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揭开珠穆朗玛峰地区大自然的奥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5-30
第2版()
专栏:

揭开珠穆朗玛峰地区大自然的奥秘
新华社驻拉萨记者
珠穆朗玛,这个神秘而雄伟的山峰,对于科学工作者说来,是多么富于诱惑力的探索对象!不久以前,一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高等学校和产业部门共同组成的科学考察队伍,在这个以往曾被称为“地理科学上的空白点”的珠穆朗玛峰,开始向人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世界第一高峰的来历
在地球上,没有任何地点比珠穆朗玛峰再高的了。因此,人们把它比喻为“世界的屋脊”,拿科学术语来说,就是最高的“地壳隆起”。可是,这一处隆起,却是地壳上所有各处高大的隆起中的最年轻的一处。依据地质古生物的研究,大约在两亿年以前,珠穆朗玛地区以至整个喜马拉雅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古地中海”的东部。直到大约数千万年以前(地质学上称为“第三纪”),由于地壳的这一区域发生皱折运动,也就是造山运动,才形成喜马拉雅山这个隆起部分,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正位于这处隆起的轴部。
也许一般读者还不曾想到,荣膺“地球之巅”这一尊称的珠穆朗玛峰,并不以它现有的高度为满足。据地质学家的考察研究,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喜马拉雅山区的地壳,自第四纪冰期以来(大约距今一百万年前直到现在),上升了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米,现在还在继续强烈地上升,这就是地质学上所称的“新构造运动”。再过千千万万年以后,“拔海八千八百八十二米”这个数字,将不能表明珠穆朗玛峰颀长的躯体了。
这个地区地壳的强烈上升运动,科学考察者是从喜马拉雅山河流的横剖面(即河谷的复式结构)上得到证据的,同时,上升运动也表现在地震、地壳断裂和温泉等许多现象中。例如峰北坡“绒布寺”一带,地震很活跃,其中有纪录的有四次。1932年藏历1月1日傍晚的一次地震,烈度达八级以上。当时,绒布寺的挂钟响动,绒布德寺屋顶倒塌,附近一带尘土弥漫天空,峰顶上出现了云彩。
冰的造型
在珠穆朗玛峰的上部,现代冰川好似人身上的血管一样,满布在雪白的山坡上。不过,它们不是殷红色而是蔚蓝得像翡翠一样。
科学考察者发现,这里地形开阔、高度极大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利于现代冰川的发育,因此珠穆朗玛峰可以说是冰川的大本营,其中最长的达到十多公里,是研究冰川的最好的场所。另一方面,又由于太阳辐射的强烈,以及纬度较低(愈近赤道,纬度愈低)、海拔很高,雪线的上升等因素,这里的现代冰川正在强烈地消融着——冰川的长度在逐渐缩短、厚度在逐渐减薄,科学上叫做“萎退”。因为这里冰川萎退方式的特殊,在退缩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冰面形态,到过珠穆朗玛的人,无不为这些冰川上独特的天然造型艺术所吸引,疑为仙境。这些造型中最美的可算是“冰塔群”。它们像蔚蓝色水晶的宝塔一样,“成群结队”地连成一大片,高的冰塔达到二十到四十米,比“石林”更美。冰塔下面常有湖泊形成,湖光塔影,互相辉映,真是一番绝妙的天然美景。考察者在海拔五千七百米处的冰湖上发现有一个“冰鼓丘”,冰层厚达三十厘米,像一个冰造的蒙古包,可容二、三十人。“表碛丘陵”是另一种造型。由于物理风化作用强烈,产生出大量的岩屑和碎石块,从山坡高处流泄到冰川中,这样就成为冰川上的“表碛”,就是冰川表面的石屑堆积。表碛多的时候,就成为“表碛丘陵”,好像大江中的小岛一样。一处名叫“中绒布冰川”的表碛丘陵上,一块漂流下来的巨大花岗岩为一座小山状挟杂小石子的冰块支撑着,形状酷似一个巨型的蘑菇,科学家叫它为“冰蘑菇”。在“东绒布冰川”上,冰面河道的侧面由于向内侧消融而形成“边缘洼槽”,高达两米半,岸上的积雪溶化时,水滴往冰川上掉,形成了一条条悬空的冰钟乳,然后又结成冰柱,像水晶的珠帘一样。珠穆朗玛峰冰雪世界里的奇观是那么丰富,这里所能举出的,仅仅是其中点滴而已。
高山上的生命
生命是最顽强的,地球上不论什么地方,不管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生命总能适应地存在。
生物科学工作者考察珠穆朗玛峰地区后,发现那里的动物并非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贫乏。不论在阳光充足或背阴地区,动物的种类都很多;而且由于山区居民的宗教信仰,野生动物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许多动物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有的是世界上稀有珍贵的种类。例如这里生长的野牦牛,身躯魁梧,最大的肩高超过两米,身长两米六。这种牛全身乌褐,披着又长又厚的毛,既可御寒,又可防风雪,体力极强。它们以粗草为食,喜欢成群结队地过游荡生涯,夏季上升到拔海五、六千米的高山上栖息。经过驯养的这种野牦牛,由于它们体力强大又能适应高山环境,可以驮运货物,所以有“高原之车”和“冰河之舟”的称号。它们的肉可食,乳可饮,皮可制革,毛也可利用,颇有经济价值。又如在山下的定日盆地里,西藏野驴是最常见的兽类。这是野驴的一种,是世界上很珍贵的动物,它们常常成群地在草原上奔跑,多的时候一群有二、三十头。岩羊和高原鼠兔也经常出现。在峰北面的河谷里,考察者看到一大群“岩羊”在活动,约有五十到八十头,它们像家养的山羊一般地在河滩上吃草,人们从它们身旁经过时也不害怕。它们的活动高度达到了拔海五千七百米,已接近雪线。高山上的鸟类有雪鸡和黄嘴山鸦等。人迹罕至的冰川两岸,却是雪鸡聚集的好处所。黄嘴山鸦对高山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尤其强,在雪线以上,即拔海六千米的高度,还可以看到它们在自由地飞翔。阳光充足的地区,动物的种类比背阴地区要多得多。在一些河谷里,生活着成群的猴子,还有珍贵稀有的小熊猫。
植物的种类也很多,在山区的有些地方,生长得很茂盛。科学考察者把那里的植被(植物在地面上被复的情况)划分为“高原寒漠带”、“灌木带”和“森林带”。高原寒漠带分布在拔海四千五百到五千七百米之间。这一带的植物生活在严寒干燥的气候和强大的风力中,因此都是些耐寒、耐干燥并能适应大风的矮小植物,主要是多年生的草本,其中有垫状紫云英、荨麻等。
这一带严冬漫长,因而适合植物生长的时期很短,一般是5月到8月。然而就是在这样短促的生长期里,植物仍能迅速紧凑地完成它的生命的使命。如紫云英、角蒿等,在5月中旬才开始生长,到6月中旬便开花了;拔海的高低,又可以引起植物生长期的长短和生长开始的早晚发生显著的差异,当拔海四千九百六十六米地方的角蒿尚未露出地面的时候,拔海四千五百米地方的角蒿已经开放出鲜艳夺目的花朵了。灌木带分布在拔海三千三百到四千五百米之间,主要有“滇藏方枝柏”、“柳树”和“杜鹃”。考察者看到北坡居民把滇藏方枝柏作为主要的薪柴。柳树大多分布在沿河的阶地和土壤较厚的地方。杜鹃的分布面积更广,在高山草地边缘和河流阶地等处,都是杜鹃生活的园地,这些杜鹃花有红色、粉红色、黄色、白色等各种颜色。在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常绿的针叶林。在拔海四千一百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常可见到一大片一大片苍郁的原始森林。据考察者估计,这里的木材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在不同高度的地段,分布着常绿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在高大的落叶阔叶林中,野草丛生,其中有大型的蕨类植物和大型的草本植物,呈现出了一片亚热带森林的气息,与常绿针叶林相比,却迥然是两种景象。
如果把珠穆朗玛峰地区设想为全是那么凄凉可怕,这就错了。恶劣严峻的气候阻挡不住新中国劳动人民的步伐,也掩盖不住珠穆朗玛美丽的自然景色。每到温暖的时节,山坡上披盖着浓绿的森林,到处盛开着白色的野生蔷薇、艳红的玫瑰和五色缤纷的杜鹃,天兰色的冰川冰湖,像彩缎一样,从峰顶向四面八方撒下来,镶嵌在洁白的山坡上,显得分外的晶莹灿烂;在山下河谷地区,流水淙淙,花草萋萋,果树繁茂,野羊群在自由地觅食,黄嘴山鸦在无羁地飞翔,煞是一片高原好风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