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阅读
  • 0回复

青春的光辉——记山西省武乡县林业大学教师张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09
第12版()
专栏:山西通讯

青春的光辉
——记山西省武乡县林业大学教师张辉
本报记者 冯东书
张辉,是个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但是她在山西省武乡县山沟里却办了一个新的大学。这个事迹在太行山区流传得很普遍。这所学校在群众中已经树立了很高的声誉。
南方姑娘来到了太行山
张辉今年二十五岁,出生在江苏的徐州,学习在安徽的芜湖。1958年9月,她从安徽农学院毕业以后,先是被分配到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她早就憧憬自己能成为一个科学家,对这样一个工作岗位自然是很满意的。但是刚干了两个星期,就碰上武乡县创办林业大学向省里要教师。领导上找她谈,希望她去。张辉从小没有离开过城市,而且又是初到北方来,现在突然要她到太行山的山沟沟里去工作,她思想波动起来了。说去吧!想到自己刚订好的科学研究规划和眼前这样理想的工作条件,实在有点不想去;说不去吧,自己是个共青团员,大学毕业时还带头写过服从组织分配的决心书,又怎么能说得出口呢!谈话这一天,她简直坐卧不宁。同志们见她这样,就送了本“共产党员应该有什么样的志愿”给她,她仔仔细细地把它读了一遍,心里渐渐愉快起来了。第二天,省林业局局长问她考虑好了没有,她干脆地回答:“去!”
10月15日,她来到了武乡县林业大学的所在地——连元村。她原来对这所大学并没有很高的奢望,心想大概总不至于比一所普通的小学差吧!但是到现场一看,这所大学竟是这个样子:学校没有一片瓦、一堵墙,学生都分别寄住在群众家里;所谓教室,原来是个牛圈,还没有修好;她的办公室也是借用的民房,里面就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两瓶墨水。总之这所大学除了五十名学生以外,几乎是一无所有。看到这种情况,再加上说话不懂,当地饭食吃不惯,出门就得爬山,她又动摇了,想回太原去。可是当她看见学生们几十双热烈期待着她的眼睛,想起党和国家对她的培养,又觉得应当留下来。正在这个时候,中共武乡县委第一书记希俭同志和书记处书记王振国同志来看她来了,问她有什么困难,鼓励她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有党在支持她。王书记并对她说:“南方人到北方,尤其是到北方的山区,生活是艰苦些,但是为了革命事业,我们共产党人、共青团员吃些苦算得了什么呢!”他们并给她讲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南方女同志在太行山艰苦斗争的故事。党的关怀,党的信任,使张辉下定了决心,坚定地按照党给她指出的方向前进。
有决心就能克服困难
武乡县林业大学的校长是王振国书记兼的,他工作很忙,不能经常呆在学校里。学校里共有两名教师,学校工作主要由张辉负责。当时学校工作中的问题很多,其中最迫切的问题,是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又看到学校条件很差,情绪很不稳定。根据县委指示,张辉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她自己担任政治教员,在课堂上给学生反复讲解学习的目的性;在课外给学生讲有关森林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故事;又亲自带领学生到公社去参加造林运动,让学生了解公社对林业技术干部的迫切需要。经过她这样生动活泼的政治教育以后,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情绪稳定下来了。
但是物质上的困难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减轻,学校经费很少,上课没有课桌,阅读没有图书,生产没有工具,印讲义也没有油印机。怎么办?党给她指出的道路是勤工俭学自力更生,但是从哪里入手呢?最后她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原来张辉上学是半路上上的,解放前她当过童工,熬过肥皂,织过袜子,她想现在把老手艺再拾起来,给县百货公司加工,学校经费不就有了着落了吗!她兴奋得马上把这个想法写信告诉了她父亲,她父亲是徐州市一个工厂的劳动模范,他给她来了封热情洋溢的回信,并且附来了她要的用石灰熬土火碱和熬肥皂的配方,还把一台老织袜机修好寄了来。当她再一次摇起她熟悉的织袜机的时候,心里太激动了,多少往事涌上了她的心头,要不是共产党,一名童工怎么能成了一名大学生呢?她这样默默地想着,面前的许多过去看来是无法克服的困难,这时候好像变得越来越渺小,越来越微不足道了。这以后她克服困难的意志就更加坚定了。她把技术教给了学生,学校开始有收入了。为了扩大学校建校基金,她除了领导学生种好八十亩苗圃外,只要有机会,她就领着学生给国营林场和公社劳动生产,不辞劳苦地想一切办法给学校找寻生产门路。
刚有了点收入,买下了油印机,作了三十几张课桌,买了五百多本图书,解决了一下学生的伙食问题。这时,张辉又想修建一些房子,她去和另一位教师商量,那位教师说没有钱,算了吧。没有钱怎么能成为理由呢?这所学校不就是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办起来的么?她觉得非盖不可,学校总不能老这样破破烂烂下去。她去找县委,县委支持她的想法,并指示她到群众中去找寻一条既能解决问题,又节省的办法。于是盖房子要用什么料,用多少,怎么盖最省,她一点一点的和群众研究。最后她拟出了一个学校建设规划。计划送到县委,很快得到了批准,并立即拨了三千块钱给学校。新校舍的建设工程就开工了。公社听说建设学校,也派人派车来支援。张辉每天领着学生抬木料、运砖瓦、挖石头。刮风下雨别人不想干了,她带头干。结果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盖起了二十三间新校舍。从此彻底改变了武乡县林业大学的面貌。
大胆改革虚心学习
武乡县林业大学招收的都是高小毕业水平的学生,其中不少是公社里的生产队长。要把这样一批年轻人培养成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材,要按张辉学的那一套来教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张辉按照党的指示,根据培养的目的和学生的水平,又在教学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她对历史、地理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对种子学、苗圃学、造林学、经营学采取了综合讲解的办法,同时增加了两门本地需要的果树学和蚕桑学。一般文化课则按初、高中的课程来上。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学校平常坚持半天上课,半天下苗圃劳动;到造林季节,就把学生撤到各公社去,一边帮助工作,一边进行实习。这样,计划经过四年,就能为全县培养出一批文化水平达到高中程度,专业知识达到大学专科水平的林业技术干部来。
张辉虽然上过几年大学,理论知识知道不少。可是过去实际干的时候并不多,现在学校里种了十八亩苗圃,还要经常到公社去搞造林运动,耕、锄、耙都得自己领着学生干,很多活她都不会干。怎么办呢?不怕不会,就怕不懂装懂,张辉的态度是老老实实。不会,就拜老农为师,学生中有种地种得好的,她也不耻下问地向他们学。开始干上一段时间,就腰酸腿痛,但是她决不中途回去。大家见她决心挺大,也都乐意教,所以赶牲口扶犁耕地这套技术,她很快就学会了。为了把土洋技术结合起来,她还把林业工人李先林和武乡县的林业土专家魏尧珍请来给学生讲课,自己和学生坐在一起听,仔细记,最后再把他们的具体经验提高到理论上,作为专业课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教学内容。
莫大的幸福
经过两年的苦战,武乡县林业大学已经巩固下来了。学生即将开始学高中的文化课,苗圃学、测量学、植物分类学等专业课已经学完了。学生虽然还没有毕业,却已经成了全县发展林业中一支重要的技术力量,每到造林季节,他们就成了技术员,活跃在各个山头。不仅如此,近两年来,张辉还结合教学,领导学生造出了松叶油、烤胶、野生植物芳香油、锯末化学地板、农药等产品。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为国家增产了财富,为学校增加了办校基金。
对于已经取得的一些成绩,张辉并不满足。最近根据县委的指示她又开始为新的行动计划忙开了。为了充分发挥林业大学的潜力,她已经制定了一项通过这所大学来轮训全武乡县各公社、管理区林业干部的计划。并已经为全县各公社制定出了合理分布风景林、木材林和果树林的全面规划。这还不够,她和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又挂上了钩,重新制订了科学研究规划,她要和全校师生一起,把整个武乡县当成试验场,结合教学来开展研究工作。他们的主攻方向是要使林木也来一个高额丰产。经过二年来的实际工作,张辉越来越爱上了武乡山区,她立下了心愿:只要党需要,就在山区干它一辈子。为什么要爱山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能为党为山区人民的建设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是莫大的幸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