后果。
大本营的同志们顿时紧急动员起来,必须想办法把预报迅速传送到山上去。
无线电报务员在预定的联络时间,开始同拔海六千四百米的营地进行紧急联系。但是,天空中除了静电摩擦的“劈拍”声外,听不到对方电台的回答。报务员罗家谯焦灼地敲着电键,长时间地呼叫着对方的呼号。他已经顾不得寒冷和疲倦。他知道,这次电报对山上的战友们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预定的联络时间过去了,罗家谯的手指从酸痛变成麻木,但他仍然没有听见对方的回答。凭着长期的高山工作经验,他想,如果对方只是发报机失灵而收报机是完好的,就有可能收到他的电报。因此,他毫不灰心地坐在发报机前,一边呼叫,一边拍发电报的内容:
“注意!注意!未来二十四小时内,七千米以上地区天气将要恶化……”
为了使对方能准确地抄收,罗家谯不厌其烦地将每一个电码重复拍发了好几遍。他多么希望,他的劳动将能给山上的战友们带去平安和胜利……。
尽管这样,大本营的同志们仍然放心不下,万一山上的电台收听不到呢?第二天天不亮,共青团员魏广福和谭克元,就顶着风雪出发了。他们要步行到拔海六千四百米的营地,把天气预报送给战友。从拔海五千一百二十米的大本营到拔海六千四百米营地,上升的高度将近一千三百米,中间要经过陡峻的山脊,危险的冰川地带,全程达十七公里多。登山队员们在平日的正常行军中,需要走三天。但这两个从小生长在江南平原上、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人,今天却背着冰镐,决心在一天内走完三天的路程。
他们的呼吸愈来愈困难了,双腿愈来愈沉重了。他们的眼前迸散着金星,汗水从他们的额头淌下。
刺骨的旋风卷起茫茫的粒雪迎面打来,他们来不及转身就被风雪卷倒在地上。
天黑了,魏广福和谭克元又冷又累又饿,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再爬起来。他们忍受着满身的酸痛,一步一步走去。他们想,即使脚抬不起,用两只手也要爬到同志们的身边。
当他们到达拔海六千四百米营地时,已经是子夜时分,风雪刮得更大了。他们把天气预报亲手交给了自己的战友,他们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但是他们的嘴边显出了胜利的微笑。
在他们到达以前,虽然在拔海六千四百米营地上的同志已经从无线电报里收到了这个消息,做好了安排,但对这两位青年战友的到来,仍然表示了最大的尊敬和感谢。
开路先锋
茫茫的云雾遮盖着北坳的顶端,陡峭的冰坡上,阵阵狂风卷起了密云般的积雪。
几个黑色的人影,正在风雪中艰难地移动。这是登山队的侦察队员们在为大队开辟安全通向北坳顶部的道路。北坳是珠穆朗玛峰北坡上的一道峭壁,矗立在珠穆朗玛峰北峰与主峰之间,四百米长的冰坡使它像城墙一样挡住人们的去路。在它的冰坡上,隐藏着无数雪崩的槽印,几乎每年都发生过巨大的冰雪崩。近三十年来,北坳的冰雪中不止一次地倒卧过外国“探险家”的尸体。
要登上珠穆朗玛顶峰,首先要攻破北坳这座“难关”。
运动健将许竞、彭淑力、刘连满等六名优秀登山运动员组成的侦察小组,冒着珠穆朗玛山中恶劣的天气,向北坳进发了。
在不测的冰雪和岩石上寻找一条通向主峰的道路,没有向导,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人走过;也没有地图,因为还没有地理学家对它进行过绘测。只有依靠侦察队员的双眼,找到安全的地带;只有依靠侦察队员的双脚,从冰雪中踩出道路……。
侦察队员们拿着冰镐,鞋底上绑着尖利的冰爪,一个跟着一个,向上攀登。在这里进行侦察,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如果不注意保持身体的重心,一阵旋风会把你卷到几十丈深的岩底,粉身碎骨;如果不注意选择脚下的路线,掉进纵深的冰裂缝,就连人影都找不到;如果不认清地形,沉重的雪崩会把你埋葬。但是,勇敢的侦察队员们彼此保护,彼此帮助,采用各种登山技术,以每小时上升八十米的速度前进着。
风雪更大了。从高空刮下的暴风,撞击着主峰和北峰的岩壁,带着冰渣和粒雪以每秒三、四十米的速度回旋着,翻滚着。
侦察队员们穿着高质量的鸭绒衣裤,戴着特制的防寒帽和手套,仍然感到严寒刺骨。为了争取时机,给大队开辟道路,侦察队员们顾不上休息,仍然顶着风,匍伏在冰面上坚持向北坳的顶部挺进。
现在,他们来到了一道冰裂缝前。这条冰裂缝狭窄、深陷、坡度在七十度以上,像一个“胡同”,必须从这个“胡同”底部攀援上去,才能到达北坳的顶端。
运动健将许竞和彭淑力用背紧靠着“冰胡同”的一边,双脚蹬在
“冰胡同”的另一边,运用最复杂的攀登技术,一寸一寸地向上方移动。这个动作需要全身用力,不到两三分钟,他们全身就被汗水湿透,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没有坚强的意志,只要稍一放松,就会摔落下来。他们咬着牙,一分一秒地坚持着向上攀登。这个不到三十米高的“冰胡同”,竟使他们花费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才攀登上去。
当他们到达北坳的顶部时,天已经黑了。这时,他们才想起,他们已经在风雪中搏斗了十多个小时,没有吃饭,没有喝水,忍受着寒冷,忍受着疲劳,但终于胜利地找到了一条绝对安全的路线,打开了攀登珠穆朗玛峰顶的第一关。
(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